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松真一

✍ dations ◷ 2025-11-29 04:32:03 #1889年出生,1980年逝世,日本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京都大学校友,日本佛教学者,佛教哲学家,岐阜县出身人物,哈佛大学荣誉博士

久松真一(1889年6月5日-1980年2月27日),自号“抱石庵”、“心茶道人”,日本哲学家、禅宗学者、茶道专家、京都大学教授并且拥有哈佛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FAS协会的创立人,是日本继铃木大拙之后最重要的佛教思想家,也是西田几多郎创立的京都学派(日语:京都学派)的重要成员。

久松真一生于日本岐阜县岐阜市,于1912年入读京都大学,并与当时日本著名的哲学家、著有《善的研究》一书的西田几多郎博士学习哲学。久松真一听从西田几多郎的建议到京都的妙心寺跟随禅宗大师池上湘山学习。在他完成了他在妙心寺的修道生活之后,久松真一建立了自己一套的包括东方(主要是禅与佛学)和西方哲学的哲学观,它包括东方(主要是禅宗佛教)和西方哲学。1932年以《东洋的无》一书,获文学博士学位,取得了京都大学的博士学位。

自1935年至1949年六十岁退休为止,久松一直在母校京都大学教授禅与佛学,并且经常在妙心寺跟引起了五十年代欧美禅宗热“Zen Boom”的学者铃木大拙讨论哲学和禅与佛学。1958年创立FAS协会,推进海外的“FAS禅”(久松禅)活动,力图确立与推广禅本身超越历史、文化、国族的精神。

1957年至1958年年间,久松真一应聘到哈佛大学讲学,并且旅游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与新教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与鲁道夫·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哲学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犹太教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心理学家荣格(Gustav Jung)等学术名流结识,并且进行对谈与思想交流,名噪欧美学术界,“久松禅”也借此机缘大大流传。

1980年,久松真一折世,享耆寿九十岁。

在二战末期,有一群京都大学的学生(包括阿部正雄在内)反省战争的问题,当时有很多学生被征召入伍,参加战争,他们对战争有怀疑和抗拒,对战争带来的恶果例如身体上的伤残和死亡感到震栗,认为不是生命应有的存在方式,希望“超克生死、悟得大道”。这些学生后来在1944年将京大佛教青年会解散,并另创京都大学学道道场,邀请久松向他们作出指导。这些会员之中有几名后来成为著名学者,包括在国际佛教学界推动禅学研究而活跃的《禅与西方思想》(Zen and Western Thought)一书的作者阿部正雄。学道道场后来脱离京大团体,成为“久松禅”道场。战争结束后,道场容纳及开放给不同国籍、年纪、见解、角色的求道者,在1960年将道场改称为FAS协会。

FAS协会的名称是由三个英语名辞形成:

久松认为认为禅道修行者应进一步抱着解决人类精神痛苦与危机的一大悲愿,站在“全人类”立场,去让“无相的自己”在从现在过渡到未来的“超历史的历史”意义的现实世界之中,创造地发挥它的机用,建设世界历史以及一个真实和快乐的世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久松认为传统的禅修方式(例如过度强调端坐之类)必须有所调整改变,而采用了适应FAS三大方面精神发展的新禅修和新生活。同时FAS协会必须强调集体力量与人和的重要性,设法推进海外的“FAS禅”(久松禅)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禅籍研究与出版,并献身于禅美术、茶道等等禅文化的现代化创造与发展。

由于受到铃木大拙的无数著作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对于禅的印象和理解多认为它不可言传,具有感受性与神秘主义的倾向,认为只有经过特别的仪式,才能臻至禅的境界。久松真一认为,若要欣赏禅画,必须在真正体会禅意之后才能实现,他在其著作《禅与美术》一书中列出禅画的七大特色,并透过这些特色分析日本的绘画、工艺、建筑,从而阐发作品中的禅意: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专门研究艺术历史的教授格雷戈里·莱文(Gregory Levine)认为,这样的讨论方式,使得西方对于禅的理解无法进入历史与社会面向,而且历史上的人物也并非以久松真一提出的理论看待作品。认为这种讨论方式的风行,使得现代世界多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过去的历史,因而看不见时空背景的特殊性。

相关

  • HCT血细胞比容(德语:Hämatokrit,英语:hematocrit 源于希腊语: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 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血球容积比、血容比,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
  • 顺乌头酸酶结构 / ECOD顺乌头酸酶(英语:Aconitase,简称为乌头酸酶,EC 4.2.1.3)是一种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柠檬酸通过顺乌头酸中间步骤立体专一性可逆异构化为异柠檬酸的酶,这是一个非氧化还原
  • 14发现之旅丛书书目列表是法国加利玛出版社推出的《Découvertes Gallimard》系列丛书中译本一览表。繁体中文版由台湾时报文化首发于1994年,至2006年共出版81册。Découvertes
  • 原子簇原子簇(英语:clusters),在物理学中,术语“簇”是用于表示多原子的小粒子。卢嘉锡将“clusters”译为“原子簇”,将“Cluster Compound”译为“原子簇化合物”,而把“Transition Met
  • 拉伊族拉伊族,是尼泊尔一个古老的藏缅语系民族,克拉底人的一部。他们分布于尼泊尔东部,印度锡金和大吉岭。在2001年,他们人口有635,751人。他们可能是远古时期从东方经缅甸北部和阿萨
  • 舛部舛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三十六个(六划的则为第十九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舛部归于六划部首。舛部只以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
  •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巴洛克(Baroque)词语来源说法不一。德国文学批
  • 唐纳德·雪利唐纳德·沃尔布里奇·“唐”·雪利(英语:Donald Walbridge "Don" Shirley,1927年1月29日-2013年4月6日)是一名美国古典、爵士乐钢琴家和创作家。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兴起时,谢尔
  • 乔治·阿甘本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年4月22日-),意大利当代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以其探讨例外状态(英语:State of exception)(State of exception)和牲人()的著作闻名。阿甘本任教于威尼斯
  • 小圣詹姆斯岛小圣詹姆斯岛(英语:Little Saint James)是美属处女群岛的一个私人岛屿,位于圣托马斯岛海岸不远的地方,属于圣托马斯岛东区(英语:East End, Saint Thomas, U.S. Virgin Islands)。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