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

✍ dations ◷ 2025-02-23 22:19:01 #生年不详,249年逝世,曹魏军事人物,曹魏政治人物,曹魏被处决者,桓姓,遭族诛人物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治今安徽省濉溪县张孤集)人。三国时曹魏官员,有“智囊”之称,官至大司农。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以谋反罪族灭。

东汉建安末年,桓范在丞相府任官。延康年间任羽林左监。曹丕称帝后,与王象、刘劭等人共同撰写《皇览》。明帝时任中领军、尚书,后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与徐州刺史郑歧有房屋纠纷,桓范意图用使持节的职权斩杀郑歧,被郑歧上奏告发而免官。后迁任兖州刺史又不得意。随后要迁任冀州牧,但桓范因为当时的镇北将军吕昭比他迟出仕,但现在他的职官却比桓范高,桓范于是称病不上任。

正始年间,桓范被任命为大司农,以清廉节俭见称。辅政的大将军曹爽因为桓范是同乡,所以对他特别礼待,但关系并不密切。而曹爽专政时贪图逸乐,兄弟多次一同出游,桓范亦有劝止,但曹爽以为无人会对他的权力有威胁,始终不听。

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太后诏命桓范行中领军事,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在平昌门向由他举荐的门候司蕃讹称得到诏命而成功出城。桓范见曹爽兄弟后,劝他们带着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为号召要求全国其他军事力量支援,与司马懿对抗;又以大司农印绶担保不会缺粮。但曹爽兄弟都不能下决定,一晚后曹爽更决心要罢官投降,以为顺从地交出权力还可以继续富裕奢华的侯爵生活,保存家族。桓范见此大哭着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及后随曹爽回到洛阳。此时司蕃供出桓范曾在出城时说司马懿谋反,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按“反受其罪”之法被以谋反之罪处置送交廷尉,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

桓范曾撮写《汉书》中的一些记述,自己加以修改和评论后,写成《世要论》一书。

司蕃,桓范举荐他为门候。高平陵之变,在平昌门向司蕃讹称得到诏命而成功出城。桓范举着手中的版子,讹称:“有诏书召我,卿促开门!”司蕃想要求见诏书,桓范呵止他:“卿不是我的故吏吗,怎敢这样?”于是开门。桓范出城,回头对司蕃说:“太傅谋逆,你跟着我去吧!”司蕃步行不能赶上,于是避侧。后来司蕃到鸿胪自首,具说桓范之前所说的话。

相关

  • 核酮糖核酮糖(英语:ribulose)按结构上分类属于戊糖与酮糖。其所对应的醛糖是核糖,核酮糖的衍生物核酮糖-5-磷酸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果聚糖:菊
  • 地震学地震学是一门研究地震以及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学问,也研究其它由地震引起的现象,如海啸,以及会引起地震的现象,如板块运动、火山运动等。地震可以在地球内部引致地震波,通过观察
  • 世子世子是东亚亲王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另外,对于贵族、高官的儿子们,也习尊称为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的称呼。在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
  • 孝仪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ᠶᠣᠩᠰᠣᠩᡤᠣᠶᠣᠩᡴᡳᠶᠠᡥᠠ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hiyoošungga yongsonggo yongkiyaha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yongsongg
  • 波士顿赛尔提克波士顿凯尔特人(英语:Boston Celtics,英语发音:/bɔstən sɛltɪks/)是基于马赛诸塞州波士顿的一支美国职业篮球队。球队作为东部联盟大西洋赛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比赛。19
  • 2015年德州与奥克拉荷马州洪水并龙卷风灾难2015年德州与奥克拉荷马州洪水并龙卷风灾难,是指于2015年5月23日起,在美国南部所发生的洪灾,其中又以德克萨斯州与奥克拉荷马州的灾情最为惨重。截至5月26日为止,已证实了至少17
  • 阿莫士·奥尔柯特阿莫士·布朗森·奥尔柯特(Amos Bronson Alcott,1799年11月29日-1888年3月4日),美国教师、作家、哲学家和改革家。作为一名教育者,奥尔柯特开创了新的和年轻学生交互的方式,即通过
  • 凤头鹮凤头鹮(),又名凤头朱鹭,是一种大型的朱鹭。它们长达76厘米,呈深褐色,有白色胡子,双翼呈紫色,有绿色光泽。喙呈黑色,上颌有红色斑纹,双脚也是黑色的。凤头鹮分布在苏丹、埃塞俄比亚、塞
  • 神户洋行神户洋行(日语:神戸 洋行,1967年7月22日-),日本男性动画导演、动画师。动画工房出身。代表作是担任导演的《VIPER'S CREED(日语:VIPER'S CREED)》、《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系列、《
  • 完美犯罪“完美犯罪”(日语:完全犯罪)是一个口语词汇,它基本的标准是不为社会大众所察觉、或无法使犯人落网的犯罪。一种观点是,若一起事件不曾被视为犯罪,则它不应冠以完美犯罪之名,例如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