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印度-伊朗语(Proto-Indo-Iranian或Proto-Indo-Iranic,PII)是重构的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祖语。假定讲这个语言的人生活在前3千年,并联系于早期的安德罗诺沃文化考古范围界限。
原始印度-伊朗语是咝音语言,可能晚于后期的原始印欧语不到一千年,早于后来的梨俱吠陀的吠陀梵语不到一千年。它是印度-雅利安语支、伊朗语支、达尔德语支和奴利斯塔尼语支的祖先语言。
这些元音之外还有 *H 和 *r̥ 可以充任音节核心。
原始印度-伊朗语被假定包含在硬腭音到龈后音范围内的两个塞音或塞擦音序列。下表展示了这两个序列的最共同的反映和起源(原始伊朗语被假定为伊朗语言包括阿维斯陀语和古波斯语的祖先):
原始印欧语通常被假定为有三个或更多喉音,它们每个都可以出现在音节主音或非音节主音的位置上。在原始印度-伊朗语中,这些喉音被合并为一个音位 /*H/。Beekes 提示了这个 /*H/ 的某些实例在阿维斯陀语中幸存为未写下来的声门塞音。
类似原始印欧语和吠陀梵语(还有阿维斯陀语,尽管未写下来),原始印度-伊朗语有音高重音,用在重音元音上的锐音符来指示。
把原始印度-伊朗语同原始印欧语分离开来的主要音韵变更是元音变换元音 *e, *o, *a 归并为一个单一元音,即原始印度-伊朗语的 *a (参见Brugmann定律)。格拉斯曼定律、Bartholomae定律和Ruki语音定律也都在原始印度-伊朗语中生效。
假定的从原始印欧语到原始印度-伊朗语的变更列出如下:
从原始印度-伊朗语分离出印度-雅利安语的语音变更是浊咝擦音 *z 的消失。印度-雅利安语中清送气音 ph, th, kh 起源的最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它们来自清塞音加上喉音,这是索绪尔在1891年最初提出来的。例如梵语的 tíṣṭhati 来自原始印欧语的 steh₂-。同源于拉丁语的 stō, 古希腊语的 ἵστημι(hístēmi)。
分离出伊朗语的是 PIE 的浊送气音的不送气化。伊朗语的创新是产生了一个擦音系列 f, θ, x,在多数情况下它们演变自在辅音之前位置上的清塞音 p, t, k,但它们还所有位置上对应于印度-雅利安语的清送气塞音 ph, th, kh。在新阿维斯陀语中,浊塞音在词中位置上除了在鼻音和咝擦音之后以外大量擦音化为 β, δ, 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