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寮乡(台湾话:Pang-liâu-hiong;台湾客家语饶平腔:biongˇ liau hiongˇ,南四县腔:biongˊ liauˇ hiongˊ)位于台湾屏东县西部中段偏南,北临新埤乡、东邻春日乡,东北连来义乡,西北连佳冬乡,西南滨台湾海峡,南接枋山乡。
本乡另有一块飞地位于春日乡行政中心北边。
本乡位处屏东平原与恒春半岛的中介点,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多辟为养殖渔业区,近山地区稍有起伏,早期以种植稻米为主,现以改种莲雾、芒果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气候上属热带季风气候。
枋寮乡早期有许多天然林木,清治时期康熙年间有福建漳州移民来此伐木为生,并以木板搭寮居住,台语的木板写作木枋,因此称为“枋寮”,《凤山县志》也记载“枋寮街,购料造船军匠屯垦之所”,可见此地早期系因木料而发展起来。
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在此地设置“枋寮庄”,划归高雄州潮州郡管辖。战后初期划设为高雄县枋寮乡,1950年改隶屏东县至今。
枋寮乡原来是一片森林,清治时期康熙年间福建漳州居民渡海来台伐木锯板搭寮而住,取名为板寮后改名为枋寮。清代年间本地隶属福建省由台南府凤山县管辖设总理一人办理行政,日治时代后,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本乡成立水底寮庄、北势寮庄、北旗尾庄,每庄设总理一人治理政事,到了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将三庄的总理制度废止改设区长,置其办事处于枋寮及水底寮,隔年三月施行保甲制度,联合甲置于水底寮。到了大正九年(1920年)制度改正将原设港东下里枋寮庄、番仔寮、水底寮庄、以及大饷营庄等合并为枋寮庄并设役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平洋战争终结,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称为枋寮乡隶属于高雄县管辖,到了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地方制度实施重新调整行政区域划归于屏东县至今。
内寮村有一飞地位于春日乡春日村内。
枋寮艺术村“建村”历史,与枋寮当地人文,以及火车站发展息息相关。1996年,枋寮地区一群怀抱开创艺文环境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出国学艺后,准备好好回馈家乡,现任职屏东教育大学的林右正老师,就是其中关键人物。还有致力地方美学教育多年的艺术家,“乡音美术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团体,如今它已转型为“枋寮艺文发展协会”,而且长期进驻枋寮艺术村。
至于枋寮艺术村本体建筑,则是利用火车站老旧铁路员工宿舍整修,使闲置空间再行利用。话说从头,2001年文建会推出“闲置空间再利用”政策,枋寮生活文化促进会顺势提出利用枋寮火车站周边的闲置空间计划,丰富的艺术环境改造内容,获得文建会肯定与补助,各级地方政府也全力促成此项计划,枋寮终于开启一口最重要的“艺术之窗”。
枋寮艺术村于2002年12月纳入铁道艺术网络计划;该站也从早期以“枋寮乡F3特区经营管理委员会”及“枋寮生活文化促进会”为经营单位,于2005年由经营管理至今。
枋寮艺术村成立后,广邀各类艺术家及社团进驻,目前已有石雕、木雕、纸雕、铁雕、版画、马赛克、音乐、装置艺术、皮雕等等艺术家与社团驻村,希望打造有特色的艺术村。其中擅长偶戏的黄明道老师,热切投入的表演艺术,内涵无尽的热力与创意,如今即使黄老师骤逝,艺术村热闹的偶戏剧场,还是让游客回味再三。
2020年枋寮艺术村已正式废村。因为未知的因素,导致屏东县政府文化处不愿意续约,而乡公所也没有经费可以承接,于是枋寮F3艺文特区正式走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