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畸形恐惧症

✍ dations ◷ 2024-06-28 19:03:54 #身体畸形恐惧症
体象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缩写:BDD)或称躯体变形障碍、身体臆形症、丑形恐怖,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像并对自身体貌缺陷进行夸张或臆想,在大多数病例中,患者的关注对象是一个或数个很小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缺陷。因为这种过度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患者通常会感觉沮丧、不安以及不合群,并且有较高的自杀率-可以达到社会平均自杀率的22倍。每个人的病因都不尽相同、但通常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重度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是身体畸形恐惧症的共病。此恐惧症可以用心理疗法或精神科药物疗法。男女性患身体畸形恐惧症人数量几乎一样,成年人和儿童都可能患病,而据称大约百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患有某种程度的身体畸形恐惧症。1891年,身体畸形恐惧症首次由恩里克·莫斯利(Enrique Morselli)首次描述,也是他发明了“dysmorphophobia”(即畸形恐惧)一词。1987年被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登录为一种“障碍”(disorder) 。尽管患者外貌正常甚至很有吸引力,他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提升“某些”外貌特征的愿望。他们会认为自己外表丑恶以至于害怕他人嘲笑羞辱厌恶而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更严重的身体畸形恐惧症导致患者拒绝与所有人产生交集。因而在寻求治疗时也会羞于启齿。有些案例中,患者甚至认为与其“被说服”没有患病,还不如继续遭受身体畸形恐惧症的痛楚。有些患者会选择接受整形手术来尝试改变外貌,但术后的外表通常仍无法使他们满意,甚至反而因为多次接受手术而导致外表恶化。许多患者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思考自身外表的事情,自绝于社会之外。从学校退学、失业、离婚、没有朋友都是很常见的结局。在外出时,许多患者也会对反射物(比如镜子、水面、玻璃、汤匙、萤幕)极端敏感,会盯着镜中的自己看上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症状更恶化时,甚至也会极端的在意自己站在太阳下的阴影,透过阴影不断地确认自己的发型或脸型。如果患者确认后的结果,认为镜中的自己符合自己的理想审美,就会精神饱满;如果患者确认的结果,认为镜中的自己和理想的外表脱节,就会陷入恐慌与郁闷中,甚至取消接下来外出的行程,浑身冷汗打道回府。另外,患者有时也有完全相反的另一面,例如极端的逃避镜子,或是尽可能的不要在各种照片当中入镜。为什么患者会同时保有完全相反的行动模式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解释,但被推测原因可能是“患者不想再陷入这种强迫症式的确认外表行动”“被其他人看到自己在照镜子会很丢脸”“担心看到自己丑陋的脸时会很失望、痛苦”。患者对于反射物的恐慌有可能对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特别是就业方面。比如说因为害怕萤幕而无法操作电脑或手机;因为害怕汽车的后照镜而无法开车。对自己长相的畏惧,再转化为对他人视线的畏惧,不容易参加面对面的会议。结果,本来能力上足以应付的工作,也受到病症的影响而不得不辞职,最糟糕的场合可能就是失业。患者也会不断向身边的人(家人、亲友)询问关于自身外表的事情(觉得自己的脸看起来怎么样,觉得自己的鼻子看起来有没有问题),或是和其他人比较外表。身体畸形恐惧症可能与强迫症有一定的联系,二者有时也会同时发生。身体畸形恐惧症的成因可以用认知行为模式来解释,患病的原因涉关人的个性,包括内向性和自觉性,此外儿童时生活的环境等也可能会造成身体畸形恐惧症。例如有些病人报告说在儿童时代曾遭受虐待和欺凌。此外,研究发现患有这种恐惧症者的眶额叶皮层和杏仁核之间联系较弱,而眶额叶皮层的作用是调节和平复情绪激发,而杏仁核则有产生情绪的功能。据有争议的精神分析,该倾向来自于青春期时期监护人强烈的道德灌输导致的性压抑,人们常常对自己身体某些部分略感不满,毫无疑问这是性感与否的自我评价,当社会道德意识形态过强导致性冲动的正常释放途径受到大部分的阻止,身体缺陷恐惧会被夸大,夸大程度取决于性抑制程度。并不知情的自我认为是由自身性感程度不够并对此加以指责,事实上是道德观念骗取自我的信任冒充了自我的一部分并以此指责本我即性冲动。事实上,身体畸变效应只是性抑制的部分投射,类似投射可见于过分夸大生活成本,比如婚前购房压力,婚前夸大婚姻与孩子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与异性沟通社交缺失或逃避,与同性对立,人际关系失调,自我装扮过度或抑制。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治疗身体畸形恐惧症。在一个有83个参与者的治疗研究中,经历过12周认知行为疗法的患者病情有明显的改善,81.5%的参与者在治疗后都不再表现出身体畸形恐惧症的症状。此外,在一个元分析中,16周的治疗后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明显比药物要好。认知行为疗法之所以起效可能是因为它加强了眶额叶皮层和杏仁核之间的联系。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习惯依赖诸如吸烟、酗酒、非正常的性发泄方式,改变自己的状态并尝试改善与异性的关系。患者在最终寻求精神病或心理学学家的帮助之前,可能会前往皮肤科、整形外科等地方。患者可能会有自杀倾向,并会导致其酗酒或吸毒。

相关

  • 受控词表受控词表,又称为控制词汇表、受控词汇表或者控制词表, 是一种对知识加以组织整理,以便后续进行检索的手段。受控词表在主题词标引方案、主题词表、叙词表、分类法以及本体等语
  • 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又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简称PH或PHTN),是描述肺循环内的压力升高的情形。肺高压会造成呼吸困难、晕眩、昏厥、下肢水肿,肺高压患者会因为心脏负荷增加令运
  • 不孕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腿肿外周性水肿(peripheral edema)属于组织的肿胀(Swelling (medical)),由于流体的积聚及引力的作用、水肿通常发生在下肢。外周性水肿产生的条件通常与老化有关,但也可以由其它的情
  • 替米沙坦(必康平,Micardis)替米沙坦(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Telmisartan) 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英语:ARB),用于治疗高血压。现时大部分降血压药的疗效最长只能维持10小时。 替米沙坦 (Telmisartan) 的
  • 祠祭祠祭是在宗族祠堂祭祀祖先,又称族祭。闽南裔台湾人的祭祀时间除了祖先或亲人忌日外(一般“对年”之后就不拜生日,除非视为神明),常在除、清、盂、九等节庆:客家裔台湾人通常在公厅
  • 注射注射(英文:Injection)俗称打针,是一种利用注射器与针头穿过皮肤,并将液体送入身体内的方法。是一种给药途径,注射所预期的作用位置,不一定是受注射的位置。目前有多种不同的注射方
  • 中央健康保险局署本部:10634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三段140号 台北业务组:10041台北市中正区公园路15-1号5楼 北区业务组:32005桃园市中坜区中山东路三段525号 中区业务组:40709台中市西屯区市政北
  • 整合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亦作INSTIs,Integrase strand transfer inhibitors),是一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统称。逆转录病毒在其生命周期内需要完成一次将病毒DNA整合进宿主细胞核的行动。整
  • 中华民国十大死因列表此表搜集自西元2014年(民国103年)起,台湾年度十大死因。死因以导致死亡的原始病因为基准,由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按年发布死因统计,目前系以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 10 版(ICD-10)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