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亲王
✍ dations ◷ 2025-07-19 00:08:32 #大亲王
大亲王或大王爵(拉丁语:magnus princeps,希腊语:megas archon)是欧洲的一种爵位,常见于东欧国家。大亲王的地位低于皇帝及国王,但高于王爵。女性则称为大公主。“大公爵”(英语:Grand Duke)是英语以及罗曼语族中对“大亲王”(英语:Grand Prince)常见且已约定成俗的翻译。在英语及罗曼语语境中,并不会特别区分身为国家统治君主的“亲王”(例如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或是非统治者的“亲王”封爵,以及因血缘而来的“王子”(例如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有何区别。然而,在德语、荷兰语、斯拉夫语族以及斯堪的纳维亚语族等语言中,“大亲王”(女性为“大公主”)与“大公爵”(女性为“女大公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头衔,其意义也大相径庭(大公爵为爵位较君主低的世袭统治者)。“大亲王”这个头衔曾在历史上被用来称呼“大亲王国”的统治者。历史上最后一个名义上的大亲王国于1917年至1918年间消失,其原有的领土不是被并入其他君主制国家,就是独立成为共和国。过去曾存在的其他大亲王国,如立陶宛大公国、外凡西尼亚大公国以及芬兰大公国,都曾被其他较大的君主政体统治长达数个世纪,因此“大亲王”的头衔通常会被统治者的皇家头衔(如国王/沙皇)或是帝国头衔(如皇帝)给取代。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大亲王头衔的是俄罗斯的伊凡四世,直到他于1547年以沙皇的称号取代了大亲王为止。然而,在伊凡四世尚未自称沙皇以前,他在英语中依然被称为“大公爵”(英语:Grand Duke),而非他的正式头衔“大亲王”(英语:Grand Prince)。在斯拉夫诸语以及波罗的海诸语中,大亲王是中世纪一些组织较为松散的东欧国家领导人的头衔。一个大亲王国下通常会有许多分区,各自由不同的王爵治理。在当时,这些大亲王的头衔以及爵位通常会被翻译为“国王”(英语:King)。事实上,俄语中的“王子”(俄语:князь;俄语罗马化:knjaz)一词以及立陶宛语中的“王子”(立陶宛语:kunigaikštis)皆与“国王”是同源词。然而,获得“大亲王”头衔者通常是一家族(或朝代)中表现最为杰出者。在这种情形下,长子并不当然居于第一继承顺位。因此,所有的王爵皆有平等继承王位的权利(举例来说,继承可能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来进行)。通常而言,没有获得王位的王爵会被指派去管理一些较小的行政区。历史上,首次将“大亲王”列为固定爵位名称的国家是基辅罗斯以及立陶宛大公国(自14世纪起)。随着这些国家的领土不断扩张,并逐渐往长子世袭制度以及中央集权的政体发展,它们的统治者们也因此获得更高阶的爵位头衔。在匈牙利,“大亲王”(匈牙利语:Nagyfejedelem)是10世纪时,匈牙利部落联盟领导者的头衔。中世纪时,塞尔维亚的“大市长”(斯洛文尼亚语:veliki župan;塞尔维亚语:велики жупан)是多部落社会的领导者。这个头衔彰显了统治地位,在11至12世纪间被塞尔维亚的统治者广泛地使用。在希腊语中,这个头衔被称为archizoupanos(希腊语:ἄρχιζουπάνος),megazoupanos(希腊语:μεγαζουπάνος),或是megalos zoupanos(希腊语:μεγάλος ζουπάνος)。虽然名称不同,但“大市长”本质上与“大亲王”并无太大差异。俄语中用以指称大亲王的词汇为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俄语罗马化:Velikiy Kniaz,直译为大王爵)。自10世纪起,这个头衔便被用来称呼基辅罗斯的首席王爵:先是基辅大公,稍后又于13世纪时被用以称呼弗拉基米尔大公以及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的领导者。后来,数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城市的大公皆以这个头衔来称呼自己(如莫斯科大公、特维尔大公、雅罗斯拉夫尔大公、梁赞大公以及斯模凌斯克大公等)。自1328年起,莫斯科大公便成为全俄罗斯名义上的领导者,并透过逐渐集中权力的方式掌控全国,直到伊凡四世于1547年被加冕为沙皇为止。在那之后,“大亲王”这个称呼成为皇室家族成员的通用头衔,是一种仅颁授给皇室成员且得世袭的爵位。不过,1917年俄国革命后,由于皇室被推翻,“大亲王”这个头衔也因此不复存在于俄罗斯。立陶宛语中的Didysis kunigaikštis被用来称呼立陶宛的统治者。1569年后,该头衔更成为波兰–立陶宛王国中两个用来称呼该国君主的名称之一。属于瓦萨王朝的波兰君主们也在非波兰土地上使用这个称号。这个立陶宛语头衔的拉丁化译名为Magnus Dux,直译为大公爵。1582年时,来自瑞典的国王约翰三世在瑞典国王的头衔后面加上了芬兰大亲王 (或译为芬兰大公)的副头衔。1765年,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在外西凡尼亚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大亲王国的国家。俄罗斯沙皇持续在被征服的领土上使用“大亲王”的称号,其中包括立陶宛大亲王(1793年至1918年)以及芬兰大亲王国大亲王(1809年至1917年)。俄罗斯沙皇的正式称号包括:斯摩凌斯克大公爵、沃里尼亚大公爵、波多里亚大公爵,以及下诺夫哥罗德大亲王和切尔尼戈夫大亲王等等。俄语“大亲王”在英文中通常被翻译为Grand Duke(大公爵),但比这种译法更贴近该头衔原意的翻译是Great Prince(直译为大王爵,即大亲王)—尤其是在前彼得大帝时代,这种翻译更接近真实—但这种翻译在英语中并不常用。然而,在德文中,俄罗斯的“大公爵”与“大亲王”的称呼是有差异的。其中,大公爵(即英文中的Grand Duke)在德文中的对应词汇是Großfürst,在拉丁语中的对应词汇则是Magnus Princeps(直译为大亲王)。
相关
- 猫抓病猫抓病是一种由巴通体科的韩瑟勒巴通氏菌(学名:Bartonella henselae)引起的亚急性细菌性疾病,至1950年代则发现此病多经猫抓伤或咬伤而造成感染,主要传播媒介是家猫,主要病发在小
- 乌干达坐标:1°N 32°E / 1°N 32°E / 1; 32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9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人
- 电子设备电子学(英语:Electronics),是用包括有源电子元器件(例如真空管、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和与之相关的无源器件等电子组件来构成电路的互连技术。有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和控制电
- 搅拌棒搅拌棒,为一种化学实验设备,通常以玻璃或塑料制成。主要用于搅拌以加速化学实验中的溶解作用或使溶液混合均匀,过滤时引流,点测pH,蒸发时搅拌,引燃红磷等。
- 抗微生物肽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先天免疫反应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的成分。在所有生物类别都有抗微生物肽。 抗微生物肽是强效的,广谱抗生素,可望成为新型治疗剂。实验证明
- 无氧运动无氧运动(英语:Anaerobic exercise)是强度足够引起乳酸形成的体能锻炼。无氧运动被非耐力运动的运动员用于增强力量、速度和能力,而被健美运动员用于打造肌肉量。利用无氧运动发
- 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英语: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也简称为PK,是药理学的分支,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其中的药物包括药剂、激素、营养素和毒素
- 三条实美三条实美(日语:三条 実美〔三條 實美〕/さんじょう さねとみ Sanjō Sanetomi,1837年3月13日-1891年2月18日),日本政治家,公卿出身,日本最后一任太政大臣。父为内大臣三条实万。他是
- 生活史理论生活史理论(Life History Theory)在演化生物学以及生态学上是指有关生物体生活史及生命周期的理论。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不同的生物体往往会在繁殖期以及繁殖行为、寿命等方面取
- 蒙古族音乐蒙古族音乐气势辽阔,民歌主要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长调流行于内蒙古草原牧区,其旋律舒展,起伏跌宕,有草原的辽阔气象,大气磅礴,节奏自由,多用颤音和上滑音,一般由两个乐句组成,经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