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园祭(日语:祇園祭/ぎおんまつり ),明治时代之前又称祇园御灵会(日语:祇園御霊会/ぎおんごりょうえ ),是日本京都东山区每年七月举行的节庆。整个祇园祭长达一个月,在7月17日(前祭)和7月24日(后祭)则进行大型巡游,京都的33个区,每区均会设计一个装饰华丽的花轿参加巡游。
它主要分为八坂神社和各山鉾町主办的两种,其中山鉾町主办的祇园祭山鉾行事是日本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产。山鉾町主办的祇园祭又可按时间先后分为前祭(さきのまつり)和后祭(あとのまつり)。
它是“京都三大祭”(葵祭、祇园祭、时代祭)之一,也为“日本三大祭”(祇园祭(京都)、天神祭(大阪)、神田祭(江户))与“三大曳山祭”、“三大美祭”(秩父夜祭(埼玉县秩父市)、祇园祭(京都府京都市)、高山祭(岐阜县高山市))之一。
公元863年(贞观5年),京都的神泉苑就已开始举办御灵会以超度因瘟疫而去世者的怨灵。864年富士山喷发,869年贞观地震发生。接连不断的灾难加上平安京的潮湿气候导致大规模疫情爆发。869年,京都东山的祇园社(现今八坂神社)把牛头天王供为神祇祭祀后,瘟疫平息了下来。在当时只有发生瘟疫才会举行法事,到了公元970年起才成为惯例,在容易发生流行病的6月7日跟6月14日固定举行。到了日本改制新历后,则改在7月在京都市内举办例行祭典,祈求洁净及消除瘟疫。
在7月举办各种活动期间,相关祭典人士会遵守不能吃小黄瓜的戒律,小黄瓜虽然是夏季盛产蔬菜,但因小黄瓜的断面长得太像八坂神社的社纹而不敢吃小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