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素月(韩语:김소월,1902年9月7日-1934年12月24日),原名金廷湜(김정식),为日治时期的朝鲜诗人,曾发表诗集《杜鹃花(朝鲜语:진달래꽃)》。
金素月于1902年出生于平安北道龟城市,出生不久后其父亲便得了精神疾病,由祖父教导古典汉文。15岁时,他进入著名的五山高等学校(朝鲜语:오산고등학교)就读,成为诗人金亿(朝鲜语:김억)的学生,并终生受其影响,金亿并协助他于1922年在《开闭》杂志上发表诗作,是他进入文坛的开端。三一运动后五山高等学校关闭,金素月转至培材高等学校(朝鲜语:배재고등학교),毕业后于1923年赴日本,打算前往东京商业学校(今一桥大学)就读,但未能通过入学考试,同年九月关东大地震后,在日朝鲜人被指纵火而受到日本人攻击,造成上千人身亡,金素月遂回到朝鲜。随后金素月继续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诗作,1925年他发表了毕生唯一的诗集《杜鹃花(朝鲜语:진달래꽃)》,包含16章共127篇诗作。
由于写作不够维持生计,金素月做过许多工作,他在京城(今首尔)停留两年后,于1926年回到家乡龟城市,曾在祖父的矿场担任经理,矿场倒闭后在当地经营东亚日报分社,但仍以破产倒闭收场。金素月人生的最后几年时常酗酒,渐渐不再写作,他于1934年自杀,享年32岁。
金素月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朝鲜诗人之一,其诗集《杜鹃花》据统计已销售超过30万本。他的许多诗作多带有伤感、忧郁的氛围,是现代韩国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有些收录于中小学课本,也有些被创作成歌谣,如〈山有花〉、〈杜鹃花〉等诗作均有民谣特色,但他本人不喜被称为民谣诗人。金素月的诗也常被翻译成其他语言,1974年,因其诗的翻译版本已太多,韩国时报甚至要求其年度翻译比赛的参赛者不要再翻译金素月的诗作参赛。
金亿曾表示当1920年代多数朝鲜诗人都试着尝试外国诗的创作风格时,唯有金素月以纯粹朝鲜的元素进行创作。诗人朴锺和(英语:Park Chong-hwa)曾评价:“在无色的韩国诗坛上,只有素月诗。”
1968年,韩国日报社为纪念韩国新诗60周年,在首尔南山设立了素月诗碑(소월 시비),其上刻有金素月著名的诗作〈山有花〉。另外,1986年设立的著名韩国诗作奖项素月诗文学赏(英语:Sowol Poetry Prize)即以金素月为名。1990年9月,金素月被韩国文化部选为该月的本月文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