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篆

✍ dations ◷ 2025-09-07 10:30:09 #上古文字

夏篆,为夏朝已具部分辨识能力的文字,其形态与西周时代的金文非常接近。夏篆的线条弯曲,接近图画,却又和甲骨文带棱角的文字性质有所异同。

夏朝是不普遍受国际学界所认同的一个世袭王朝,其理由为学者并没有找到许多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夏朝的真实存。而在众人质疑夏朝存在的同时,学者在河南省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半坡陶符,发现时半坡陶符以具有文字的雏形,只是构造太简单,能辨识的陶符也不多。但即使找到了半坡陶符的证据,夏朝仍然受众人所疑,因此许多学者为了找到更直接的证据,就一直在二里头附近寻找新出土的证据。

后来学者马贺山先生等人在河南二里头遗址附近找到了一篇文章“禹王碑文”,于是马贺山说:“夏朝文字就是夏篆,夏篆就是夏朝文字的最显著的特征,夏,大也,夏篆就是大篆,与仓颉大篆是一回事,这就是我多年摸索得出的一个结论。”

当时马贺山先生表示:许多学者找到了可以证明夏朝存在的古物,却还是有很多人说那都是周人口耳相传,刻意捏造的神话故事,根本就不可考。但现在已经找到了夏篆,夏篆不单单是与金文相近,甚至是比商朝的甲骨文还要更加进步。夏篆是华夏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正统文字,而商人是东夷民族,经常奔波,使用的文字往往都不如华夏的文字,自商汤伐夏桀,王朝就没有加以继承华夏进步的文字,反而是使用东夷民族落后的甲骨文。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学者必须找出夏朝真正的文字,也必须了解商朝遗弃夏篆已有五六百年之久,是后来的周人去继承,去使用,再做进一步的进化。

马贺山先生还说:“请大家想想,夏朝距离西周的时间也算远,难道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口耳相传到上千年吗?如果夏朝真的完全没有文字,那西周人又是怎么去了解夏朝的历史呢?请专家学者千万不要受疑古派的人影响,若夏朝完全没文字,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夏朝呢?像《仓颉书》、《夏禹书》、《禹王碑》等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历史是亘古不变的,那些疑古派的人一直认为是周人刻意窜改,刻意捏造的,疑古派也没有窃确的证据,就说是个无名无姓的周人把周朝事件塞进虞夏书中,历史无法窜改,但可以曲解,等到所有证据都齐全了,正是疑古派原形毕露的时候了。”

关于夏篆的文章,有《夏小正》、《禹王碑文》等文章,基本上从周朝的相关文章如《尚书·多士篇》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夏革命”这是周王告诉殷遗民的话,你们殷人祖先有典籍记载着殷革夏命的事。

《左传·昭公十二年》一书提及到楚灵王赞美左史倚相说:“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意指左史倚相能够读懂上古文章(也就是夏代的文章)。

《国语·晋语四》:“有夏商之嗣典”。

《古今事文类聚》有记:“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于其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皆蝌蚪文字。”

《夏小正》采用夏代的历法记事,《今本竹书纪年》中又有夏禹元年“颁夏时于邦国”一语,历来不少人就认为,它是夏王朝的职官所纪,是夏代的文献。

《吕氏春秋·先识览》:“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于商。”这里的图法指的是图书,是法律文献,是约束天子的法典。

马贺山、楼洪钿等人不断地在寻找夏朝相关文献,即使努力的寻找、解读这些发掘出来的古文字,却还是被权威学家给否定。楼洪钿先生说:“在夏代铭文玉器上出现的夏代文字,数在6000——8000。独立的文字,不少于500。而且字义明确合理。不仅澄清了甲骨文的错误,也澄清了《说文》的错误。至于分类,尚未细究。不过多为实义字,虚字极少。”但她这样的说法仍被权威学家给轻率否定,认为中国历史仅仅3700年而已。部分专家以先入为主的观念,直接认定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渊源,不承认夏文字比商文字更加进步。在抱持这种心态之下,是无法找出更好的考古文献。考古若不审慎寻找证据,只用固执的思维去下定论,那么历史学家可能就是文化的罪人了。

相关

  • Po6s2 4f14 5d10 6p42, 8, 18, 32, 18, 6蒸气压主条目:钋的同位素钋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Po,原子序84,是一种稀有且具有高度放射性的银白色金属元素(有时归为类金属),对人类极为危险。
  • 职业指导职业(英语:job),是一种日常性的规律劳动,其目的在于换取劳动所得(也就是薪资),亦象征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誉等等。职场上的专门行业,是对劳动的分类。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西方商品经
  • 谢里夫谢里夫(阿拉伯语:شريف‎,马格里布方言:Chorfa),一个传统的阿拉伯血统称谓,该词语是一个意为“贵族”、“高贵”的形容词。阿拉伯世界的逊尼派称哈桑·本·阿里的子孙为“谢里夫
  • 沟齿鼠非洲沟齿鼠属(Mylomys),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一属,而与非洲沟齿鼠属(非洲沟齿鼠)同科的动物尚有软毛鼠属(肯尼亚软毛鼠)、短尾水鼠属(短尾水鼠)、小家鼠属(台湾小家鼠)、棱背鼠属(棱背
  • 日置益日置益(1861年12月21日-1926年10月22日)日本伊势国(三重县)人,日本明治、大正时期外交官。日置益于文久元年十一月二十日(1861年12月21日)生于日本伊势国(三重县)。明治21年(1888年)从东
  • 丹尼尔·内森斯丹尼尔·那森斯(Daniel Nathans,1928年10月30日-1999年11月16日)是一位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出生于美国德拉瓦州威尔明顿,其父母为俄罗斯犹太移民。那森斯于1954年获得圣路易斯华盛
  • 裂谷热病毒裂谷热(英语:Rift Valley fever)又称作里夫谷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通病,它的症状程度从轻微到严重都有。轻微的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疼痛、以及头痛(常持续数天到一周);严重的
  • 于再清于再清(1951年4月26日-),黑龙江宾县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南开大学毕业,后前往日本就读于大阪外国语学院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国家体育总局又送其去美国进行
  • 基因表达谱基因表达谱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借助cDNA、表达序列标签(EST)或寡核苷酸芯片来测定细胞基因表达情况(包括特定基因是否表达、表达丰度、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生理
  • 林皋 (工程专家)林皋(1929年1月2日-),江西南昌人,中国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54年大连工学院水能利用研究班毕业。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