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耶玛

✍ dations ◷ 2025-04-24 10:14:51 #诺耶玛

诺耶玛(英语:noema,复数:noemata,也译为意向相关项、意向对象),来自希腊语νόημα,意为“思想”、“被思之物”。 埃德蒙德·胡塞尔在现象学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指思想、判断、知觉的对象或内容,但在其著作中的准确含义仍有争论。

在《观念I》(《纯粹现象学通论》,1913)中,胡塞尔引入了“诺耶思”(noesis)和“诺耶玛”来代指所有意向行为(如察觉、判断、回忆等行为)结构中的相关要素(参见意向性):



每一意向活动都有思想内容(或称诺耶思——源于希腊语nous,意为心智)。这一思想内容(它相对应的是诺耶玛)是心灵活动过程,如喜爱、判断、意志等行为,它们直接指向意向上被把握的对象,如作为被喜爱的被喜爱之物、作为被判断的被判断之物,等等。 亦即,每一行为作为其构造的一部分,都有一个诺耶玛相关项,它是行为的对象,并被前者意指着。 也可以说每一意向行为都有一个“自我极”(诺耶思的原点)和“对象极”(诺耶玛)。 胡塞尔也把诺耶玛看成是行为的意义(Sinn),有时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然而意义却不等同于他说的“完整诺耶玛”(full noema):意义属于诺耶玛,但完整诺耶玛是作为行为中被意指的行为对象、被察觉的被察觉对象、被判断的被判断对象,等等。

也可以说,诺耶玛指的是在任何一般知觉、判断行为中被意指的东西,无论它是作为被察觉、判断或其他思想相关的“一个物质对象、图像、文字、数学实体或另一个人”。

实际上,评论者们关于诺耶玛的确切含义尚未达成共识。在最近的研究中,David Woodruff Smith把各种不同观点区分为四组。第一种认为,说诺耶玛是意识行为的意向对象,这完全就是按字面意思理解的:诺耶玛是一个对象。如胡塞尔的学生罗曼·英伽登就主张,日常对象(椅子、树等等)、意向对象(椅子完全向我们所显现的样子,甚或是一个虚构的树)都是实存的,只不过有不同的存在“样式”。

另一种由Aron Gurwitsch最先提出的观点重点强调了知觉经验的诺耶玛。绝大多数日常对象都能从不同方式、不同视角上察觉到(设想从不同位置观察一棵树)。对Gurwitsch来说,在每一行为中被察觉到的就是诺耶玛,而对象本身——也就是这棵树——就被理解为与其相关的诺耶玛构成的集合或系统。这一观点与现象主义有相似之处。

索克洛夫斯基持第三种观点,认为诺耶玛只是从现象学上考虑的知觉或判断本身的实际对象。换句话说,“这个椅子不舒服”这一判断的诺耶玛既不是是一个实体(被看作是不舒服的椅子),它在不考虑椅子本身的情况下存在着——这是英伽登的观点;也不等同于对椅子的具体知觉,它伴随着椅子本身的其他知觉构成——这是Gurwitsch的观点。对索克洛夫斯基来说,根本不是一个可分离的实体,而是作为在当下被觉察或被判断的椅子本身。这一观点似乎与胡塞尔把诺耶玛强调为“如此被觉察……如此被回忆……如此被判断”前后连贯。

分析哲学家Dagfinn Føllesdal(英语:Dagfinn Føllesdal)在1969年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对诺耶玛给出了一种弗雷格式的解读,该观点后来由Ronald McIntyre和David Woodruff Smith加以扩展。这种观点认同诺耶玛不是可分离的实体,而是从现象学的理解上来说是与行为的实际对象等同的,这一观点意味着,诺耶玛是行为(如察觉、判断)本身的中介构成部分。这就是赋予行为意义的所具有的。Føllesdal及其追随者的确认为,诺耶玛就是弗雷格对语言意义,尤其是对意义(Sinn)概念的解释的一种普遍化形式。正如弗雷格主张的,语言表达通过其意义来选择它的指涉,胡塞尔也认为,一般意识行为——除了意义行为还包括知觉、判断等行为——是通过其诸多诺耶玛而意向性地直接指向对象的。从这个角度看,诺耶玛不是一个对象,而是特定类型行为的抽象成分。

索科洛夫斯基继续反对这种方法,认为“把意义和诺耶玛等同起来,就是把命题反思和现象学反思等同起来。它把哲学简单地看作是对我们的含义(meanings)和意义(Sinn)的批判性反思;它将哲学等同于语言分析。”罗伯特·C·所罗门尝试调和Gurwitsch 一派基于知觉的解释与弗雷格把诺耶玛理解为意义的解释,认为“现象学家们已经开始达成了明显的共识,即经验的意义(Sinn)不依赖于语言学上的含义(Bedeutungen)。而分析哲学家之间的共识是,离开语言就无所谓含义。正是诺耶玛将两者关联起来。诺耶玛既包含了变化的经验阶段,也包含了我们经验的意义组织。但这两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的,因为每一经验都需要意义,不是作为反思性判断中的后事实追加物,而是为了使其成为任何事情的经验。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noema一词已经使用了超过三个世纪。它首先在修辞学领被用于英语中,用来表示“一个所言谈的东西,借此某个不明确地陈述的事情意在被理解或推定出来”。换句话说,修辞学中的诺耶玛是模糊的言谈,或者是只通过仔细思考思索才得出含义的言谈。

Peacham的《口才的花园》(1577)就在这种方式上使用的:

“诺耶玛,当我们以如此私密的方式表示一些事情时,听众必须通过长时间的考虑才能领会它的意思。”

相关

  • 阿利亚阿利亚运动(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
  • 温菲尔德·史考特1812年战争塞米诺尔战争 黑鹰战争 美墨战争温菲尔德·斯科特(Winfield Scott,1786年6月13日-1866年5月29日),美国陆军中将,辉格党人,曾任美国陆军总司令(1841年-1861年)。斯科特从军
  • 阮仲合阮仲合(越南语:Nguyễn Trọng Hợp/.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密勒效应米勒效应(Miller effect)是在电子学中,反相放大电路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分布电容或寄生电容由于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输入端的电容值会扩大1+K倍,其中K是该级放大电路电压放
  • 海口港海口港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为全国主要港口之一和海南省最大的港口,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3.3万标准箱。光绪二年(1876),海口设“琼海关”,在长堤(今海甸河一带)建码头,可泊
  • 田岛锅田岛锅(日语:田島 ナビ/たじま なび  */?;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8月4日-2018年(平成三十年)4月21日),日本长寿女性,居住在鹿儿岛县大岛郡喜界町,因为自2015年9月27日起成为日本在世最年
  • 陈思诚陈思诚(1978年2月22日-),原名陈思成,2013年宣布改名为陈思诚,辽宁沈阳人,中国大陆男演员。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唐人街探案》于2015年12月31日上映。2016年5月8日,在第23届北京大学
  • 锡拉库萨锡拉库萨(意大利语:Siracusa,西西里语:Sarausa,古希腊语:Συρακοῦσαι),又译叙拉古、锡拉库扎,是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座沿海古城,
  • 陈士章陈士章(1573年-1633年),字成甫,号显吾,直隶保定府大宁都司中卫官籍。癸酉二月初八日生,行二,治《诗经》,由学生中式丙午乡试十名举人,年三十七岁中式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会试二百三十名,第三甲第二百三十五名进士。授吏部观政,四十年壬子授行人司行人,四十三年乙卯陞司副。历官徽州府、重庆府知府。曾祖陈世昌,岁贡生、累赠福建左布政;祖陈典,嘉靖庚戌进士福建左布政使;父陈尧道,甲子举人;母张氏。永感下,妻孙氏,继妻赵氏;张氏;兄士儁(增生),弟士魁(廪生);士林(廪生),子怡瞻(廪生);崇瞻(增广)。
  • 弗朗西斯科·德·皮纳弗朗西斯科·德·皮纳(葡萄牙语:Francisco de Pina,1585年-1625年12月15日),葡萄牙耶稣会翻译者、传教士和神父。他于1617年到达越南,创造了第一份越南语的拉丁化文字,为现代越南语字母(越南国语字)奠定了基础。弗朗西斯科·德·皮纳出生于葡萄牙瓜达,1605年加入耶稣会。1611年至1617年,他在澳门圣保禄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了陆若汉(英语:João Rodrigues Tçuzu)的著作。后者是一位葡萄牙耶稣会士,率先使用葡萄牙语的语音将日语转写为了拉丁字母。陆若汉在完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