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1880年4月3日-1903年10月4日),奥地利哲学家,作家。
魏宁格自少年时代起,就在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显示了早熟的才能,其语言天才尤其突出,16岁时曾打算发表一篇词源学论文,内容是研究荷马史诗中的希腊语形容词。1898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研习哲学,1902年以论文《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的第一部分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学位的同一天也正式皈依基督教。1903年《性与性格》(Geschlecht und Charakter)扩充出版,同年,魏宁格举枪自尽。不久,《性与性格》畅销国际,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其友人拉帕波特(Rappaport)整理他的格言式随笔,发表为《关于终极事物》(Über die letzten Dinge)。这两本书,便是慧星般的魏宁格留予此世的全部。
奥托·魏宁格1880年4月3日生于维也纳的一户从事金饰手艺的犹太家庭,父亲是李欧柏德·魏宁格(Leopold Weininger),母亲是艾荻尔海德(Adelheid)。
1898年7月中学毕业。同年十月申请维也纳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其也在自然科学、医学等展现出其天分。年纪还小时就精通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和英文,稍晚又学会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尤喜爱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的戏剧,并深受其影响。
1901年秋,魏宁格试着寻找出版商将他那准备申请学位的论文---《爱神与赛姬》(,也就是性与性格的草稿)出版不得;又拿给佛洛依德请其推荐发表,但被认为该书立论缺乏实例而未受重视。半年后,魏宁格把《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Geschlecht und Charakter:Eine Biologische und Psychologische Untersuchung》)作为学位论文交给维也纳大学,其第一部分使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之后不久,他成了热诚的新教徒。
1902年,魏宁格到德国的拜鲁特,在亲身观赏完华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后,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经由德累斯顿和哥本哈根来到奥斯陆,在这里,他第一次真正的在舞台观赏易卜生大胆创新的歌剧。紧接着在回到维也纳之后,他的身心都陷入极度的郁闷,情绪越来越低沉焦躁,逐渐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在与其友奥图·格贝尔(Artur Gerber)讨论了好一阵子后,魏宁格了解到‘现在还不是时候!!’
1903年6月,在数个月的持续努力下,一本探讨基本现象且试图要将两性关系的神秘面纱解开的奇书----性与性格---出版了(Braumüller & Co. ,维也纳出版商)。这本书包括了他的论文内容以及新增的三个重要章节:第12章---女性的天性及女性与宇宙的关系;第13章---犹太主义;第14章---女性与人类虽然此书没有造成负面的强烈排斥,但也没有获得预期的轰动。
出版后,魏宁格被一位于德国莱比锡的神经学医师莫毕士(Möbius)控告剽窃和抄袭。在极度失望和被误解的情况下,魏宁格动身前往意大利。回到维也纳后,魏宁格将他生命的最后五天陪父母。
1903年10月3日,魏宁格在Schwarzspanierstrase 15、贝多芬逝世的地方租了一间房间;他跟老板娘保证不会在晚上惹事情。当晚,他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他的父亲、一封是给他手足李察,说明自己即将要饮弹自尽。
1903年10月4日早晨,魏宁格被发现衣着整齐的躺在地板上,失去意识,左胸有枪击伤痕。他随即被民间救援组织送往维也纳综合医院(Wiener Allgemeines Krankenhaus),于当天早上十点半逝世。
魏宁格被葬在维也纳的Matzleinsdorf新教徒公墓,他的坟墓仍然在那边,上面刻着他父亲李欧柏德·魏宁格写的墓志铭:
『此石碑下躺著一個在世上不曾尋獲內心平靜的男孩, 當其將己心靈的啟示傳授之後,在世上已找不到適合的地方。 他不停向有著最偉大思想的死亡國度探尋, 最後在一間屋子停了下來, 結束了凡間肉體的延續。』
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于学生时代时接触到魏宁格的思想,且受其影响甚深。更将魏宁格列为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之一,推荐给身边友人。
无论如何,维特根斯坦对魏宁格极度的推崇,总与他的身份有些格格不入。
维特根斯坦写信给乔治·爱德华·摩尔,内容提到:
『我們沒有必要,更確切地說,是不可能相信他的。 但是在我們不認同的事物中卻包含著偉大。 這是魏寧格偉大的錯誤。』
这种描述现代文明的腐朽和开发自身潜能的义务...等主题,将在维特根斯坦之后的著作再三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