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彼特曼

✍ dations ◷ 2025-11-09 16:54:10 #1877年出生,1961年逝世,泰坦尼克号生还者,索美塞特郡人

赫伯特·约翰·彼特曼(英语:Herbert John "Bert" Pitman,MBE,1877年11月20日–1961年12月7日),是一名英国商船队(英语:Merchant Navy (United Kingdom))海员,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发生时为泰坦尼克号三副,并在事故中幸存下来。

彼特曼出生于英格兰萨默塞特郡的萨顿蒙蒂(英语:Sutton Montis)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为亨利·彼特曼,母亲为莎拉·彼特曼。其父于1880年逝世,母亲后改嫁至查尔斯·坎迪家中。1881年人口调查显示,彼特曼当时与母亲以及兄妹居于萨顿路边一个112英亩(0.45平方千米)的农场里。

1895年,彼特曼投入海事生涯,此时他18岁,刚刚加入英国商船队不久。他于E·F·怀特先生的商人探险技术学院(Merchant Venturers' Technical College)航海系接受了航海训练,并在1906年8月获取水手大师(Master Mariner)资格。其后,他在船上当了四年学徒,又做了五年副手。1904年,他加入蓝锚航运(Blue Anchor Line),做了一年副手,随后在希雷航运(Shire Line)工作了6个月。1906年,他进入到白星航运。在此期间,他分别担任了“海豚号”(Dolphin)及“威严号”(Majestic)的二副、三副与四副,还曾担任过“海洋号”(Oceanic)的四副。

和船上其他初级官员相同,彼特曼在1912年初收到了一封电报,指令他在3月26日上午9点到白星航运利物浦办公室报到,领取前往贝尔法斯特的船票。他于次日中午时分抵达,并向一副威廉·默多克报到。4月10日泰坦尼克号离开南安普敦时,彼特曼正在船尾协助默多克监督系泊绳释放和拖引缆绳作业。在航行途中,他主管天体观测和指南针偏差,并对甲板进行全面监督,与此同时,还对舵手进行监管,并在必要时候支援舰桥官员。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之时,彼特曼休班,正在寝室里打盹,半梦半醒。他听见并感受到了撞击,随后船似乎停了下来。他回忆说:“我以为这艘船要锚定了”,他走出寝室观望,但什么异状都没有,于是回房点了一根烟,开始换衣服。受船长命令的四副约瑟·博士尔敲了他的房门,告诉他邮件室里有水,彼特曼问到发生了什么事,约瑟·博士尔简短回答:“我们撞了一座冰山”。他立即起身并戴上手表,命令约瑟向右舷报告情况,以协助准备救生艇。他赶到船的后端,在那里遇到了六副詹姆斯·穆迪,告诉他前方的井围甲板(英语:Well deck)上有冰块。于是彼特曼前去查看情况,当他从井围甲板返回时,遇上一群生火员,他询问后,生火员回答说:“水跑到我们那里去了”!然后他低头看着1号货舱口,看到里面流经过的海水。他立刻跑到小艇甲板上,协助揭开救生艇的帆布。在收到救生艇下水的命令后,默多克令彼特曼负责5号救生艇(英语:Lifeboats of the RMS Titanic#Boat 5 (starboard))。当将救生艇降低到甲板的高度时,他注意到泰坦尼克号的新吊艇架比起旧的船型有很大改进。他回忆说:

彼特曼没有指示降下5号救生艇,像二副查尔斯·莱托勒一样,他也越级去向船长获取命令。他回忆说:

默多克与彼特曼握手说道:“再见,祝你好运”,彼特曼接着命令水手:“开始降下”,一旁的伊斯梅挥动双臂喊:“低一点,低一点”。正在监督下水作业的五副哈罗德·罗威告诉伊斯梅:“你以为你能解决问题吗?你想让我降得更快是吗?你会让我害他们全部淹死”。伊斯梅没有说什么就走开了。此刻彼特曼还未相信泰坦尼克号遭受了严重损伤,并认为疏散乘客只是预防性措施。为执行默多克的命令,5号救生艇下水后,彼特曼将未满载的救生艇划到梯口通道,以便在那里搭载更多乘客。彼特曼后来作证道,当时救生艇等候在约90米的地方,但梯口通道的门一直没有打开。

这时的彼特曼意识到泰坦尼克号正在下沉,但是仍相信船只可以继续漂浮,他表示:“我想她仍然有三个水密舱室(没进水),仍然可以漂浮”。在救生艇上清点人员之后,船员除了彼特曼,有两名生火员、两名服务员和一名水手,其他人都是乘客。救生艇上有饼乾和水,但没有手电筒(在登上卡柏菲亚号后,彼特曼检查了所有救生艇,发现所有救生艇都有面包和水)。在救生艇上待了一个小时后,他终于意识到,泰坦尼克号注定要沉没,于是将救生艇后撤了约250米。他在这个距离看到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在后来的官方调查中,他也是少数认为船只是完整沉没的人之一。他回忆说:

然而,他确实描述了听到四个响亮的砰声,像是枪声,声音是从迅速下沉的船上传出来的。当泰坦尼克号船尾消失不见时,他看了一下手表,对全船人说道:“现在是2点20分”。听到船沉没后大量落海者的“哭、喊、呻吟声”后,他决定将救生艇划回去,以拯救更多人。但在向救生艇上的乘客宣布这一行动时,却遭到了抗议,乘客们担忧救生艇会被水中恐慌的人们包围,而导致倾覆。面对此情况,彼特曼只得默许,继续将救生艇停在几百米外的位置,看着海面上的乘客与船员在寒冷中死亡。在后来的生活中,彼特曼承认自己因没有去救那些在水中死去的人而一直良心不安。他回忆说:

5号救生艇于第二天早晨被卡柏菲亚号救起。彼特曼及其他幸存者于1912年4月18日到达纽约54号码头。在纽约,他作为目击证人,在美国政府对事故的调查中作证。1912年5月2日,他和其余幸存者离开纽约,返回英格兰,并在英国政府的调查中进行作证。

彼特曼在事故之后仍旧就职于白星航运。他分别在海洋号和奥林匹克号上任职。后因视力衰退,改做乘务长。1920年代早期。他离开白星航运,前往Shaw, Savill and Albion Company Ltd.任职。1922年,与来自新西兰的米尔德里德·卡尔曼(Mildred "Mimi" Kalman)成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特伦号(法语:Mataroa)上担任乘务长。1946年,他因“战争期间,在海上和危险水域中长期立功服务”而获英国君主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同年3月退休,此时他已在海上工作了50多个年头。Shaw, Savill and Albion Company Ltd.表示彼特曼“在战争期间运送大量军队,他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尽职尽责,能够提供忠诚和专注的服务”。他的余生和侄女在萨默塞特郡Pitcombe度过,而其妻子在退休前便已去世。

1961年12月7日,彼特曼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享年84岁。其遗体葬于萨默塞特Pitcombe教区教堂的墓地中。

相关

  • FeCsub2/subOsub4/sub草酸亚铁(化学式:FeC2O4)是铁(II)的草酸盐,黄色晶体,难溶于水,缓慢溶于浓盐酸。草酸亚铁可由Fe2+与C2O42-在溶液中的反应制得:如将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铵和草酸溶液混合,加热并搅拌,静
  • UTC-10UTC−10:00比协调世界时慢10小时,使用此时区的区域如下:
  • 橡胶硫化在高分子化学中,硫化(Vulcanization)指的是橡胶胶料通过生胶分子间交联,生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硫化胶的过程。含有双键的弹性体在工业上多采用硫或有机硫化合物来进行硫化交联,
  • 波兰国家图书馆波兰国家图书馆(波兰语:Biblioteka Narodowa)是波兰的中央图书馆,直接受波兰文化和国家遗产部管辖。除了波兰国家图书馆之外,在波兰只有雅盖隆图书馆也享有国家图书馆的地位。波
  • 钦州县钦州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旧县名。1965年改钦州僮族自治县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1983年撤销,改设钦州市。
  • 图尔波区坐标:13°47′13″S 73°28′19″W / 13.78694°S 73.47194°W / -13.78694; -73.47194图尔波区(西班牙语:Distrito de Turpo),是秘鲁的一个区,位于该国南部阿普里马克大区的安达
  • 方庄地区方庄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丰台区的一个地区办事处,同时保留方庄街道名称,其行政事务机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体制,地区办事处与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方庄地区是北
  • 潘德明潘德明(1908年1月8日-1976年10月18日)是近代中国第一位以徒步和自行车方式周游世界的旅行家。潘德明1908年1月8日出生在浙江湖州城内的一个教会家庭,祖籍江苏省南汇县沈庄陈家宅
  • 刁琳宇刁琳宇(1994年4月7日-),江苏淮安人,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身高1米82,司职二传手,亦为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成员。效力于江苏中天钢铁女排。刁琳宇联赛生涯始于2014—2015赛季中国女排联
  • 保持通话《保持通话》(英语:)是英皇电影于2008年上映的一部动作惊悚电影,由陈木胜执导,李忠志任动作设计,并由古天乐、徐熙媛、张家辉及刘烨领衔主演。电影剧情改编自美国2004年由新线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