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

✍ dations ◷ 2025-09-07 13:05:15 #生日,纪念日,生活

生日指出生日或出生周年纪念的日子。一般来说,东亚人尤其关注家中年事已高的长者,他们的生日亦同样受重视;每一年的出生周年日都是一次家庭聚会,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节日。东亚传统中某些岁数的生日特别重要,有些会举行特定的仪式,如男性二十岁行冠礼。在东亚文化圈所覆盖地域,生日又分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

在希腊文化里,希腊人相信人人都有一个精灵保护。精灵在人出生时已在旁侍候,并且看顾他的一生。这个精灵跟某个神有神秘的关系, 而精灵所看顾的人正是在这个神的生辰出生的。罗马人也有同样的看法。这个观念一直流传下来, 至今还可见于有关守护神、仙母和主保圣人的信仰里。

在蛋糕上点燃蜡烛的习俗源于希腊人。希腊人在圆月般的蜜饼上点燃小蜡烛,然后放在阿耳特弥斯神的庙坛上,以供奉这个月神。根据民间的传统信仰,在生日点燃的蜡烛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使愿望实现。自人类开始设坛祭神以来,点着小蜡烛或燃起祭火已有神秘的特殊意义。点燃生日蜡烛是向过生日的小孩表示敬意,能为小孩带来好运。道贺和祝福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个习俗来源于魔法。生日贺词能够给人带来好运或厄运。因为在生日这一天人跟恶魔比较近。

今天与庆祝生日有关的各种习俗源远流长,都起源于魔法和宗教。在古代,祝贺、送礼、庆祝、点燃蜡烛等习俗, 旨在保护当天满周岁的人不致被邪灵伤害,并确保他在未来的一年安康。

直到公元4世纪,基督徒都没有庆祝生日,因为他们认为庆祝生日是异教习俗。

对于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对此定义并不一样。所以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解释生日上,往往会产生分歧。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显著特征之一。

传统上汉字文化圈的生日记录方法跟西方大相径庭。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也就是说农历新年过后,每个人就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而一般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所以现代公历和农历并用的东亚地区如中国、台湾、朝鲜半岛、越南、琉球,每个人可以有农历和公历两个生日。因为农历纪年法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月历,与月亮的公转周期有关,所以每一年农历生日对应的公历日期皆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个人的19、38、57、76和95岁的生日中,总有几次阳历和农历是和出生那一年相吻合,但并不是每个人的19岁生日都是阳历农历同一天,而是在前后一天,更有可能一生也不会重叠。

第一个生日称为“周岁”,旧时年长者过生日分得比较仔细。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称为祝寿。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

君主的生日更是重要,中国明代、清代每逢遇到皇帝生日、登基等庆典时,还有加科考试,叫做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当时称“万寿节”,普天同庆,科举加试“恩科”,最后由刘春霖中状元。次年(1905年)科举被废,刘春霖成为中国最后一位状元。

长尾巴: 中国古典的民间俚俗用法,用来称呼小孩子或尚未结婚年轻人的生日。 北方和南方都有这样的说法,通常是指长辈对晚辈说过生日。 16岁成年,是最重要的生日,以后父母就会说每一年长一次尾巴。 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从前医药不发达,婴幼儿夭折率高,民间传说把小孩名字取得越难听,越能长命百岁。 二是为长辈做生日是很正式的事情,小孩子过生日就不必如此讲究排场。 所以家中长辈叫过生日或做寿,至于小狗子们就叫做长尾巴了。

西方人的生日日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日期就是出生的那一天的公元纪年法的公历日期。若生日正好是2月29日的话,每逢闰年才会有生日。

每个人的生日是对个人来说较重要的日子。生日代表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人到了80岁以后即算是“高寿”,所以这个岁数去世的人的葬礼也称为“笑丧”、“喜丧”。

周岁是婴儿出生后过的第一个生日,传统上会有特定的庆祝活动,称为周岁庆(朝鲜语:돌잔치),会举行抓周。老年人喜欢隆重庆祝整十整五或一些特殊意义数字的岁数的生日,称为“做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六六大寿(66岁生日)等等。

在中国南方,帮小朋友过周岁时会宴客,会煮一些白色的鸡蛋,然后再将鸡蛋染红,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吃顿饭,来家中吃饭的外来长辈或朋友会包红包给这位小孩,祝福小孩。

另有“艸”字头解为“廿”之说法,故为“廿、八十八”,亦为 20 + 88 = 108 {\displaystyle {{20}+{88}}=108} 岁。

在多数英语及西方国家,人们在生日聚会上唱《祝你生日快乐》歌,以祝福过生日的人。一般是在生日派对上有人捧出点燃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时大家齐声歌唱(通常要关闭电灯,并保持房间黑暗)。

“生日蛋糕”一般是一种装饰的非常漂亮的蛋糕,而且在端上来的时候上面要插上与寿星年龄一样多的蜡烛。寿星要默默的许个愿望,然后吹灭蜡烛。这是因为古时欧洲人相信烟是能升上天堂的,许愿后吹灭蜡烛,就代表愿望能随着烟传达到天空。而如果是一口气就吹灭了所有的蜡烛,那么愿望就可能实现。如果没有一口气吹灭,则“预示”着,可能接下来一年有什么不顺利的发生。

有种说法认为如果把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有时最后一个愿望必须说出),也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迷信。寿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的幼儿父母才可以代劳。

如果生日聚会在餐厅举行,通常也会唱生日歌。餐厅的服务生可能还会领唱,接着就会送上餐后甜点(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蛋糕,可能免费也可能不免费)。这个餐后甜点可能用一些发光的东西代替蜡烛。餐厅的其他顾客一般会加入进来一起祝福,唱歌。在一些餐厅还会有特别的非传统生日歌曲和舞蹈表演。

对于一些特别的生日或是因为蜡烛的数目会有引起火灾的风险,因此特殊的蜡烛可能会取代实际的多个小蜡烛。这些蜡烛做成数字的样子,例如5岁生日可能在蛋糕上点一支数字5形状的蜡烛,50岁生日点一支数字50形状的蜡烛就行了。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特别的日子,所以一般过生日的人都会受到朋友和家人的特别待遇。所以小孩子都对自己的生日十分的期待,甚至希望早点到来,但是成年人(尤其随着年纪增长)可能就没那么期待了,因为又有人来祝贺自己老了一岁。除了聚会之外,还会备有礼物送给过生日的人,一般来说都会得到许多朋友和家人送的礼物。

孩子们的生日聚会通常比较有趣,还会有许多有意思的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驴尾巴”、“大风吹”、“敲击糖果罐”(hitting piñatas)等。成年人的生日聚会就比较正式了,通常是在一家餐厅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不管在什么年龄,这些聚会的目的都是让过生日的人感到非常的幸福快乐。有个笑话这样讲,生日有时被叫做一年内最美好的一天,生日后一天则是一年最糟糕的一天,因为到下一次生日还有一年呢!

有个做法叫惊喜聚会。有时人们故意装作把某个人的生日忘记了,让要过生日的人感到自己被忽视了,而实际上大家都在暗中准备惊喜聚会。相反的,很多人对这个聚会也是守口如瓶,因为大家对这个聚会都很期待。

现代人除过自身人类之生日外,若知道家中宠物出生日期,亦可能为宠物举行庆生会,特别为宠物准备美食。

“生日”一般指生者的出生周年纪念日;对于已去世者的出生周年纪念日,中文一般称“冥诞”;“诞辰”一词既可用于生者,也可用于故人。

“生日”是出生的周年纪念日,以出生的月日为准;对于精确的出生当日(年月日)一般称为“出生日期”,而不称呼“生日”。

对神明之生日,则尊称为“圣诞”、“千秋”、“万寿”,对佛菩萨称“佛辰”、“佛诞”。耶稣生日称“圣诞节”或“耶诞节”。

相关

  • 光学摄影摄影(英语:photography)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静态图片摄影,静态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而摄影机(摄像放像机)则可以
  • 理查德·斯莫利理查德·埃利特·斯莫利(英语:Richard Errett Smalley,1943年6月6日-2005年10月28日),美国化学家。因发现富勒烯而与罗伯特·柯尔、哈罗德·克罗托共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珊布卡珊布卡(意大利语:Sambuca,意大利语发音:,英语:Sambuca)是意大利的茴香味力娇酒,通常为无色。最常见的演变品种有黑珊布卡(深蓝色)和红珊布卡(鲜红色)。珊布卡使用茴芹、八角、甘草等辛香
  • 首席部长 (印度)首席部长是印度共和国29个邦和2个联邦属地(德里与本地治里)由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的官衔。根据《印度宪法》,印度各地方总督(英语:Governors of states of India)在名义上为其元首,
  • 非晶物质无定形体,或称无定形体、无定形形固体,是其中的原子不按照一定空间顺序排列的固体,与晶体相对应。常见的无定形体包括玻璃和很多高分子化合物如聚苯乙烯等。只要冷却速度足够快
  • 阿拉曼人阿勒曼尼人,或译为阿拉曼人(Alamanni、Allemanni或Alemanni),这个名称源自位在美因河上游区域的日耳曼部落同盟。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是在三世纪时,罗马皇帝卡拉卡拉宣称击败了阿
  • 丹丹汉堡丹丹汉堡(英语:Dandan Hamburg)是台湾的一家速食品牌,特色是提供中西合并的餐点。创立于1984年,名列台湾网络媒体民调“最常去消费速食店”的第二名,被台湾媒体称作“速食南霸天”
  • 草地草地或草坪是指受人为控制的种满草(草本植物)之土地,多见于庭园、公园、校园等,或将草裁切为固定长度供各种体育运动如足球、榄球、棒球、垒球、网球、高尔夫球等使用。建造或修
  • 女性主义犯罪学女性主义犯罪学(英语:Feminist school of criminology)是犯罪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传统的犯罪社会学以阶级差异为出发点,主张犯罪原因是不同阶级、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类似的
  • 活度系数活性系数(英语:Activity coefficient),又称活性因子(英语:Activity factor),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系数,反映的是真实溶液中某组分i的行为偏离理想溶液的程度,量纲为1。引入活性系数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