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一心音
✍ dations ◷ 2025-10-22 16:42:51 #第一心音
在心脏生理学中,第一心音(英语:first heart sound,S1)是一种心音,并且是心动周期中第一个发出的心音,听起来像是“lub”或“啦”,通常由二尖瓣(M)和三尖瓣(T)处发出,与略颈动脉搏同步,通常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在心尖处有最大的震幅。第一心音是一个复合波,由房室瓣关闭与半月瓣开起的震动组成,始于房室瓣关闭终于半月瓣开起,通常振幅最高、历时最长、频率较低的心音。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且是其开始的标志。第一心音为复合波,由四种震动波组成,分别为心室开始收缩、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关闭、半月瓣开起,而前三者先发出,后三者震幅较大,平均频率约为40~60赫兹,以半月瓣开起时的震动有最大震幅,整体历时约为0.1~0.12秒,而以房室瓣发出的震波为首,历时约0.02~0.03秒,然后才出现半月瓣开起时的震动波,由于时间间隔过短,人耳无法分辨,但仍可由仪器测出。第一心音的振幅由心脏收缩力决定,心脏收缩力越强,第一心音振幅越大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间隔时间较短,比第二心音到下一心动周期的第一心音的间隔时间来的短,另外心尖或颈动脉搏通常与第一心音同步,但有时颈动脉搏会比第一心音晚数毫秒。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或者收缩期的开始,由于房室瓣(即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逆向血流的突然被挡住所引起的。当心室开始收缩,每个心室里的心室乳头肌也会收缩。乳头肌通过腱索固定到三尖瓣或二尖瓣,使得尖点或单张的瓣膜关闭,腱索还防止由于收缩心室从瓣膜从吹入心房的压力上升。瓣膜的关闭防止血液从心室返流回心房。第一心音血液内的混响效果与血液逆流的突然被瓣膜挡住有关。第一心音是由四种震动波组成,其成因依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为:第一心音异常可能为振幅过大、振幅过小、振幅不固定或分裂。振幅过大者,可能患有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等;而振幅过小或减弱者,可能患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人体缺硒的克山病(Keshan disease)等,此外发生心房期外搏动时,也会使第一心音振幅过小或减弱,且波形会有变化并造成心脏漏跳和下次搏动时第一心音振幅据增;如果第一心音振幅强弱变化不规则,则可能患有心律不整,如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正常成人的二尖瓣与三尖瓣应该为同时关闭,但仍非绝对同步,但是若二尖瓣与三尖瓣关闭的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如差0.05秒)时,则第一心音将会听见两个声音,此为第一心音分裂。有第一心音分裂者,可能患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延迟等。
相关
- 糖萼糖萼(也称为细胞外基质)是糖蛋白和糖脂覆盖物,其围绕在一些细菌,上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细胞膜上。大多数动物上皮细胞在其质膜的外表面上具有类似绒毛的涂层。 该涂层由几种膜糖
- 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英语:Bronchiectasis)指的是肺脏中支气管永久性的扩张。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有痰的慢性咳嗽,其他还有呼吸困难、咳血与胸痛等,有些患者同时也有喘鸣与杵状指(英语:nail c
- 卫生教育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
- 克拉通克拉通(来自希腊语kratos,意为“强度”),或称稳定地块、大陆核心、古陆、古陆核、刚块、安定地块,是指大陆地壳上的古老而稳定的部分,于最近至少5亿年内的大陆和超大陆的会聚和分
- Woese卡尔·理查德·乌斯(英语:Carl Richard Woese,1928年7月15日-2012年12月30日),生于纽约州锡拉丘兹,美国微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乌斯因在1977年由对16S 核糖体RNA系统发生分类学
- 晶格常数晶格常数(英语:lattice constant),或称晶格参数(英语:lattice parameter),是指晶格中晶胞的物理尺寸。三维空间中的晶格一般有 3 个晶格常数,分别用 a, b 和 c 来表示。但在立方晶体
- 龚古尔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或龚古尔奖(Prix Goncourt)是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每年11月颁奖。由19世纪法国作家爱德蒙·德·龚古尔(1822年—1896年)为他早逝的弟弟儒勒·德·龚古尔(1830年—1870
- 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英语:Ribonucleic acid),简称RNA,是一类由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的线性大分子。自然界中的RNA通常是单链的,且RNA中最基本的四种碱基为A(腺嘌呤)、U(尿嘧
- 辉格党英国辉格党(Whig)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政党。辉格一词的来源是“驱赶牲畜的乡巴佬”(whiggamore),用以消遣“好勇斗狠的苏格兰长老会信徒”,是政敌托利党对辉格党员的歧视语,但后来约
- 施马伦贝格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最早是在2011年11月,在德国北莱茵的施马伦贝格中发病的乳牛身上发现。继德国之后,在2012年的2月,陆续在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也陆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