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冯·柯内留斯

✍ dations ◷ 2025-08-30 00:16:55 #彼得·冯·柯内留斯

彼得·冯·柯内留斯(1784年-1867年)是德国著名画家,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他的父亲是一位杜塞尔多夫画廊的巡视员,他15岁时父亲就去世,做为长子,为了帮助维持家境只得放弃继续学习绘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绘画。

柯内留斯26岁时的第一件重要作品是为教堂进行装饰。1811年,他去罗马访问,很快和一群德国年轻的画家融合到一起,组成以宗教画为主的拿撒勒画派(拿撒勒是耶稣的家乡)。

在罗马,他和其他画家一起合作一些作品,回国后受聘主持杜塞尔多夫学院的重建工作,当时慕尼黑的巴伐利亚王储,后来的路易一世邀请他主持为收藏古希腊、罗马艺术品的格里陶德博物馆的装饰设计工作,他发现这个工作任务量非常大,只好辞去杜塞尔多夫学院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在慕尼黑工作。1825年,他成为慕尼黑学院的院长。

他在慕尼黑为许多建筑绘制壁画,为路德维希教堂所作的壁画可能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壁画。教堂神殿中画的《最后审判》高达20米,宽12米,其他的画如造物主、耶稣诞生、上十字架等也非常巨大。大约在1839年,柯内留斯离开慕尼黑到了柏林,受威廉四世的委托,为皇家墓室装饰,他著名的素描《启示录四骑士》就是为墓室壁画作的草稿。这可能是他最后的作品了。

作为一个油画家,柯内留斯的技巧并不高,对色彩的运用也不高明,即使他的壁画的绘画技巧也并不高超,他的绘画风格遵循着意大利画家的精神,但受丢勒风格的影响,画面安排比较满,人物纤细,裸体轮廓不清晰,衣物褶皱有明显的哥特风格,这些在他的《最后审判》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柯内留斯虽然对颜色不敏感,但他有一种设计的气势和自信心,他的这种精神成为以后主导德国画家风格的主流,他的座右铭是“德意志具有一切”,充分体现他的爱国主义热忱。

在19世纪时,德国并没有自己的画派,在造型艺术上当时德国落后于同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柯内留斯开创了德国自己的画派,令欧洲开始瞩目慕尼黑,1841年,英国在西敏寺举办了一次素描比赛,柯内留斯也受邀访问英国。

柯内留斯个子不高,但有一双鹰般锐利的眼和浓眉,浑身充满力量和气势,吸引了寻多年轻的艺术家在他的周围。


相关

  • 以弗所以弗所又译爱菲索斯或艾菲索斯(希腊语:Ἔφεσος;英语:Ephesus;土耳其语:Efes)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一个大城市,位于加斯他河注入爱琴海的河口(今天属于土耳其)。最初由雅典
  • 年表古罗马年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举古罗马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跨度从古罗马建立至拜占庭帝国最后试图收复罗马。
  • 穆罕默德·乌尔德·阿卜杜勒-阿齐兹穆罕默德·乌尔德·阿卜杜勒-阿齐兹(阿拉伯语:محمد ولد عبد العزيز‎ ;1956年12月20日-),毛里塔尼亚前任总统。1956年,生于毛塔因希里省首府阿克茹特。2005年8月参
  • 新平民新平民,是日本明治时代四民平等后对刚获得良民地位部落民的蔑称。在江户时代,部落民被排除在村与町之外,自别一部从事特定的职业(如皮革加工业、造鞋业)。明治时代后,废止了贱民制
  • 碳氧碳氧�离子(或氧碳�离子)是一类在中心sp2-杂化的碳原子上连有氧取代基,并且能够在中心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通过Π键离域分散所携带的正电荷的化学物种。 碳氧�离子可以用两个共振极
  • 自见英子自见英子(日语:自見 英子/じみ はなこ,1976年2月15日-)是日本的政治人物、医生,自由民主党所属参议院议员(日语:参議院議員)(1期),厚生劳动大臣政务官(日语:厚生労働大臣政務官)。父亲是曾任
  • 青岛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青岛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位于青岛市胶州湾中北部,总面积20011公顷。其中,海域面积19971.77公顷,陆域面积39.23公顷,其中海域面积约占
  • 未解决的计算机科学问题这个文章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的列表。当该领域专家认为某些问题未解决,或当该领域中的几位专家不同意有关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这些计算机科学中的问题就被认为是未
  • 石屿石屿位于南中国海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东部,咸舍屿以东约2海里,西北隔石屿门与银屿仔相望。面积2000平方米,海拔约1米多。由干涸潟湖淤塞而成。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
  • R.O.D -READ OR DIE-《R.O.D -READ OR DIE-》(日语:アール・オー・ディー リード・オア・ダイ)是2001年到2002年期间Aniplex发售的OVA作品。全3集。由STUDIO DEEN动画制作公司的监督舛成孝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