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口容量

✍ dations ◷ 2025-09-15 09:24:31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人文地理学概念,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可变的值,其受科学技术水平、资源循环应用、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人类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资源。所以在自然资源数量恒定或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不能无穷增长的,否则会导致人民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社会崩溃。因此,人类需要一个定量指标来确定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应当将人口保持在什么样的范围之间,以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此产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根据以上定义,环境人口容量的约束条件不仅包括本地自然资源这样的自然因素,还包括地区开放程度、人口素质、科技水平、文化特征等社会因素。

自然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数量的首要因素。尤其对于全球范围而言,许多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恒定或趋于减少的。并且诸如土壤、水体和大气等自然资源,一旦被严重污染,净化的难度极高。故而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对于环境人口数量影响最大的因素。自然资源种类越丰富,数量越庞大,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科技水平与人口素质影响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从而间接影响环境人口数量。尤其在当今全球人口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加快有关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开发等科目的研究,对于使人口增长速度适应环境人口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口素质则体现在节约能源的意识,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良好的人口素质对维持或扩大环境人口容量有积极意义。

地区的开放程度通过影响资源的交换或补充、科技的引进与交流、文化的传播等,进而影响某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文化特征会影响文化区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环境观念,进而影响某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由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并且人类的科技研发在不断进步,所以对于目前全球的能源储备总量与分布情况,不能做出十分精确的判断,并且对于未来是否将利用新型能源,也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同时,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在持续发展,人们的环境观念、消费水平和各个地区的政策,在未来很可能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综上所述,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不可能给出十分精确的具体数值。但是缩小一些条件的波动范围,例如在假设对外开放政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在面积较小的区域内,以土地资源为主要指标估计未来某一段时期的环境人口容量,则可以给出相对确定的数值。

依据前文的定义,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但是实际生活当中,考虑到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能真正使人口膨胀到最大人口数量,否则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种群安危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有人提出“合理容量”的概念。顾名思义,合理容量区别于最大容量,指能够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稳定增长的经济,并且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口规模,合理容量对于地区发展来说是最适宜的人口容量。但是,因为对于“合理”、“健康”的理解与对可持续发展的判定,具有相当大的主观因素,所以对合理人口数量的估计更加困难,也难以得到广泛的共识。

因为人们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条件理解不同,并且在各自的研究中,使用的假定条件也不同,所以对于全球人口容量的判断,目前流行着多种说法,这里总结其中最为主流的三种。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认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目前中国的人口已经接近这一估计数值,中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冲突已经十分明显,加大对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提倡节能意识,促进相关科技的研发,对于中国而言,迫在眉睫。

从人口与可耕地关系分析,中国属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城市化在不断发展,可耕地面积因而有减少的趋势,加之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也在不断减少。许多国内的专家认为,应对以上的紧迫局势,争取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普及机械化生产,科学育种与养殖,提高农民素质,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下面的图表显示了1950年至2000年的中国人口数量变化可耕地面积变化。

中国人口与耕地关系(1950~2000)

从人口与淡水资源关系分析,中国的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全国许多地区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了地下水枯竭,华北的大片地区甚至形成地下水漏斗,威胁城市的安全。缺水也将影响农业与工业的生产,如果形势得不到控制,未来还会明显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政府目前实行的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以及科教兴国的策略,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受到国民最为集中的关注和期待。

相关

  • 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英语: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译罗马式建筑、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建筑)为欧洲中世纪一种以半圆拱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并从12世纪开始逐渐过渡到以尖拱为特征的哥特式
  • 磺酰胺磺酰胺(Sulfonamide),又称磺胺,是磺酸衍生物之一,通式 -S(=O)2-NH2,是磺酸的酰胺衍生物。这个词常用来指磺胺类药物,一类具有磺酰胺结构的药物。实验室中可以通过磺酰氯(如对甲苯磺
  • 应激应激(英文:Stress)或心理压力,是一种反应模式,指动物机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后,在没有发生特异的病理性损害前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
  • 美男子美男,一般理解是指相貌英俊的男性,俗称俊男、帅哥、靓仔。与美男相对,美丽的女性则称之为美女。中国历史上的潘岳(又名潘安)就是魏晋南北朝的第一美男子,据《世说新语》所载,潘岳每
  • 机器人名人堂机器人名人堂(英语:Robot Hall of Fame)是美国的一个名人堂,表彰科学领域和社会上的著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学科技方面的成就。该组织由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
  • 奚 (萧干)奚国(1123年),萧干(回离保)在辽国末年建立的政权,也是奚族最后一个政权。1122年,金国攻陷辽国上京,天祚帝逃跑,奚六部大王兼总知东路兵马事萧干率军民立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任
  • 黄如论黄如论(1951年9月18日-),中国福建省连江县马鼻镇辰山村人。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务委员、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曾于1986年至1991年其间旅
  • 拉贾巴萨火山拉贾巴萨火山是印度尼西亚的火山,位于苏门答腊的东南端,海拔高度1,281米,山顶有一个长700米、阔500米的火山口,山坡被植被覆盖,山脚和山坡上的火山喷气孔在1863年4月和1892年5月
  • 禔子内亲王禔子内亲王(公元1005年(长保五年)-公元1048年(永承三年)),日本第六十七代三条天皇与藤原娍子皇后的第二皇女,与敦明亲王、敦仪亲王、敦平亲王、当子内亲王同母。长保五年生,宽弘八年封为内亲王。万寿三年,下嫁关白藤原教通。长久二年,授正二品。永承三年,薨,年四十三。
  • 艾伯塔省1号省道艾伯塔省1号省道(Alberta Provincial Highway No. 1),是加拿大艾伯塔省的一条东西向公路,属于加拿大横贯公路的一部分,贯穿艾伯塔省南部,西起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与艾伯塔省交界处,东至艾伯塔省与萨斯喀彻温省交界处 ,全长534公里。此条道路于1941年前被编为2号省道,而现今的2号省道当时被编为1号省道。两条道路的编号于1941年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