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型45毫米(19-K)反坦克炮

✍ dations ◷ 2025-08-21 20:58:33 #1932年型45毫米(19-K)反坦克炮

1932年型(19-K)45毫米反坦克炮(俄文:45-мм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ая пушка образца 1932 года (19-К),GRAU编号:52-P-243A)为苏联制造的反坦克炮,由苏联第八火炮工厂工程师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白令(俄语:Беринг, 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的工程团队研发。

在1930(1-K)反坦克炮制造的同时,苏联从本国设计坦克经验中发现37毫米的穿甲力无法有效应付现有坦克,更无法有效面对日后的反坦克任务,此外苏联军方层峰并不满意37毫米设计的理由还包括他们希望这门营级支援火炮不只有反坦克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有野战炮的火力,足以摧毁步兵等软性目标;因此苏联以1930年型的炮架换装45毫米反坦克炮,之所以选择45毫米是因为苏联当时自俄罗斯帝国继承的军备中保有相当数量的法制哈契开斯47毫米速射炮与炮弹,这些炮弹只要磨掉导向环即可用于45毫米口径的火炮上。

45毫米坦克炮研发与生产工作同样为第八火炮工厂之任务,由于有了1-K的生产以及失败经验,相关研发于1931年底即结束,于1932年3月23日通过苏联军方验收,并开始进入量产,但在实际拨交部队后还是发现了若干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炮栓四分之一自动闭锁结构(quarter automatic)失败率极高,导致苏联安全单位在1933年8月10日逮捕白令,并将他监禁在布提尔卡监狱。火炮在修改设计后于1933年12月26日再度送交军方测评,在测试场中1933年版本45毫米反坦克炮进行1,046次试射与500公里的实地拖曳测评。

45毫米炮除了增加口径外,炮栓款式也从侧开的水平滑楔式改为垂直滑楔式,虽然同样是滑楔式炮栓,垂直式可以利用重力位能锁闭,节省炮手体力消耗。最早的原型仍然沿用木质轮圈,使得最快拖曳速度只能维持在10-15公里间,此外此炮的木制辐条式车轮因不明原因经常出现破损,在1934年设计小组将GAZ汽车的轮胎转用在炮架上,虽然重量略增加到425公斤,但是反坦克炮可以使用汽车拖曳,在反坦克部队建置上苏联可说是最早完成摩托化的军队;这项改版在1936年1月至4月间测试,新炮通过了300公里的拖曳测试;同年11月7日,苏联劳动国防委员会决定将GAZ-A汽车(俄语:ГАЗ-А)的福特轮胎用于45毫米反坦克炮上,并在1937年投产,虽然经过改良的1933年版投入量产,成为第一代苏联反坦克炮,但文书上的名称仍然是1932年型;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胶轮版,胶轮版45毫米反坦克炮在初期作业时称为1934年型,但服役时仍列为1932年型。

除了拖曳式以外,苏联也将这款火炮装备在当时新服役的BT系列坦克以及T-26坦克上,坦克炮型称为(20-K),基本数据与拖曳式相同,但取消了进弹后自动闭锁炮栓,换用半自动闭锁炮栓设计提高装备稳定性,在1938年定型的改良版本装有电火花发火机与一维火炮稳定器(英语:Gun stabilizer),允许坦克在特定状况下的行进间射击,但具有稳定器型号的版本因为结构过于复杂,无法适应整体人力素质较差且缺乏时间训练熟习装备的苏联坦克兵,在1941年后量产的版本取消了稳定器装置。苏联在此装备大量服役之后于1937年推出加强版53-K,45毫米款式反坦克炮并成苏德战争时苏联部队第一线团级后膛支援火炮,面对德军的三号与四号坦克仅能在300米距离才能有效贯穿,严格来说无法满足前线要求,但是和轻装甲车辆与步兵单位交战时仍十分有效。

目前保存的19-K中除了俄罗斯以及芬兰以外,日本的自卫队武器学校也有一门搜藏,不过是从中国战场还是诺门罕取得即不得而知。

苏联45毫米弹种介绍(俄文)
M1932型45毫米战防炮(日文)

相关

  • 核酸方法核酸技术是用来研究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技术。Category:需要清理外部链接的条目
  •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坐标:39°55′34″N 116°22′01″E / 39.9261995°N 116.3670522°E / 39.9261995; 116.3670522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是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位于西四北二条58
  • 吉田忠智吉田忠智(1956年3月7日-),日本政治人物,现任社会民主党党魁。出生于大分县臼杵市,就读于大分县立鹤崎工业高等学校期间曾经以成为陆上选手为目标,可惜因为膝的问题而梦碎。后来经历
  • 绍兴城际线绍兴城际线,又称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编号为S1线,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条市郊铁路,是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萧甬铁路的市郊段开行的短程列车服务。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
  • 陈连宏球员时期教练时期陈连宏(1973年9月13日-),原名陈俊宏,为台湾的棒球选手之一,大内西拉雅族原住民。曾为中华职棒统一7-ELEVEn狮教练。球员时期守备位置为外野手,后期大都以指定打击
  • 巴里纳斯鳄属巴里纳斯鳄属(学名:)是种已灭绝鳄类,属于鳄形超目的西贝鳄科,化石发现于委内瑞拉的Parángula地层(中新世中期)、秘鲁的Ipururo地层(中新世中期)、以及阿根廷的Divisadero Largo地层(
  • 樊其辉樊其辉(1968年3月26日-2010年10月11日)生于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服装设计师。10岁进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老生表演,五年后逃离学校。后成为服装设计师,曾获得1998年兄弟杯银奖、199
  • 蒙蒿子蒙蒿子(学名:)是番荔枝科蒙蒿子属的植物。分布于越南、斯里兰卡、印度、柬埔寨、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的地区,多生于中海拔山地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长柄灯台树(海南保亭)
  • 塞特·霍万德塞特·霍万德(瑞典语:Seth Howander,1892年10月6日-1981年9月14日),瑞典男子冰球运动员,场上位置是守门员。他曾代表瑞典国家队参加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冰球比赛,获得第4名。
  • 1+1 (电视频道)1+1(乌克兰语:один плюс один)是乌克兰1+1媒体集团的其中一个电视频道。1+1覆盖乌克兰全国95%的国土,目标观众是18岁至54岁的观众。1+1电视台成立于1995年8月,同年9月开播,1+1媒体集团下属另外有六个频道,如2+2与PLUSPLUS等。开播初期,1+1电视台与原苏联乌克兰电视台第二套节目(УТ-2)共用广播频段。随着1+1电视台的节目时段增加,УТ-2的播出时间逐渐减少。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受此影响,УТ-2正式停播。至此,1+1电视台完全占用该频段播出节目。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