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遥感卫星

✍ dations ◷ 2025-11-20 21:09:38 #地球观测卫星,测高卫星,1991年发射的太空飞行器,1995年发射的太空飞行器,欧洲空间局

欧洲遥感卫星(英语: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缩写:ERS)是由欧洲空间局研制、发射和运营的地球观测卫星,也是欧洲空间局的第一个地球观测卫星任务,由ERS-1遥感卫星和ERS-2遥感卫星组成。其中,ERS-1运行于1991年7月17日至2000年3月10日,而ERS-2运行于1995年4月21日至2011年9月5日。两颗卫星运行在基本相同的轨道上,高度约782-785千米。ERS任务的总体目标是提供陆地和海洋表面的环境监测,这些监测数据亦用于对海洋、极冰、陆地生态、地质、森林、波浪、水深、大气物理及气象学等方面的研究。

ERS-1的总载荷重888.2千克,搭载有AMI、RA-1、ATSR-1、 LRR、PRARE等设备:

有源微波仪器AMI是由法国马特拉·马可尼太空公司制造的雷达装置,其内部装配有两个相互独立的雷达:一个是在执行图像模式和波模式下运作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另一个是用在风模式下运作散射计(WSC)。在图像模式下,SAR通过发射经相位调制的脉冲,再通过匹配滤波器压缩回波来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在波模式下,AMI量测的则是因海水表面波引起的雷达反射率的变化,并将测得的雷达图像转换为光谱,从而提供与海洋波浪系统有关的长度与方向信息。在风模式下,散射计使用三个独立的侧视天线来测量海面的风速和风向。值得注意的是,波模式可以与风模式并行运作,但图像模式不能。

雷达测高计RA-1由反射器、波导馈源、三脚架及支撑结构、喇叭馈电及波导组成的脉冲雷达,工作在频率为12-18GHz的Ku波段,方向指向天底,运行模式分为海洋模式和冰模式。通过RA-1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出如下内容::402

ERS-1的运行任务可划分为如下任务阶段:

不同任务周期的轨道参数如下:

ERS-1的卫星主体在进入侧倾模式时,绕切向旋转了9.5度,使合成孔径雷达以35°的入射角进行成像。在侧倾模式中,姿态控制系统的性能与航偏模式(英语:Yaw Steering Mode,缩写:YSM)差异并不显著,两个模式下的角速度、谐波误差和随机误差均相同,仅静态误差有最大约0.05度的细微差异。在滚动过程中,卫星处于精细指向模式(英语:Fine Pointing Mode,缩写:FPM),该模式下航偏角为零,且姿态的参考线是沿垂线方向而非法线方向。

这一操作模式在使用上受到一些限制,因此只能进行一些有限的实验活动,这些限制包括:

ERS-1在1994年4月10日至1995年3月21日执行大地测量任务,分两个阶段(E与F)完成。在执行该任务期间,卫星以168天的重复周期绕地运行。F阶段相较于E阶段,轨道平移了8千米,以获得更密集的格网数据。该任务的首要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全球性的、连续的RA测高数据,因而ERS-1所执行的大地测量任务基本上也可被当作是雷达测高任务。该任务的次要目标则是对海洋和冰区实现至少一次的完全覆盖,但这需要执行两个循环周期才有可能进行。在执行大地测量任务期间,合成孔径雷达与散射计在名义上继续运作,但在出现意外时则会优先考虑测高计的恢复。

1989年,欧洲空间局决定发射一颗新的ERS卫星,以在ERS-1结束寿命后接替ERS任务。ERS-2的结构大体上与ERS-1一致,但携带的设备较ERS-1有了一系列的改进。此外,ERS-2还携带了新的设备GOME,对大气的化学成分(尤其是臭氧成分)进行测量。ERS-2任务自1995年开始,在轨运行16年,期间曾与ERS-1和ENVISAT共同执行串联飞行任务。

ERS-2携带的设备大致与ERS-1相同,但新增了用于臭氧监测的GOME,并将原搭载在ERS-1上的ATSR-1更新为了ATSR-2:

全球臭氧监测实验设备GOME是一种横向扫描的光学双光谱仪,观测方向指向天底。其设计的目标是观察地球表面与地球大气所反射或散射的向上太阳辐射,其测得的光谱包含有物体的吸收特征,从中可以得出与臭氧和其他大气成分有关的定量信息。GOME的光谱范围为240-790纳米,光谱分辨率在紫外波段(UV)为0.2纳米,而在可见-近红外波段(VNIR)为0.4纳米。其分光过程分为两步:首先使用石英棱镜进行预分光处理,将光分散到四个不同的通道中;其次,每个通道内部都配有一个1024像素的线性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处理。:407

ERS-2只执行多学科任务,类似ERS-1的任务阶段G和C。

相关

  • βsup+/supβsup+/sup在核物理学上,双β衰变(又称双重β衰变,英语:double beta decay)是一种放射性衰变,当中在原子核内的两颗质子同时变换成两颗中子,反之亦然。跟单β衰变一样,这个过程能使原子更接近
  •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又分为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冲积扇平原,泛滥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在中游冲积扇及河口三角洲间形成的下游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
  • NaOsub2/sub超氧化钠是一个橙黄色的固体,化学式为NaO2,含有超氧离子O2−。超氧化钠为石盐结构,可由过氧化钠与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反应制备:用氧气与钠的液氨溶液小心反应也会得到超氧化钠:超氧
  • 罗脱伊莱休·鲁特(英语:Elihu Root,1845年2月15日-1937年2月7日),美国律师、政府官员、外交家。曾任美国国务卿和美国战争部长。他在任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设立总参谋部和参谋长室,创立
  • 市立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英语:Taipei Public Library,又名:Taipei Municipal Library),简称北市图,位于台北市,为台北市政府成立的公共图书馆,主管单位为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其总馆位于大安区
  • 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Soil geography),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总任务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土壤的生态平衡,恢复和重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
  • 东风波东风波是在副热带高压带南侧对流层中、下层的东风带中,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呈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东风波的成因,可能是高层对流层的一个热带性低压或中纬度低槽
  • 干涩干燥或是干涩的症状是指人类皮肤或是黏膜的润滑液体减少,可能是局部性的,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局部干涩的例子包括有口干、眼睛干燥、皮肤干燥(英语:Xeroderma)及阴道干燥。针对这
  • 磷酸铅磷酸铅,是一种有毒的铅化合物,尽管目前仍是人类可疑致癌物,但EPA对动物进行的测试已认定其是动物致癌物。 当加热时,该化合物分解,生成有毒的铅和磷的氧化物。磷酸铅可通过呼吸道
  • 希氏蹼麝鼩希氏蹼麝鼩()是欧洲一种已灭绝的鼩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