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 dations ◷ 2025-08-07 02:28:04 #糖类
糖类(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广布于自然界。糖类的另一个名称为“碳水化合物”,其由来是根据生物化学家先前发现一类物质可写成经验分子式:Cn(H2O)n,其氢与氧元素的比例始终为2:1,故以为糖类是碳和水的化合物;但后来的发现证明了许多糖类并不符合上述分子式,如:鼠李糖(C6H12O5);而有些物质符合上述分子式却不是糖类,如甲醛(CH2O)等。糖类为人体之重要的营养素,主要分成三大类:单糖、双糖和多糖。在一般情况下,单糖和双糖是较小的(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称为糖。例如,葡萄糖是单糖,蔗糖和乳糖是双糖(见图示)。糖类在生物体上扮演着众多的角色,像多糖可作为储存养分的物质,如淀粉和糖原;或作为动物外骨骼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如:甲壳素和纤维素;另如五碳醛糖的核糖是构成各种辅因子的不可或缺失之物质,如ATP、FAD和NAD)也是一些遗传物质分子的骨干(如 DNA和 RNA)。糖类的众多衍生物同时也与免疫系统、受精、预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长等有极大的关联。 在食品科学和其他非正式的场合中,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指:富有淀粉(如五谷类、面包或面食)或简单的糖类的食物(如食糖)。在先秦古籍中出现了飴字。到了汉代,陆续出现了

相关

  • 痰是指肺及支气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管道的粘膜所产生的分泌物,用来将包含尘埃、病毒、过敏原等异物排出体外的黏液,也可能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经由咳嗽及咳痰所吐出来的黏液。感
  • 线粒体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
  • 海底火山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表层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海底火山产生的岩浆约占全年总量的
  • 阴道菌群阴道菌群(Vaginal flora)或阴道微生物(vaginal microbiota)是在阴道内生长的微生物,是由德国妇科医生艾伯特·窦特兰(英语:Albert Döderlein)在1892年发现,是人类微生物群系中的一部
  • 基因重排基因重复或称复制基因(英语:Gene duplication (or chromosomal duplication or gene amplification))是指含有基因的DNA片段发生重复,可能因同源重组作用出错而发生,或是因为反转
  • 麻醉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外科、牙医学)中,麻醉(英语:anesthesia或anaesthesia)是一种临时失去意识和感觉的状态。它可能包括疼痛减轻、瘫痪(指肌肉放松)、失去记忆和无意识。
  • 宫颈癌子宫颈癌又称宫颈癌(英语:Cervical cancer),为发生在子宫颈的癌症 ,源自于不正常细胞的生长,甚至能侵袭或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早期通常并不会有症状,而晚期时可能有不正常的阴道出
  • 低通气低通气(英文:Hypopnea)是一种浅呼吸或呼吸速率(英语:respiratory rate)特别低的情形。有些研究者认为低通气没有呼吸中止来的严重,然而也有些研究者发现低通气对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
  • 古巴斯捷氏综合征古德巴斯捷氏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GPS),又称古德巴斯捷氏病(Goodpasture's diseas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病(anti-glomerular basement antibody diseas
  • 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属(学名:Shigella)通称志贺菌或者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目肠杆菌科的一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不活动、不产生孢子的杆状细菌,可引起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细菌性痢疾。1897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