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克林

✍ dations ◷ 2025-11-11 20:26:28 #西蒙·克林

西蒙·芬德雷·克林(英语:Simon Findlay Crean,1949年2月26日-),澳大利亚政治家、劳工运动领袖,前澳大利亚工党领袖。

克林出生于政治世家,其父亲弗兰克·克林1951年至1977年任澳大利亚联邦众议员,历任财政部长、外贸部长,在惠特拉姆政府内任副总理。西蒙·克林的哥哥大卫·克林博士曾任塔斯马尼亚州议员。

克林出生于墨尔本,1972年蒙纳士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士、法学士学位。毕业之后,克林投身劳工运动,在不同工会组织工作过。1977年其父退出政坛,克林报名参选该选区工党候选人但在预选中落败。1979年当选仓库及包装工会总书记,1981年起担任全澳总工会副主席,1985年当选主席,1990年辞职步入政坛。

1990年国会大选中克林当选澳大利亚工党籍众议员,并立即直升内阁部长,在霍克内阁中担任科技部长,以后在霍克和基廷内阁中历任第一产业及能源部长,和就业、教育及培训部长。

工党1996年大选失败下野后,克林入选影子内阁,1998年当选工党副领袖,成为反对党副领袖及影子财长。2001年在无挑战情况下接替金·比兹利出任工党领袖、反对党领袖,2003年由于选情不利辞职,是1916年以来第一位没有参加大选即被赶下台的工党领袖。克林随后回任影子财长,2004年改任影子贸易部长,2005年改任影子乡村地区发展部长,2006年又兼任影子贸易部长。

2007年工党赢得大选后,克林在陆克文内阁中出任贸易部长,2010年在吉拉德内阁中改任教育部长、就业及劳资关系部长、和社会包容部长。2011年改任艺术部长和乡村地区、地区发展和地方政府部长。

2013年初,在吉拉德民意支持低迷、党内出现撤换领袖呼声之时,先前一直支持吉拉德、攻击陆克文的克林公开要求进行党魁表决,并呼吁陆克文站出来竞选党魁。同时克林宣布自己参选副领袖职位。最终陆克文表态拒绝参选,吉拉德在无挑战情况下继续担任党魁。事后吉拉德以“对领袖不忠”罪名将克林开除出内阁,克林从政20年来第一次成为后排议员,结束其在四任总理下担任内阁部长的“四朝元老”生涯。

2013年6月26日,陆克文在议会党团表决中胜出,再度出任工党领袖。克林参选副领袖职位但落败。几天后宣布将不参选2013年国会大选,退出政坛。


相关

  • 被怀疑是br /假旗行动栽赃行动,亦作嫁祸行动,是隐蔽行动的一种,指通过使用其他组织的旗帜、制服等手段误导公众以为该行动由其他组织所执行的行动。栽赃行动在谍报活动中非常常见,此外民间的政治选举
  • 茨城县第4区茨城县第4区是日本众议院的选区,设立于1994年。北海道 13 | 山形县 4 | 静冈县 9 | 岛根县 3 | 大分县 4福井县 3 | 山梨县 3 | 德岛县 3 | 高知县 3 | 佐贺县 3青森县 4 |
  • 绿建材绿建材最初的目标即是致力于“人本健康,地球永续”,而它的定义最早是在1988年的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被提出,直到1992年才被确切的定义出来,一般而言,在原料取得、生产制造、成品
  • 破面破面是在漫画《BLEACH》登场的组织。本文关于组织的概要和登场人物记述。蓝染惣右介透过崩玉使虚变成破面。破面是获得了死神能力的虚的代称,特征是面具破裂,露出了人类的面孔
  • 安部让二安部让二(英语:George Abe,1937年5月17日-2019年9月2日)原名安部直也,是一位日本漫画家。1937年出生于东京都品川区,后来随父母搬迁至伦敦和罗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返回日本,1961年1月
  • 中泽正隆中泽正隆(日语:中沢 正隆/なかざわ まさたか  ?,1952年9月-17日),日本物理学家,现任东北大学 (日本)特聘教授。紫绶褒章表彰。中泽教授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开发者,名列汤森路透
  • 克莱拉·洛克摩尔克莱拉·赖森伯格·洛克摩尔(英语:Clara Reisenberg Rockmore,1911年3月9日-1998年5月10日),古典乐小提琴神童、电子乐器泰勒明演奏家。她是钢琴演奏家纳迪亚·赖森伯格(英语:Nadia
  • 恰尔布拉赫马纳加尔恰尔布拉赫马纳加尔(Char Brahmanagar),是印度西孟加拉邦Nad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30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307人,其中男性2712人,女性2595人;0—6岁人口493人,其中男247人,
  • 甘公亮甘公亮(?-?),江西永新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二甲进士。历官兵部主事,正德十三年(1518年)担任广东惠州府知府。去官后,潜心理学,为大家邹守益、罗洪先所推重。有孙甘雨
  • 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明朝内阁辅臣年表,旨在列举明朝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明朝内阁成员。内阁初为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