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艾斯勒

✍ dations ◷ 2025-02-23 21:00:35 #1898年出生,1962年逝世,奥地利作曲家,20世纪作曲家,犹太音乐家,奥地利犹太人,麦卡锡主义受害者,好莱坞黑名单,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友,第二维也纳

汉斯·艾斯勒(德语:Hanns Eisler,1898年7月6日-1962年9月6日),犹太人,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的作曲者,在欧洲乐坛享有盛誉。艾斯勒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作曲,师从勋伯格。1924年获维也纳市创作奖,1925至1933年在柏林音乐高等学校任教。希特勒上台后,他于1933年流亡国外,此间他曾为英国写电影音乐,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校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2年在好莱坞从事电影音乐写作,曾担任卓别林的音乐助理。1962年9月6日病逝于东柏林。

汉斯·艾斯勒1898年7月6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父亲鲁道夫·艾斯勒是奥地利哲学家,母亲玛丽·费舍尔是屠夫之女,哥哥盖哈特·艾斯勒是共产国际新闻记者,姐姐露丝·费舍尔在1920年代曾是德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但后期政治倾向发生转变。1901年,全家搬到了维也纳。

艾斯勒1916年被招入奥匈帝国军队的匈牙利军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多次受伤,1918年退伍后回到维也纳。1919年1月,艾斯勒曾支持德国柏林工人武装起义,但起义最终失败。

1919年至1923年,艾斯勒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勋伯格。1920年至1934年间,他和夏洛特·艾斯勒有过一段婚姻,婚后育有一子乔治·艾斯勒,乔治·艾斯勒日后成为了著名的画家。1924年获维也纳市创作奖。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奏鸣曲》(1923)、 《剪报》(1926)、《红色扩音器》(1927)、《支持之歌》(1928)和《红色威丁区》(1929)等作品。

1925年,艾斯勒到柏林高等音乐学校任教,并写作具有十二音体系风格的作品。期间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加入德国共产党。1927年开始参加各种工人合唱队的活动并担任教学工作。1929年与戏剧家布莱希特合作,写出大量革命歌曲及工人歌曲,并为戏剧、电影写作音乐,成为知名的左翼音乐家。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音乐剧作品有采取措施(1930),创作的电影配乐作品包括《人间地狱》(1931)、《英雄之歌》(1932)、《世界属于谁》(1932)和《街道之歌》(1933)。

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并大肆迫害犹太人。艾斯勒被迫流亡国外,经过奥地利、法国、荷兰,1934年暂居丹麦,与布莱希特继续合作。后去英国写电影音乐,去美国作巡回演出。1937年支持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斗时,他曾为国际纵队写过一些战斗歌曲。1938年去美国后,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校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2年在好莱坞从事电影音乐写作,曾担任卓别林的音乐助理。艾斯勒为各种纪录片作曲,并为8部好莱坞电影配乐,其中配乐作品《侩子手之死》和《寂寞芳心》分别在1944年、1945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类原创配乐奖提名。1947年写成《电影音乐作曲》一书。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统一战线之歌》(1934),电影配乐作品包括《四万万人民》(1939)、《被遗忘的村庄》(1941)、《侩子手之死》(1943)、《寂寞芳心》(1944)、《嫉妒》(1945)、《花都绯闻》(1946)和《夜与雾》(1946)。艾斯勒所创作的电影配乐作品不拘泥于勋伯格所授的十二音技法,结合各种音乐风格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奠定了自己的声誉。

艾斯勒在美国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47年被美国“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传讯,因拒绝回答问题,被判处监禁。卓别林、科普兰等组成营救委员会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1948年艾斯勒被改判为驱逐出境。

1948年,艾斯勒回到祖国奥地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他定居东柏林与布莱希特继续合作,仍从事作曲及音乐理论工作,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49年,他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作曲。

这一时期,艾斯勒曾有创作歌剧《约翰·浮士德》的雄心壮志。该剧讲述了一位优柔寡断的人不愿参加德国农民战争,从而背离了工人阶级的故事。1952年,他完成了该剧的剧本和歌词的创作,但作品发表后受到了文艺界的批判。艾斯勒最终未能完成歌剧《约翰·浮士德》的作曲工作,并因此罹患抑郁症。

由于汉斯·艾斯勒在音乐创作上成就非凡,他于1950、1958年两度被授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Nationalpreis der DDR)。

1962年9月6日,汉斯·艾斯勒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柏林,安葬在柏林著名的Dorotheenstadt公墓。1964年,为了纪念艾斯勒,汉斯·艾斯勒曾参与创建并执教的“德意志音乐学院”改名为“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该校还建立了他的文献馆。

艾斯勒一生写有大量著作,是20世纪最为高产的音乐家之一。

汉斯·艾斯勒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歌曲600余首,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从废墟中崛起》《统一战线之歌》《蓝旗歌》《共产国际》《工人母亲摇篮歌》等。管弦乐合唱曲多首,著名的有:《反对战争》《列宁安魂曲》《孩子之歌》。歌剧两部《歌利亚》《约翰·浮士德》(未全部完成),小歌剧《圆颅党与尖颅党》。器乐曲有管弦乐组曲8首、交响曲2部和各种小型器乐曲等。此外还有电影音乐40余部,如电影Niemandsland的片尾曲《秘密集结》,戏剧音乐30余部(主要与布莱希特合作,如《母亲》《伽利略》等)。

汉斯·艾斯勒创作的理论著作有:《资产阶级音乐文化危机》《社会主义音乐发展的道路》《音乐与政治》及大量论文。1968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版了艾斯勒作品3卷集,其中声乐曲、器乐曲及文字论著各1卷。

汉斯·艾斯勒的音乐创作,早期使用十二音技法,但随着思想的变化,音乐语言也有所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简洁、清新,易被群众接受。他充分利用了各种技巧,包括调式和声、爵士音乐以及现代派手法。常有非功能体系的和声进行并大量使用不协和音。他的电影、戏剧音乐富有效果,颇为人所称道。汉斯·艾斯勒一生为民主及社会主义奋斗,重视工人及群众音乐活动。他对马克思主义与音乐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在积极探索音乐如何为社会主义、为群众服务的理论及实践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1945 第17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类原创配乐 寂寞芳心 (提名)

1944 第16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类原创配乐 刽子手之死 (提名)

1958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 (获奖)

1950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 (获奖)

相关

  • 血友病血友病多数是遗传性的疾病,造成人体无法凝血形成血块来止血。这致使病人受伤后流血时间更长,易于淤青,和增加关节积血或脑出血的几率。病情轻微的病人可能只有在意外或是手术时
  • 内隐态度内隐态度(Implicit attitude)是个体对事物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认知、情感或反应,由不自觉的以往经验归因于以往某一确定经验所引起。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内隐态度的
  • 豆瓣酱豆瓣酱是由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豆制品,产生复杂生化反应,而酿造出来的一种发酵红褐色调味料,它是以黄豆或是蚕豆和面粉为主要生产原料,同时,又根据消费者的习惯不同,在生产豆瓣酱中
  • 灵魂伴侣灵魂伴侣(英语:Soulmate)是指与之相处有深深的或是天然的亲和感的人。 可以是两者之间的相像、爱、浪漫、友情、亲密、性、性关系、灵性或配合度与信任。soul代表灵魂,mate代表
  • span class=nowrapCuSeOsub4/sub/span硒酸铜的五水物是一种浅蓝色晶体,易溶于水。硒酸铜可由氧化铜溶于硒酸得到:硒酸铜在空气中稳定,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
  •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又译为士来马赫,德语: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年11月21日-1834年2月12日),德国19世纪神学家及哲学家,被称为现代神学、现代诠释之父,主张
  •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研究材料在各种力和力矩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和应变,以及刚度和强度的问题。通常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通常在修读材料
  • 他隆他隆(缅甸语:သာလွန်မင်း,1584年6月17日-1648年8月27日),一译达龙,缅甸东吁王朝的国王,1629年至1648年在位。他隆是良渊王之子,也是阿那毕隆之弟。1608年,阿那毕隆征服卑谬之
  • 克里斯蒂安·卡布罗欧洲第一例克里斯蒂安·卡布罗(Christian Emile Cabrol , 1925年9月16日-2017年6月16日)是一位法国心脏外科医生,最著名的是1968年在法国硝石库慈善医院(英语:Pitié-Salpêtrière
  • 约纳斯·富勒尔约纳斯·富勒尔(Jonas Furrer,1805年3月3日-1861年7月25日)是一位瑞士政治家,于1848年到1861年担任瑞士联邦委员会委员,是1848年《瑞士联邦宪法》成立后的首任成员之一,为基进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