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牛蛙
✍ dations ◷ 2025-09-17 22:37:22 #美国牛蛙
美国牛蛙(学名Lithobates catesbeianus)是一种水生青蛙,是蛙属的一种。是现存北美的最大的蛙之一。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其拉丁语原学名Rana catesbeiana Shaw中,“rana”意为“青蛙”,而“catesbeiana”则是为了纪念发现这种蛙的英国博物学家马克·盖茨比(Mark Catesby)。
、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非洲牛箱头蛙和印度的虎纹蛙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物种。牛蛙叫声宏亮如牛,因而得名。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牛蛙体长约20公分,后肢长达25公分。成体大者体重超过500克,是蛙类中较大的一种。常生活于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于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鼓膜特别大。雄蛙有声囊。在所有两栖动物里,美国牛蛙的叫声是非常响亮的,很远就能听得到,而且会使其他的动物误认为美国牛蛙要比实际大的多。特别是雄性在交配期间发出的声音,往往能传到几公里之外。美国牛蛙使用它的皮肤、颊洞和肺呼吸,其中皮肤上的气体交换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牛蛙是相当凶猛的动物,在台湾有“蛙界暴龙”之称,以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的小蛙为食,有时也会吃水鸟的幼雏;体型较大的牛蛙甚至会捕食蛇、鼠、龟等。美国牛蛙主要生存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洛矶山脉东边。美国牛蛙虽原产于北美,但也被引进欧洲部分地区,分布于北意大利、法国的阿基坦地区,另外还分布于西班牙及荷兰等地,少量分布于意大利沿海。台湾日据时期于1924年与海蟾蜍一起引进;中国大陆则在1959年从古巴引进,目前中国大陆的养殖牛蛙大多为该批古巴牛蛙的后代。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作为一种入侵物种,亦有广泛分布。日本于1918年由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渡瀬庄三郎引进,同期引进克氏原螯虾作为美国牛蛙的饵料。1923年引入台湾。美国有几个农场专门饲养这种牛蛙以供应食用,一对蛙掌重达400克,在餐桌上颇具分量。除了美国,其他国家的人也很喜欢。在中国,水煮牛蛙也很流行。除了食用之外,美国牛蛙也偶尔被当作人们的宠物。
相关
- 悬浮偶极悬浮偶极(Levitated dipole)是一种核聚变实验,将超导圆环设置于反应器内部。超导圆环将产生轴对称磁场,类似于地球或木星的磁层。据信这样的装置可以比其他聚变反应器设计更有效
- Fl5f14 6d10 7s2 7p2(预测)2, 8, 18, 32, 32, 18, 4(预测)第一:823.9(预测) kJ·mol−1 第二:1621.0(预测)主条目:
- 文明病文明病(又称都市病,俗称富贵病)为一群疾病的通称,当国家变得更工业化及人类活得更长寿时,这些疾病就会更常产生,其包括有阿兹海默病、动脉硬化、肿瘤、肝硬化之慢性肝病、慢性阻塞
-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英语:Plankton)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来得缓慢,因
- 侵蚀控制侵蚀控制是防止或控制农业、土地开发、沿海地区、河岸的建设。有效侵蚀控制处理地表径流,是防止水污染、土壤流失、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和人类财产损失的重要技术。侵蚀控制用
- 圣马尔谷教堂圣马尔谷教堂可以指:
- 维生素H生物素(Biotin)为维生素B群之一,又称维生素H、维生素B7、辅酶R(Coenzyme R)等。 生物素在肝、肾、酵母、牛乳中含量较多,是生物体固定二氧化碳的重要因素。容易同鸡蛋白中的一种蛋
- 酱菜酱菜(又称虀)是用酱腌制保存并调味的蔬菜,现代也有用酱油、虾油等腌制的。另外,日常使用中,“酱菜”一词经常与腌菜混用。
- span title=肌肉及骨骼系统 class=rt-commentedTextM/spanATC代码M(肌肉及骨骼系统)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所
- 无足目无足目(学名:Apoda)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的一目,是蚓螈类(Gymnophiona;又称为蚓螈目)现存的演化支(冠群),是两栖动物中看起来最像虫或是蛇的一类。大部分的无足目均栖息于地下,因此无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