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牛蛙

✍ dations ◷ 2025-11-18 23:21:41 #美国牛蛙
美国牛蛙(学名Lithobates catesbeianus)是一种水生青蛙,是蛙属的一种。是现存北美的最大的蛙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其拉丁语原学名Rana catesbeiana Shaw中,“rana”意为“青蛙”,而“catesbeiana”则是为了纪念发现这种蛙的英国博物学家马克·盖茨比(Mark Catesby)。 、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非洲牛箱头蛙和印度的虎纹蛙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物种。牛蛙叫声宏亮如牛,因而得名。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牛蛙体长约20公分,后肢长达25公分。成体大者体重超过500克,是蛙类中较大的一种。常生活于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于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鼓膜特别大。雄蛙有声囊。在所有两栖动物里,美国牛蛙的叫声是非常响亮的,很远就能听得到,而且会使其他的动物误认为美国牛蛙要比实际大的多。特别是雄性在交配期间发出的声音,往往能传到几公里之外。美国牛蛙使用它的皮肤、颊洞和肺呼吸,其中皮肤上的气体交换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牛蛙是相当凶猛的动物,在台湾有“蛙界暴龙”之称,以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的小蛙为食,有时也会吃水鸟的幼雏;体型较大的牛蛙甚至会捕食蛇、鼠、龟等。美国牛蛙主要生存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洛矶山脉东边。美国牛蛙虽原产于北美,但也被引进欧洲部分地区,分布于北意大利、法国的阿基坦地区,另外还分布于西班牙及荷兰等地,少量分布于意大利沿海。台湾日据时期于1924年与海蟾蜍一起引进;中国大陆则在1959年从古巴引进,目前中国大陆的养殖牛蛙大多为该批古巴牛蛙的后代。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作为一种入侵物种,亦有广泛分布。日本于1918年由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渡瀬庄三郎引进,同期引进克氏原螯虾作为美国牛蛙的饵料。1923年引入台湾。美国有几个农场专门饲养这种牛蛙以供应食用,一对蛙掌重达400克,在餐桌上颇具分量。除了美国,其他国家的人也很喜欢。在中国,水煮牛蛙也很流行。除了食用之外,美国牛蛙也偶尔被当作人们的宠物。

相关

  • 骨骼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及储藏矿物质。骨组织是一种密实的结缔组织。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骨骼在减轻
  • 专性营寄生的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指寄生生物的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的。如没有经历过合适的宿主时,这些生物便无法完成其生活史,以致无法进行繁殖。与之相
  •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指相关法律建立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地质构造及水资源等自然综合体的核心区域。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确保一区域内的保护对象
  • 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化学式:p-CH3C6H4SO3H,也写作TsOH)是一个不具氧化性的有机强酸,酸性是苯甲酸的一百万倍。白色针状或粉末结晶,易潮解,可溶于水、醇和其他极性溶剂。会使纸张、木材等脱
  • 廖一久廖一久(1936年11月4日-),台湾台中县人,出生于日本东京。台湾水产养殖学者,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终身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廖一久出生于东京,在台中丰原长大。童年时期,他喜欢坐在老
  • 白三烯A4白三烯A4(英语:Leukotriene A4)是一种白三烯。白三烯A4水解酶可将其水解为白三烯B4,白三烯C4合酶可将其与谷胱甘肽结合生成白三烯C4。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
  • 生存分析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是指根据试验或调查得到的数据对生物或人的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和推断,研究生存时间和结局与众多影响因素间关系及其程度大小的方法,也称生存率分析
  • 陈伟殷NPBMLB陈伟殷(1985年7月21日-;英语:Wei-Yin Chen,日语:チェン・ウェイン)是台湾高雄市(原高雄县)出身的职业棒球选手,担任投手。是台湾首位自日本职棒转战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球员。台湾
  • 柯象柯象(?-1878年),台湾晚清人物,为清末的汉方医师、神职人员,为玄天上帝信徒,年约三十多岁即去世,殁后肉身不腐,被土库仔(今云林县大埤乡),乡民视为神灵。台湾日治时期,黄朝在“土库事件”中
  • 松球松球,亦称球果、松塔,是属松柏门植物具有的,包含生殖结构的植物组织。大家熟悉木质锥锥孔产生种子。产生花粉的雄性锥体通常是草本的,甚至在完全成熟时也不那么明显。锥体的单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