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效团
✍ dations ◷ 2025-10-13 23:41:35 #药效团
药效团是一个药物化学名词,指对于活性起重要作用的结构特征的空间排列形式。药物分子与受体靶点发生作用时,要与靶点产生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的活性构象。药物化学家发现,药物分子中的基团对于活性的影响不同,有些基团的变化对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很大,有些则影响不大。对于这种差异的研究,人们发现具有相同活性的分子往往具有相同的某些特征。因此,有人提出了药效团的概念,来明确那些对活性有重要贡献的特征。这一概念早在1909年由Paul Ehrlich提出,当时他提出药效团指具有活性必需特征的原子的分子框架。1977年Peter Gund把药效团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为“分子中的一组能够识别受体,并能形成分子生物活性的结构特征”。此后的定义表述虽略有变化,但人们对药效团的内涵基本已达成共识,概括地说,指对于活性起重要作用的结构特征的空间排列形式。药效团的识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受体的结构信息,分析受体与药物分子的作用模式,来推断可能的药效团结构;另一种是在受体结构未知或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的情况,对一系列化合物进行药效团研究,通过构象分析、分子叠合等方法,归纳得到对化合物活性起关键作用的一些基团的信息。基于活性化合物结构的药效团识别过程一般先要对活性化合物进行选择,挑选出适宜构建模型的分子,再用构象分析寻找分子的结合构象,对构象分析的结果进行分子叠合,从叠合结果确定药效团。药效团是对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的总结,归纳了对活性起最重作用的结构特征。药效团模型可以通过构象搜索和分子叠合来模拟配体分子的活性构象,可以据此来推断和解释受体与配体分子之间可能的作用模式。药效团模型还可以用来辅助分子的结构改造,对于结构复杂的分子,可以考虑保留药效团结构对其进行简化,这样简化的同时依然能保持生物活性。药效团最直接的用途是用来判断一个分子是否具有某一类的药效特征。近些年,随着化合物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药效团模型对数据库的进行虚拟筛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早期的药效团研究往往以人们的经验去判断,随着计算化学和药物设计方法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药效团识别软件。目前药效团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系统,构象分析、分子叠合、药效团识别能自动进行,整个过程较少引入人为的干预。这些药物设计软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药效团识别的效率以及精确度。目前应用较多的药效团识别软件有Sybyl中模块DISCO(distance comparison)和GASP(genetic algoritym similarity program),以及Accelrys公司的Catalyst。这些软件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柔性构象的处理和药效特征结构的叠合。
相关
-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英语: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电镜或电显)是使用电子来展示物件的内部或表面的显微镜。高速的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波粒二象性),而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其使用的波
- 吸入器吸入器或吸入剂(英语:inhaler)是一种医疗设备,可协助让药品通过肺部吸收入体内,主要用来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比如,用于治疗流感的扎那米韦(英语:Zanamivir)就必须通过吸入器来
- 臭氧0.001962g/cm3(25 ℃)氧气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气体。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
- 母体死亡由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联合国人口司(英语: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世界银行
- 聚变能聚变能(又称核聚变能源)指利用核聚变产生能量。 聚变反应是一种结合两个较轻核子产生较重核子的高能反应。合并时,部分质量丧失转换为能量(质能守恒)。聚变能研究主要关注于驾驭
- 房室结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 node,A-V node)是正常情况下兴奋(神经电讯)由心房传至心室的唯一途径。它位于右心房科赫三角(triangle of Koch)的心内膜深面,其前端发出房室束。其主
- 压力反应应激(英文:Stress)或心理压力,是一种反应模式,指动物机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后,在没有发生特异的病理性损害前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
- 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为以农业为经济主导的社会。当人类的农业活动达一定规模,便渐渐进入农业社会,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是一般区分农业社会及工业社会的方法。然而,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
- 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微绒毛微绒毛(英语:microvillus)系上皮细胞游离面由细胞膜与部分细胞质构成的指状突起。其轴心由一束平行的微丝构成。微丝束对微绒毛的形态起到了支撑作用。该结构可以起到扩大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