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

✍ dations ◷ 2025-04-04 22:59:50 #中国传说,著名宝石,春秋战国历史,中国玉器

和氏璧是中国古代一块著名的璞玉石,相传为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璧为古代礼器玉中之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的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自古已有天圆地方之说,礼天之器乃采用中孔圆形之璧,天色苍,礼天之玉便采用苍色之璧。

和氏璧加工后成为秦、汉、魏、晋、隋、唐等历代王朝的传国玺,最后在五代十国的动乱中下落不明。

由于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氏璧本身的价值亦被民间广泛传颂,因此其成为诸多中国文化中典故、成语的来源。和氏璧与随侯珠并称,始有成语随珠和璧、随珠荆玉的称号。

和氏璧最早见载东周末年著作《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人卞和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他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认为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尔后厉王被弑,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将该玉献给他,武王命令玉工鉴定这块玉石,但仍认为和氏所献的是一块石头,结果和氏右脚也被砍掉。最后和氏带着玉石回到楚山,在那里他恸哭了三日三夜,新即位的楚国国君楚文王派人询问事情的缘由,和氏说:“我并非为被砍去双脚而伤心,而是因宝玉被认定为顽石、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啊。”于是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这才看到了这块玉。于是楚文王将该玉璧命名为“和氏”。

《史记》记载和氏璧一直是楚国国宝,楚威王时期和氏璧被赐予攻灭越国有功的令尹昭阳,一次昭阳在设宴招待门客时将和氏璧取出供宾客参观,此时宾客中有人突发起哄,并趁乱偷走了摆在桌上的和氏璧,昭阳的门客称张仪是盗走和氏璧的人,张仪在经过昭阳拷打讯问后被放走,因此张仪在成为秦国相国后曾为此向楚国展开报复,而和氏璧依旧下落不明。之后和氏璧经人之手,辗转来到赵国。依《史记》记载公元前3世纪时期,和氏璧为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惠文王所有。

秦昭襄王在得知和氏璧归属同一时期的赵国君主赵惠文王的赵国王室后,于前283年向赵国派遣使者,希望以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的由来。

赵国出于对秦国的不信任并未立即答应交换和氏璧,赵国政府在商议后派遣蔺相如为代表携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经过两次对秦王的试探后认定秦国是想借其强大的国力为后盾,强取玉璧而拒绝向赵国割让城池。于是蔺相如派他的副手穿上平民的服饰,走小路带和氏璧回到赵国。而蔺相如本人凭借在秦朝朝廷上不卑不亢的表现也平安回到赵国。此即成语“完璧归赵”的来源。

前228年,秦国攻灭赵国,和氏璧最终为秦国所有。前221年,秦灭了周朝的六个最大的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由于天子九鼎失踪,据说和氏璧被雕琢成为传国玺,以象征秦国国威,由玉工孙寿刻上了由秦帝国丞相李斯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虫鸟篆字。自此和氏璧成了皇帝的宝印和天授皇权的象征。在秦朝之后的数百年间,拥有传国玺成为中国历史上被承认为正统帝国的条件之一,即使改朝换代时也不例外。从秦朝开始,共传了1000多年。一说传国玉玺是由蓝田玉所打造,不是和氏璧

相关

  • 拟花蝇科粪蝇科(学名:Scathophagidae),又名拟花蝇科,是家蝇总科下的一个小科。这个科下的黄粪蝇是北半球最为普遍及大量的苍蝇。粪蝇科下的物种在幼虫阶段较为多样化,包括有吃植物的、水中
  • 胤礽允礽(满语:ᠶᡡᠨᠴᡝᠩ,穆麟德:Yūn Ceng,太清:Yvn Qeng;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幼名保成,清朝宗室、康熙帝嫡次子,亦为当时的皇太子。原名胤礽(满语:ᡳᠨᠴᡝᠩ,穆麟德:In Ceng,太清:I
  • 内阁官房长官内阁官房长官(日语:内閣官房長官、英语:Chief Cabinet Secretary)(简称官房长官)为日本国政府根据内阁法(日语:内阁法)设置内阁官房的最高首长,相当于日本内阁秘书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 沙发沙发(英语:Sofa,北美称作Couch)为软体家具的一种,是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它源于西方国家,而后引进亚洲,成为西式装潢或摩登家居设计的重点之一。 在亚洲地区沙发有各式材质,通常依
  • 希布甘杰乌帕齐拉 (博格拉县)希布甘杰乌帕齐拉(孟加拉语:শিবগঞ্জ উপজেলা)是孟加拉国的一个乌帕齐拉,位于拉杰沙希专区的博格拉县,创建于1983年。希布甘杰乌帕齐拉总面积为314.92平方公里(121.59
  • 开罗刺鼠开罗刺属(英文:Cairo spiny mouse),又名非洲刺毛鼠,是属于鼠科啮齿目的一个夜行性物种。开罗刺鼠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被发现,以多岩石和炎热干燥的地区为栖息地,属于杂食性动物,
  • .kn.kn为圣基茨和尼维斯国家及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h .bi .bj
  • 波菲利 (哲学家)波菲利(希腊语:Πορφύριος,转写:Porphýrios;阿拉伯语:فرفوريوس‎,转写:Furfūriyūs;读音:/ˈpɔːrfɪri/;约234年-约305年)是在罗马统治期间出生在泰尔的新柏拉图哲学
  • 泰拉马拉文化泰拉马拉文化是意大利青铜时代中晚期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1700~1100年,分布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泰拉马拉(Terremare)在意大利语中为“黑土”、“泥灰土”之意。遗址在1860-1
  • 卡肯果卡肯果()是一类已灭绝的银杏类植物,包括卡肯果科(Karkeniaceae)。卡肯果科下仅有一属,即卡肯果属()。发现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地层。卡肯果的胚珠小而多,生长在短枝上。胚珠向内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