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 dations ◷ 2025-11-11 22:02:33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是雷海宗的作品,全书分为两篇。雷海宗将中国文化分成三个周期。383年淝水之战前后,中国分为两周,第一周是纯华夏民族创造文化的时期,第二周是北方各少数民族屡次入侵中原,印度佛教不断渗入并最终与中国文化发生了“化学的作用”,形成一个胡汉混合的新中国。在上古时代,贵族男子都以当兵为荣。遇有战事,国君往往亲自出战。整部《左传》中没有一个临阵脱逃的士兵。中国的文化自秦汉后是“无兵的文化”,就是“没有真正的兵,也就是说没有国民,也就是说没有政治生活。”,雷氏深痛表示:“中国二千年来,由于人民不能当兵,不肯当兵,因此弄得国家积弱,民族或个人软弱无能。”雷海宗对中国知识分子多有批评,他认为他们都是些文弱的书生,绝对不肯当兵,“每次天下大乱时士大夫无能的情形就暴露无遗”,历代党争“都是在严重的内忧或外患之下的结党营私行为。起初的动机无论是否纯粹,到后来都成为意气与权力的竞争;大家都宁可误国,也不肯牺牲自己的意见与颜面,当然更不肯放弃自己的私利。各党各派所谈的都是些主观上并不诚恳客观上不切实际的高调。”。卢沟桥事变后,“与印度、巴比伦文明比较,中国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可造第三周。”雷海宗是“战国策派”的代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上编的论文是抗战前三年间发表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的杂志上,包括《中国的兵》、《中国的家族》、《中国的元首》、《无兵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两周》等五篇文章。下编的论文主要完成于抗战前期。《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是雷氏哲学自成一格的表述,明显有斯宾格勒的影响。
相关
- 盎格鲁美洲/英语美洲盎格鲁美洲(英语:Anglo-America),又称英语美洲,用作描述以英语为主要语言,或者与英格兰或英伦三岛在历史、语言或文化上有密切关系的美洲地区,也可以指英语世界的美洲部分,与操罗曼
- 巴哈伊信仰巴哈伊信仰(波斯语:بهائیت Bahá'iyyat, 阿拉伯语:(阿拉伯文) Bahá'iyya /bəˈhaɪ/;或称巴哈伊教,简称巴哈伊,旧译“大同教”),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
- 明郑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明朝至清朝初期间,由郑芝龙家族领导、并以恢复明朝旧有领土为志的政权,也是明朝最后一个政权。关于其创始时期,有以郑芝龙为始者,亦有以郑成功为始者,该势力
- 氢氧根氢氧离子,旧称沎,化学符号为OH-。其中氢和氧之间以共价键连接,整体带一单位的负电荷。常常与不同的元素组成氢氧化物。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之后,通常以两种方式
- 隐生隐生或潜生(潜在的生命)是一种生命状态,主要是缓步动物用作抵御不良的环境(例如缺氧、低温、极干燥)等,当隐生动物遇上干旱时,它们可以将身体的水分大幅降低,身体萎缩,停止新陈代谢,但
- 中国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镂空的人形,并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屏幕或布帘间,用以叙说故事及娱乐的传统表演艺术。在过去电影、电视等媒体尚未发
- 结社自由结社被现代社会认为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权利。结社通常分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结社(如公司,企业)和以非营利为目的的政治、宗教、学术、慈善等结社(如政党,教会,协会,慈善组织)。现代
- 美美,哲学概念,汉字“美”是由“羊”和“大”所组成的,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义。但是各个时代或者民族对于美的定义是不同的。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与“每”同源,都
- 魏禧魏禧(1624年-1681年1月6日),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宁
- 侧齿铰齿(Hinge teeth)是多个物种的外壳内部表层的一部分,包括软体动物门的双壳纲及腕足动物门的旧有铰纲的物种。根据定义,这些物种都有两瓣壳,而这两瓣壳通过在壳的背部或顶部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