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

✍ dations ◷ 2025-09-08 18:03:10 #东魏,北朝,中国历史政权

东魏(534年-550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王朝之一,由鲜卑化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并与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对立,建都邺,以高欢霸府“大丞相府”所在地晋阳为别都。

北魏孝武帝为对抗权臣高欢逃奔关中后,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东魏开始。

东魏自始,便是霸府政治权臣高欢架空皇帝掌控整个政局。高欢于公元547年病死,其权势由长子高澄所继承。随即发生大将侯景叛投西魏的事件,但被高澄所平定。高澄权倾人主,曾命手下崔季舒打孝静帝三拳。后来孝静帝君臣图谋高澄,事泄,高澄指责身为皇帝的孝静帝要造反,虽然当时与孝静帝和解,但随即幽禁孝静帝并诛杀参与图谋的大臣。公元550年,当二十七岁的孝静帝以为高澄遇刺身亡、自己可以亲政时,随即被高澄之弟高洋所废,东魏亡。东魏只有孝静帝元善见一个皇帝,用四个年号,共十六年。东魏由北齐取代。

东魏时期的艺术创作仍以佛教为主要启发。位于泰山的神通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造塔寺,可能建于东魏一代。此时期的佛雕较北魏时期浑厚。

坐姿释迦牟尼佛及二协侍,中国东魏(534-550).

立姿释迦牟尼佛及二协侍-石灰岩,中国东魏(第6世纪).

相关

  • 安色尔字体安色尔字体(英语:uncial)是一种全大写字母的字体,在公元3到8世纪中被拉丁和希腊的抄写员使用。安色尔字体用来书写希腊语、拉丁语和哥特语。早期的安色尔体字母可能是起源于晚期
  • 联苯联苯(化学式:C12H10)是两个苯基相连形成的化合物。无色至淡黄色片状晶体,有特殊香味。常用作有机合成前体,衍生物包括联苯胺、联苯醚、八溴联苯醚、多氯联苯等。联苯天然存在于煤
  • 行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四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七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行部归于六划部首。行部只将字左右夹在一起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补体受体补体受体(英语:complement receptor)是补体系统中的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有病原体入侵时,可通过抗体或其他途径激活补体蛋白切割为活性形式,再与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
  • 党进党进(927年~977年),北宋初年将领。朔州马邑 (今山西朔县)人。早年在魏帅杜重威任给事。杜重威失败后,因膂力过人在军伍中任职。后周时为铁骑都虞侯。宋太祖乾德五年,担任彰信军节
  •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是一种在城市中建设防洪防涝并兼有生态环保功能的新型城市模型。比如建设透水路面以代替非透水的路面。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 9个以下是位于非洲的属国列表,当中包括名称(官方名称)、国旗、首都、货币、官方语言、面积 (km²)、人口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PP)及地图 。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洲,包括邻近岛屿在内,大
  • 鳍足亚目鳍足类(学名:Pinnipedia),是分类为鳍足亚目、鳍脚亚目或鳍足目的动物。“鳍足”是源自拉丁文,意思是“长着像鳍一样的脚”。这一类的动物身体成纺锤形,四肢为鳍状,高度适应水中的生
  • 栉鼠科栉鼠是单型科栉鼠科(Ctenomyidae)下啮齿类动物的统称,种类很多,分布于南美洲。
  • 舌根音舌根音是按发音部位分类的一类辅音。汉语中,“舌根音”往往指“舌面后音”(软腭音)。但在一般语音学家的术语里,“舌根”位于“舌面后部”的后下方,与“咽壁”等被动发音部位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