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巩义石窟寺
✍ dations ◷ 2025-11-14 20:13:32 #巩义石窟寺
巩县石窟寺原名希玄寺。唐宋两代称为净土寺,明代改为净土禅寺,清代改为今名。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东北九公里的寺湾村东。石窟群坐北向南,创建于北魏,是继龙门石窟后,北魏时期的又一佛教艺术宝库。东魏、西魏、北齐、唐、宋、金、明,以及清代雍正年间,该石窟群都重修过。佛像的雕造,以北魏为主,在北齐和唐代是又进行了较多的开凿。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龛225个、碑刻题记256方、佛像7743尊。巩县石窟的规模整齐画一,窟室的结构以中心柱为主,周壁整齐地布满千佛图与礼佛图,有很强的规律性,且于窟外壁面上雕塑出力士、立佛、以及维摩文殊等造像,表明在开凿之初,经过了周密的规划。石窟内的布局简洁明快,予人整体之感。 中心柱窟为巩县石窟寺的主要窟形。龙门石窟北与巩县石窟的地理位置、时间均相近,但龙门石窟并没有出现中心柱窟。巩县石窟的中心柱与敦煌石窟较为相近,均为“中心方柱式”,而非云冈石窟的“中心塔柱式”。从中心柱窟的窟形来看,有简化的趋势,敦煌石窟主室中心柱前设有“人”字披顶,但巩县石窟却没有,其窟形趋于方正,且五个洞窟之间的规模也趋于一致。 从窟形的表现方式来看,巩县石窟参照了北魏早期的佛教石窟的窟形,因此巩县石窟上有若干早期石窟的影子。巩县石窟不单单是模仿,而是以早期佛教石窟为基础进行了创新,开创了中心柱窟的新样貌,并且影响了略晚的北齐响堂山石窟与北周须弥山石窟,因此,巩县石窟寺奠定了北朝晚期中心柱窟的发展基础。从图像意涵来看,巩县石窟的造像简洁、规整,其造像内容差异甚小,各窟的工作坊基本上是相同的或是传承关系非常密切的,因此巩县各窟间有一定的关连性。巩县石窟的主要造像主要是坐佛、结跏趺坐菩萨像、二佛并坐,表明了该窟主要思想是以“三世佛”和“法华信仰”为主,并同时通过周壁的“涅盘图”及“维摩文殊辩论图”来强调“法身不灭,佛法长存”的信仰,与三世佛的信仰紧密相扣。周壁的千佛龛,则表现出《法华经》中的十方诸佛。中心柱与四壁千佛龛共同表现出三世佛十方佛共现。巩县石窟各窟的造像,是借由周壁布满千佛龛来表现出十方无量世界有无数的佛存在,并辅以三世佛的“三世无别,法身不灭”思想,表达诸佛无处而不在,佛寿源远流长的意涵。
相关
- 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英语: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缩写:WYSIWYG)是由菲利普·威尔逊(Flip Wilson)所提出的一种电脑文本编辑器方面的技术,使得编辑文字时在屏幕上直接呈现最终显示效果
- 戏剧古希腊戏剧是指大致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之间的古希腊世界的戏剧。当时古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雅典城同时也是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也包括在全世界
- Nsub2/subHspan style=line-height:1.2em;text-indent:0em;display:inline-bloc肼基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HNNH2。肼基钠可由氨基钠和无水肼在乙醚或液氨中反应得到。或由氢化钠和肼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得到。钠和肼的反应除了生成肼基钠外,还有和氨
- 消色差透镜消色差透镜或复消色差透镜(achromat)是被设计用来将色差和球面像差减至最小的透镜,属于消色差透镜组。最普通的消色差透镜的形式是双合透镜,这两片透镜分别用两种色散能力不相同
- 丽都夜总会丽都夜总会(法语:Le Lido)是一间歌舞秀夜总会,座落于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1946年开幕,由克列里科兄弟所经营。它以异国情调的节目而闻名,包括舞者,歌手和其他表演,历年来有不少知
- 国际财经时报《国际财经时报》(英语: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通常被称为IBTimes或者IBT)是全球性在线金融报纸。目前,IBTimes拥有十三个国家版本并以七种语言发行,宗旨是通过不断扩大的
- 浑天仪浑象,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是中国古代一种表现天体运动的演示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公元前4世纪,周朝战国时的石申、甘德最早制作浑象。浑象与浑仪不同,浑象主要用于表演天象的
- 最昂贵的照片名单这是一个世界上最贵的摄影作品列表。除非注明,货币单位为美元。
- 成化成化(元年:1465年 - 末年:1487年)是明宪宗的年号。明朝使用成化这个年号一共23年,其年号有“成就德化”的意思。成化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即位沿用。出自《文子‧道原》:天常之道,生
- 浮罗交怡浮罗交怡(马来语:Pulau Langkawi,英语:Langkawi Island)别译兰卡威、浪交怡、朗卡维、凌加卫岛、呼罗交怡,古译龙牙菩提、龙牙交椅,位于马六甲海峡,是马来西亚吉打州海岸104个大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