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龙属

✍ dations ◷ 2025-07-26 09:58:43 #镰刀龙属

镰刀龙属(属名:)是种大型的兽脚类恐龙,属于镰刀龙超科(原先为慢龙下目)。其属名意为“镰刀蜥蜴”,()在希腊文意为“切割”或“砍断”,()意为“蜥蜴”。镰刀龙可生长至9.6米长,重量可达3到6吨。到目前为止,镰刀龙属仅有一个已承认种,龟型镰刀龙()。镰刀龙生存于晚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阶),约7000万年前,是镰刀龙类中较晚出现,但却是最大型的物种。镰刀龙的化石首次发现于蒙古,当首次被发现时,它们被认为是种乌龟,这也是其种小名的来源,但现在镰刀龙被认为是种兽脚亚目手盗龙类恐龙。

镰刀龙的第一个化石发现于1948年,是由一个苏联与蒙古组成的挖掘团队所发现,发现于蒙古的纳摩盖吐组(Nemegt Formation)。这个挖掘团队发现了数个巨大的指爪,经测量后发现有75公分长。在1954年,这种动物由苏联古生物学家叶夫根尼·马列夫(Evgeny Maleev)命名为镰刀龙属()。马列夫认为镰刀龙是种类似乌龟的大型爬行动物,身长约12米,而大型指爪是用来捕捉鱼类。正模标本(编号PIN 551-483)是其中的指爪化石。然而,当时并不清楚这些化石属于何种动物;直到50年代早期发现了更多的化石,例如更多的指爪,以及部分前肢与后肢。后来在1970年代,同为苏联古生物学家的罗特杰斯特文斯基提出镰刀龙属于兽脚亚目恐龙,而非乌龟的看法。

大约在罗特杰斯特文斯基提出恐龙说的同时,中国北部与蒙古都发现了数个镰刀龙的近亲,例如死神龙、慢龙,这些新物种都有助于厘清镰刀龙类的演化位置。一直以来对于镰刀龙类的祖先都有不同的理论被提出,有些科学家甚至提出镰刀龙类是蜥脚形亚目后代的假设;也有学者认为镰刀龙类根本不属于蜥臀目或鸟臀目,而是自成另一个演化支。但最近几年,随着愈来愈多保存良好的化石发现,例如:1993年发表的阿拉善龙、与1996年发表的北票龙等,都呈现出类似鸟类的骨盆、脚部、头颅,而这些都显示镰刀龙类可能属于兽脚亚目的手盗龙类。

虽然镰刀龙的化石并不完整,但可参考其他镰刀龙科来重建其特征。如同其近亲,镰刀龙拥有小型头部与喙状嘴,以及长颈部。镰刀龙是二足恐龙,从宽广的骨盆可看出它们拥有宽广的大型身体。手臂长度为2.5米,甚至可达3.5米。脚部上有4个脚趾,其中3个是用来支撑重量,趾爪短而弯曲。第一趾爪缩短成上爪,与其他兽脚亚目不同。2016年,美国现代古生物学先驱之一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镰刀龙的身长最高可达10米,体重至少有5吨。在镰刀龙家族中是已知最大型的成员,甚至在手盗龙类中也位居第二(仅次于恐手龙)。

镰刀龙最显著的特征是手部的三个巨大指爪,指爪长而弯曲、狭窄。镰刀龙类普遍拥有大型指爪,而镰刀龙的指爪最大,是已知动物里的最大型指爪。指爪的化石并不完整,但这些指爪长度可能接近2到3呎,其中最长的是第二指爪。

由于没有发现颅骨,镰刀龙的食性仍在争论中,但它们最可能是草食性动物,它们使用大型指爪将树叶送入嘴中。其他的假设认为它们是以白蚁为食,使用指爪将大型白蚁冢挖开;但依照镰刀龙的巨大体型来看,它们似乎不太可能以昆虫为食,而且它们的宽广嘴部与平坦牙齿显示它们应该是草食性动物。镰刀龙被认为有者类似现代大猩猩或史前地懒的生活方式,使用它们的长手臂与锐利指爪来抓取树上的食物。

镰刀龙的指爪可能还有其他功能,例如:抵抗掠食动物(如同时代的特暴龙)、或是物种内的竞争打斗(可能为了领地或求偶)。或者,这些指爪也可能综合了以上功能。

由于镰刀龙的近亲北票龙已确定拥有羽毛,因此镰刀龙身上很可能也覆有羽毛。

马列夫在命名镰刀龙时,将它们归类于镰刀龙科,但他当时认为镰刀龙是种奇特的巨大海龟,具有大型指爪。之后,镰刀龙科、慢龙科被发现有相同范围,而镰刀龙科的命名时间较早,因此具有优先权。目前难以确定镰刀龙科的内部关系,以及镰刀龙下目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的关系。除了镰刀龙、慢龙、死神龙以外,还有年代较早的南雄龙、懒爪龙。

镰刀龙出现于《与恐龙共舞特别篇》第二集中,主持人奈吉尔·马文回到白垩纪晚期的纳摩盖吐沙漠寻找镰刀龙,最后在一座湖畔发现一个小族群。

镰刀龙也出现在2022年6月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统霸天下》中,但该电影的镰刀龙形象和习性皆与科学复原严重不符。

2022年纪录片《史前地球》第二集及第五集中登场了科学形象的镰刀龙,片中的幼年镰刀龙拥有能够以前肢指爪爬树的能力,为了尝到一口蜂蜜铤而走险。

Shuvuuia deserti

Ambopteryx longibrachium

Utahraptor ostrommaysorumAustroraptor cabazai

Patagopteryx deferrariisiIchthyornis dispar

相关

  •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
  • 料理烹饪,又称烹调、烹煮、炊煮、造饭、做菜,指将食材处理并制作成食物、菜肴、餐点、膳食的方法。一个好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
  • 换质不换位换质不换位或不当的换质换位(improper transposition)是一种形式谬误,系将一假言命题之前件与后件进行否定操作所致。换质不换位之形式如下:范例:正确的操作是换质换位:范例:
  • 中美空军混合团中美混合联队(英语: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缩写CACW),又称中美混合团,是二次大战期间中华民国空军与美国陆军航空军共组的部队,主要任务在协助地面部队对日作战,打击敌人
  • 陈哲陈哲(1435年-1511年),字继昭,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成化八年(1472年)登壬辰科进士,历官湖广衡州府知府。曾祖陈文立。祖父陈子谦。父陈玙。
  • 松本规之松本规之,日本漫画家、插画家,F&C出身。
  • 方懋昌方懋昌(16世纪-17世纪),池州府贵池县人,明朝、南明军事人物。方懋昌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武状元方仪凤的儿子,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武进士,担任安顺副总兵,抚定当地少数民族而升
  • 蔡宗翰蔡宗翰(Henry Tsai Tsung-Han,1980年-),台湾编剧、导演。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编剧组。曾以《九降风》获得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台北电影节最佳编剧、
  • 彼得·卢德维格·梅德尔·西罗彼得·卢德维格·梅德尔·西罗(Peter Ludwig Mejdell Sylow,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 杰森·阿尔特米尔杰森·阿尔特米尔(Jason Altmire;1968年3月7日-)是美国的一位政治人物。在2007年至2013年期间,他是宾夕法尼亚州第4选举区选出的美国众议院议员。他的党籍是民主党。阿尔特米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