汉斯·艾斯勒

✍ dations ◷ 2025-11-13 06:42:16 #1898年出生,1962年逝世,奥地利作曲家,20世纪作曲家,犹太音乐家,奥地利犹太人,麦卡锡主义受害者,好莱坞黑名单,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友,第二维也纳

汉斯·艾斯勒(德语:Hanns Eisler,1898年7月6日-1962年9月6日),犹太人,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的作曲者,在欧洲乐坛享有盛誉。艾斯勒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作曲,师从勋伯格。1924年获维也纳市创作奖,1925至1933年在柏林音乐高等学校任教。希特勒上台后,他于1933年流亡国外,此间他曾为英国写电影音乐,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校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2年在好莱坞从事电影音乐写作,曾担任卓别林的音乐助理。1962年9月6日病逝于东柏林。

汉斯·艾斯勒1898年7月6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父亲鲁道夫·艾斯勒是奥地利哲学家,母亲玛丽·费舍尔是屠夫之女,哥哥盖哈特·艾斯勒是共产国际新闻记者,姐姐露丝·费舍尔在1920年代曾是德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但后期政治倾向发生转变。1901年,全家搬到了维也纳。

艾斯勒1916年被招入奥匈帝国军队的匈牙利军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多次受伤,1918年退伍后回到维也纳。1919年1月,艾斯勒曾支持德国柏林工人武装起义,但起义最终失败。

1919年至1923年,艾斯勒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勋伯格。1920年至1934年间,他和夏洛特·艾斯勒有过一段婚姻,婚后育有一子乔治·艾斯勒,乔治·艾斯勒日后成为了著名的画家。1924年获维也纳市创作奖。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奏鸣曲》(1923)、 《剪报》(1926)、《红色扩音器》(1927)、《支持之歌》(1928)和《红色威丁区》(1929)等作品。

1925年,艾斯勒到柏林高等音乐学校任教,并写作具有十二音体系风格的作品。期间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加入德国共产党。1927年开始参加各种工人合唱队的活动并担任教学工作。1929年与戏剧家布莱希特合作,写出大量革命歌曲及工人歌曲,并为戏剧、电影写作音乐,成为知名的左翼音乐家。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音乐剧作品有采取措施(1930),创作的电影配乐作品包括《人间地狱》(1931)、《英雄之歌》(1932)、《世界属于谁》(1932)和《街道之歌》(1933)。

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并大肆迫害犹太人。艾斯勒被迫流亡国外,经过奥地利、法国、荷兰,1934年暂居丹麦,与布莱希特继续合作。后去英国写电影音乐,去美国作巡回演出。1937年支持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斗时,他曾为国际纵队写过一些战斗歌曲。1938年去美国后,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校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2年在好莱坞从事电影音乐写作,曾担任卓别林的音乐助理。艾斯勒为各种纪录片作曲,并为8部好莱坞电影配乐,其中配乐作品《侩子手之死》和《寂寞芳心》分别在1944年、1945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类原创配乐奖提名。1947年写成《电影音乐作曲》一书。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统一战线之歌》(1934),电影配乐作品包括《四万万人民》(1939)、《被遗忘的村庄》(1941)、《侩子手之死》(1943)、《寂寞芳心》(1944)、《嫉妒》(1945)、《花都绯闻》(1946)和《夜与雾》(1946)。艾斯勒所创作的电影配乐作品不拘泥于勋伯格所授的十二音技法,结合各种音乐风格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奠定了自己的声誉。

艾斯勒在美国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47年被美国“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传讯,因拒绝回答问题,被判处监禁。卓别林、科普兰等组成营救委员会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1948年艾斯勒被改判为驱逐出境。

1948年,艾斯勒回到祖国奥地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他定居东柏林与布莱希特继续合作,仍从事作曲及音乐理论工作,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49年,他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作曲。

这一时期,艾斯勒曾有创作歌剧《约翰·浮士德》的雄心壮志。该剧讲述了一位优柔寡断的人不愿参加德国农民战争,从而背离了工人阶级的故事。1952年,他完成了该剧的剧本和歌词的创作,但作品发表后受到了文艺界的批判。艾斯勒最终未能完成歌剧《约翰·浮士德》的作曲工作,并因此罹患抑郁症。

由于汉斯·艾斯勒在音乐创作上成就非凡,他于1950、1958年两度被授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Nationalpreis der DDR)。

1962年9月6日,汉斯·艾斯勒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柏林,安葬在柏林著名的Dorotheenstadt公墓。1964年,为了纪念艾斯勒,汉斯·艾斯勒曾参与创建并执教的“德意志音乐学院”改名为“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该校还建立了他的文献馆。

艾斯勒一生写有大量著作,是20世纪最为高产的音乐家之一。

汉斯·艾斯勒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歌曲600余首,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统一战线之歌》《蓝旗歌》《共产国际》《工人母亲摇篮歌》等。管弦乐合唱曲多首,著名的有:《反对战争》《列宁安魂曲》《孩子之歌》。歌剧两部《歌利亚》《约翰·浮士德》(未全部完成),小歌剧《圆颅党与尖颅党》。器乐曲有管弦乐组曲8首、交响曲2部和各种小型器乐曲等。此外还有电影音乐40余部,如电影Niemandsland的片尾曲《秘密集结》,戏剧音乐30余部(主要与布莱希特合作,如《母亲》《伽利略》等)。

汉斯·艾斯勒创作的理论著作有:《资产阶级音乐文化危机》《社会主义音乐发展的道路》《音乐与政治》及大量论文。1968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版了艾斯勒作品3卷集,其中声乐曲、器乐曲及文字论著各1卷。

汉斯·艾斯勒的音乐创作,早期使用十二音技法,但随着思想的变化,音乐语言也有所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简洁、清新,易被群众接受。他充分利用了各种技巧,包括调式和声、爵士音乐以及现代派手法。常有非功能体系的和声进行并大量使用不协和音。他的电影、戏剧音乐富有效果,颇为人所称道。汉斯·艾斯勒一生为民主及社会主义奋斗,重视工人及群众音乐活动。他对马克思主义与音乐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在积极探索音乐如何为社会主义、为群众服务的理论及实践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1945 第17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类原创配乐 寂寞芳心 (提名)

1944 第16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类原创配乐 刽子手之死 (提名)

1958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 (获奖)

1950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 (获奖)

相关

  • 索勒索勒 (Sorø)是位于丹麦西兰大区索勒自治市的一个城市。2003年,有人口6,996人。索勒是西兰大区及索勒自治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 常用对数在数学中,常用对数是以10为底数的对数函数,其逆函数是以10作为基数的指数函数。它常被称呼为底为10的对数,或称为Briggsian 对数,以率先使用的英国数学家 Henry Briggs 命名,以及
  • 松山疗养院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前身为台北市立疗养院,又名台北市精神医学中心(英文:Taipei City Psychiatric Center),是位于信义区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院区,为精神科专科医院。松德院
  • 流寇流寇,又称流贼,是指流动的土匪、强盗,尤指明朝末年的流寇。流寇发展的历史相当久远,组成分子相当复杂,有逃丁、边兵、驿卒、矿徒、饥民等,一般流民即可发展成流寇,唐末的王仙芝、黄
  • 杜松杜松(?-1619年4月15日),字来清,明朝陕西榆林人。为明朝大将。勇健绝伦,塞外民族皆称其为“杜太师”。为明朝大将杜桐之弟。杜松,号称“杜黑子”。交锋时掳起两臂,乌黑如漆,持着金刀乱
  • 古希腊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古希腊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古代作家认为奴隶制不仅是必需的而且自然合理,无论斯多葛派还是早期基督教都没有质疑过这种行为。然而早在公元前4世纪,一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新闻界的影响SARS-CoV-2(病毒)国际运输2019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影响了新闻行业以及记者的工作。广告收益大幅减少,许多地方报纸因此承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记者失业、出版物遭受停刊,一些订阅制
  • 马克·安东尼·克里提库斯马克·安东尼·克里提库斯(拉丁语:Marcus Antonius Creticus)为公元前1世纪一位罗马政治家,安东尼家族成员。他是马克·安东尼·奥雷托尔之子,妻子为朱莉娅·安东尼(英语:Julia Ant
  • 放射虫岩放射虫岩是硅质岩的一种,硬度较高、粒度较细、与燧石相似,主要由放射虫死亡后的残骸构成。放射虫岩这一名词也应用于已固结的放射虫软泥。未固结的放射虫岩被称为放射虫土。放
  • 谢尔登·阿德尔森谢尔登·阿德尔森(Sheldon Gary Adelson,1933年8月1日-)美国亿万富商。立陶宛裔犹太人。他是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的董事长以及CEO,公司旗下有威尼斯人(澳门)股份有限公司及位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