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弗里德·芬克

✍ dations ◷ 2025-08-19 10:21:55 #齐格弗里德·芬克

齐格弗里德·芬克(德语:Siegfried Fink,1928年2月8日-2006年5月3日),出生于德国的泽尔布斯特,是德国敲击乐演奏家,作曲家和教授。 齐格弗里德·芬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专业敲击乐领域发展的重要人物。

从1948年到1951年,齐格弗里德·芬克在魏玛音乐大学(University of Music in Weimar)跟随阿尔弗雷德·瓦格纳(Alfred Wagner)学习演奏定音鼓及敲击乐、作曲。 在魏玛、马格德堡、吕贝克和汉诺威担任过多个管弦乐团的乐师及教学职位之后,齐格弗里德·芬克在维尔茨堡音乐学院担任了定音鼓和敲击乐的永久教学职位。在1974年,齐格弗里德·芬克被提升为正式教授,并成为维尔茨堡著名敲击乐工作室“Studio für Perkussion”的负责人。齐格弗里德·芬克一直担任教授,直到1993年退休为止。在2006年5月3日,齐格弗里德·芬克于德国维尔茨堡去世。

在齐格弗里德·芬克的指导下,维尔茨堡的敲击乐工作室(StudiofürPerkussion)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敲击乐学校之一。他教育了100多名学生,并开发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弹奏敲击乐器的新方法,特别是在当代艺术音乐方面。在专业的德国敲击乐界,格弗里德·芬克被称为敲击乐教宗(Der Percussion-Papst)。

由于在艺术音乐和教学方面的成就,他被授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勋勋章,获得了多个艺术奖,并获得了索非亚和巴塞罗那音乐大学博士学位。由于他一生的教学工作,他获得了美国敲击乐艺术协会的终身教育成就奖。

格弗里德·芬克的艺术和创作作品记录在20多张唱片中(大多是LP)。格弗里德·芬克还担任了几个敲击乐团的指挥,与数家欧洲发行商合作创立了许多敲击乐版本的乐曲。在他的指导下,已经开发了德国音乐学校敲击乐器教学的课程。

格弗里德·芬克创作了160多首音乐,既用于学习又用于表演。他的音乐包括独奏作品,以及室内音乐,芭蕾舞音乐和电影配乐。他的许多学生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并成为国际知名的敲击乐手。

相关

  • 李国钧李国钧(1902年-1960年),河北高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担任民盟第三届中央委员,财政经济出版社副总编辑。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艾世菊艾世菊(1916年-2012年6月2日),中国京剧演员,工丑行,北京人,原名艾云章,曾用艺名艾世环。出身北京富连成科班世字科,师从总教习萧长华和师兄马富禄、萧盛萱、叶盛章。1949年后在上海工
  • 大雅朝顺宫大雅朝顺宫位在台中市428大雅区员林里大林路66巷11号,奉祀主神为李池吴朱范五府千岁,为沙鹿六路厝_朝顺宫分灵而来,另有同祀观音菩萨、神农大帝、玄天上帝、注生娘娘、济公活佛
  • 迈克尔·查普曼迈克尔·克劳福德·查普曼(英语:Michael Crawford Chapman,1935年11月21日-2020年9月20日),美国电影摄影指导、导演。新好莱坞电影代表人物之一,曾两次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主
  • 第二代切姆斯福德男爵弗雷德里克·奥古斯塔斯·泰思哲弗雷德里克·奥古斯塔斯·泰思哲,第二代切姆斯福德男爵(1827年5月31日-1905年4月9日),英国陆军上将,其最著名的成就为领导祖鲁战争。尽管当时祖鲁军队和英国陆军相比有着显著的技
  • 陆军第二十五镇陆军第二十五镇,清朝末年军队现代化改革之后的新军编制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师的规模。第二十五镇在1907年组建,原驻广西桂林。辛亥革命时期,其统制是龙济光。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
  • 常先常先(?-?),中国上古人物。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常先是黄帝的大臣。与风后、力牧、大鸿一起辅佐黄帝,传说常先是鼓的发明者,鼓的名字是仓颉起的。
  • 弗雷泽·埃尔德弗雷泽·埃尔德(英语:Fraser Aird;1995年2月2日-)是一位苏格兰裔加拿大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边锋。他现在效力于苏格兰足球冠军联赛球队格拉斯哥流浪者足球俱乐部。他也代表加拿大国家足球队参赛。
  • 威廉·穆尔 (田径运动员)威廉·穆尔(英语:William Moore,1890年4月5日-1956年5月12日),英国男子田径运动员,主攻长跑项目。他曾代表英国参加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得男子团体3000米铜牌。
  • 杨臣刚杨臣刚(1979年2月18日-),中国大陆男歌手。杨臣刚出生于武汉。1996年开始研习吉他,并随吉他研习会在武汉各大高校及演艺厅等演出长达五年。2004年因一首名为《老鼠爱大米》的网络歌曲而迅速走红并参加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杨之后的作品并未引起太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