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牛蛙

✍ dations ◷ 2025-11-07 16:35:58 #美国牛蛙
美国牛蛙(学名Lithobates catesbeianus)是一种水生青蛙,是蛙属的一种。是现存北美的最大的蛙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其拉丁语原学名Rana catesbeiana Shaw中,“rana”意为“青蛙”,而“catesbeiana”则是为了纪念发现这种蛙的英国博物学家马克·盖茨比(Mark Catesby)。 、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非洲牛箱头蛙和印度的虎纹蛙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物种。牛蛙叫声宏亮如牛,因而得名。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牛蛙体长约20公分,后肢长达25公分。成体大者体重超过500克,是蛙类中较大的一种。常生活于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于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鼓膜特别大。雄蛙有声囊。在所有两栖动物里,美国牛蛙的叫声是非常响亮的,很远就能听得到,而且会使其他的动物误认为美国牛蛙要比实际大的多。特别是雄性在交配期间发出的声音,往往能传到几公里之外。美国牛蛙使用它的皮肤、颊洞和肺呼吸,其中皮肤上的气体交换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牛蛙是相当凶猛的动物,在台湾有“蛙界暴龙”之称,以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的小蛙为食,有时也会吃水鸟的幼雏;体型较大的牛蛙甚至会捕食蛇、鼠、龟等。美国牛蛙主要生存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洛矶山脉东边。美国牛蛙虽原产于北美,但也被引进欧洲部分地区,分布于北意大利、法国的阿基坦地区,另外还分布于西班牙及荷兰等地,少量分布于意大利沿海。台湾日据时期于1924年与海蟾蜍一起引进;中国大陆则在1959年从古巴引进,目前中国大陆的养殖牛蛙大多为该批古巴牛蛙的后代。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作为一种入侵物种,亦有广泛分布。日本于1918年由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渡瀬庄三郎引进,同期引进克氏原螯虾作为美国牛蛙的饵料。1923年引入台湾。美国有几个农场专门饲养这种牛蛙以供应食用,一对蛙掌重达400克,在餐桌上颇具分量。除了美国,其他国家的人也很喜欢。在中国,水煮牛蛙也很流行。除了食用之外,美国牛蛙也偶尔被当作人们的宠物。

相关

  •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逆转录PCR,或者称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变形。在RT-PCR中,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透过PCR
  • 癌变癌变(英语:carcinogenesis)通常用来形容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的致癌过程,是细胞DNA受损突变后发生在细胞及基因级别上的、从而导致细胞不受机体控制恶性增殖的一系列改变,最终引
  • 叶尼塞语系叶尼塞语系(Yeniseic 或 Yenisei-Ostyak)是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叶尼塞河流域的一个语族。包括7种语言:其中的Yug、Pumpokol、Arin和Assan早在18世纪消亡了,我们对这些语言所知甚
  • 波斯语波斯语(فارسی / Fârsî‎),中文也称波斯文,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是一种形成于8至9世纪间的文学语言。是今天伊朗的官方语言,作为其分支的达利语和塔吉克语
  • CD44n/an/an/an/an/an/an/an/an/an/aCD44,在人体内是一种由11号染色体上的CD44基因编码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属于一类分化簇(CD)。CD44是一种常用的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 万博坐标:12°46′S 15°44′E / 12.767°S 15.733°E / -12.767; 15.733万博(葡萄牙语:Huambo)位于安哥拉中部本格拉铁路沿线,旧称新里斯本(葡萄牙语:Nova Lisboa),是万博省的首府。万博
  • 人口列表索引 国防预算 石油储量 军事(武装部队) 死刑 国债 生育率 最高点 官方语言 地理 政体 面积 代码 陆地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国内生产总值 国徽 国旗 国歌 国家格言 首都 城市
  • 中性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音ㄌㄧㄥˊ)标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伦·索伦
  • 1996年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列表,旨在列出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处决的死刑犯。
  • 新唐书《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传150卷。五代时期就曾有《唐书》(即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