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亚乌什·卡斯拉伊

✍ dations ◷ 2025-11-24 09:22:25 #诗人,伊朗,伊朗文化,伊朗诗人

瑟亚乌什·卡斯拉伊(波斯语:سیاوش کسرائی‎ )(1927-1996)是一位伊朗左翼诗人、文学评论家与小说家。因支持伊朗人民党于1983年后流亡海外,晚年不再主理政治事务。自1957年发布第一部作品以来笔耕不辍,并常发表针砭时弊的评论。他在作品中用现代诗歌语言重新演绎了波斯民间故事与英雄史诗,于伊朗现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瑟亚乌什·卡斯拉伊1927年生于伊斯法罕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公务员家庭,童年时随家人迁往德黑兰,随后在阿拉伯学校接受初等教育。中学时期先后入学军事学院 (‎)和帝都工学馆(英语:Dar ul-Funun (Persia)),1950年在德黑兰大学法学系毕业并在军校服完兵役。之后几年里,他志愿参与了杜鲁门第四点计划下设立的伊朗健康合作机构(英语:the Iranian Health Cooperation Agency)的工作,并主办了机构下属的两份期刊《里海公共卫生》(‎)和《生活与健康》(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他开始了公务员生涯,在政府管理城建和住房的部门供职,先后任职于伊朗住房银行、住房办事处以及城市与住房部。1972年左右,他因政治压力被迫离职,转而为贝赫沙赫尔工业集团担当首席书记员(chief copywriter),并兼职在德黑兰和扎黑丹的大学间讲授文学。

卡斯拉伊在中学时代活跃于一个民族主义青年社团,其中成员包括达日乌什·弗洛哈(英语:Dariush Forouhar)和莫森·裴泽施普尔(英语:Mohsen Pezeshkpour),并在1948年加入了伊朗人民党,1953年摩萨台政变下台后他曾短暂入狱。他也是伊朗作家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同时在协会存续的首四年中(1968-1971)被选举为协会理事。在1977年,他参与了歌德学院在德黑兰主办的为期数天的晚间读诗活动,这场活动聚集了前伊朗伊斯兰革命时代的诸多持不同政见者。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随着政治局势的定型,对人民党及其同情者的镇压迫使卡斯拉伊在1983年流亡海外,他先前往喀布尔暂居至1987年,之后又辗转至莫斯科,最终在1995年迁往维也纳,并在此逝世。

1986年,他在海外活动的人民党组织选举中获选为政治部委员,2年后辞职,并在1990年起卸下所有政治职务。1995年,他的最后一部著作《莫什耶·佐客》(‎)出版,这首长诗以其沉郁的基调流露出他个人对自己几乎投入自己一生的未达理想的哀悼与失望,以及感时伤势的故国惆怅。导演沙汗·亚德格里(Shahrokh Yadegari)将该部作品融合菲尔多西的民族史诗《列王纪》改编为了多媒体现代波斯语舞剧《血石》(英语:),2015年在北美公演。。

卡斯拉伊经常参与社交活动,根据他身边人的印象,他性格合群,有着很好的人脉,且本人十分注重私人的友谊与团体的团结。他和许多文化名人有着私交,诸如伊拉·阿弗沙(英语:Iraj Afshar)、阿迈哲扎·阿马蒂(英语:Ahmadreza Ahmadi)、H.E·萨耶(英语:Hushang Ebtehaj)(H. E. Sayeh)、M.E·巴斤(英语:Mahmoud Etemadzadeh)(M.E.Behazin)、芙娄·法罗扎德(英语:Forough Farrokhzad)、莫特扎·凯凡(英语:Morteza Keyvan)、纳德尔·纳德普尔(英语:Nader Naderpour)、沙汗·迈斯克布(英语:Shahrokh Meskoob)、费雷敦·莫什利(英语:Fereydoon Moshiri)、巴耶姆·优尼斯(英语:Brayim Younisi),以及尼玛·尤什基(英语:Nima Yooshij)。在家或办公室举办的开放私人沙龙对1960-1980这段时间的卡斯拉伊来说几乎是必需的日常。

卡斯拉伊的作品最初是以下列的分集形式发表或出版的(其中2003a是整编合集,既有先前发表过的也有未发表的遗作,而2003b则均为未发表遗作)

除了1967a是一本童书,1975是文学评论,2003a是合集,其余均为诗歌或诗集。卡斯拉伊全集8开本于2005年在德黑兰出版,题为《向阳之声》(‎)。

《神射手阿拉什》使卡斯拉伊初获声名,阿拉什在传说中是曼努黑尔(英语:Manuchehr)王帐下的勇士,他用注入自己全部生命的一箭射向遥远的边界换来了波斯和邻国之间的和平以及自己惨烈的牺牲。卡斯拉伊的这首长诗首次用史诗体写尤什基式(英语:Nima Yooshij)诗歌,从更广义的层面上讲,它也是第一首史诗题材的伊朗新诗。卡斯拉伊将这首诗献给1958年初被处决的左翼活动家坎索罗·路扎贝(英语:Khosro Roozbeh)。

《莫什耶·佐客》可以说是镜像版本的《神射手阿拉什》,这也是一首以新诗语言写就的史诗体诗歌,类似于《列王纪》中罗斯坦和索哈卜(英语:Rostam and Sohrab)的悲剧,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失落和迷惘的故事。卡斯拉伊在诗歌的序言中写道

善良的人啊,他们的错误都来自于行事的依据是那些源自美好期许的一时冲动,却不会过多地考虑那些积淀已久的知识所指示着他们的,为什么呢,要夜行着,走到毁灭的边缘。

卡斯拉伊的部分诗作(包括《神射手阿拉什》等)被选译进《伊朗现代新诗精选》中,穆宏燕编译,华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 ISBN 9787801426369


伊朗民间故事(英语:Iranian folklore)

相关

  • 泰奥弗拉斯托斯泰奥弗拉斯托斯(希腊语:Θεόφραστος,转写:Theόphrastos,也称提奥弗拉斯特,约前371年-约前287年),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先后受敎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来接替
  • 汉考克县汉考克县(Hancock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县。面积1,240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076人。县治斯巴达(Sparta)。成立于1793年12月17日,以
  • 通讯软件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种透过网络进行实时通信的系统,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的传递文字消息、文件、语音与视频交流。通常以网站、电脑软件或移动应用程
  • 性腺动脉性腺动脉(gonadal artery)是二组动脉的通称,这两组都是由腹动脉(英语:Abdominal aorta)分支到生殖腺的动脉。具体来说,性腺动脉可以是以下这些动脉:
  • 波茨坦协定《波茨坦协定》(Potsdam Agreemen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后有关德国占领与重建问题的一项协定。该协定于1945年8月2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由苏联、美国和英国三方共同
  • 周俐葳周俐葳(Crawdia Chou,1990年9月16日-),台湾女艺人、演员。2015年作为歌手毕书尽MV《Love More》的女主角而打开知名度;2016年出演《大人情歌》中华可欣一角,活泼生动调皮的演技,深受
  • 罗密欧·达莱尔罗密欧·安东尼厄斯·达莱尔 OC, CMM, GOQ, MSC, CD(法语:Roméo Antonius Dallaire,1946年6月25日-),加拿大国会上议院议员、人道主义者、作家、退休将军,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期间联
  • 神探飞机头《神探飞机头》(英文:)是一部1994年始上映的美国喜剧电影。由汤姆·沙迪亚克导演,主演为金·凯瑞,其他主要演员包括柯特妮·考克斯、肖恩·杨、汤恩·洛克、丹·马里诺等。《神探
  • 李汶翰2014年10月16日,​6年前​(2014-10-16)( 韩国) UNIQ2014年11月25日,​5年前​(2014-11-25)( 中国大陆)李汶翰(1994年7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大陆流行乐男歌手、演员。2014年10
  • 娜扎宁·马哈巴德·法得希娜扎宁·马哈巴德·法得希(Nazanin Mahabad Fatehi,波斯语:نازنین فاتحی,(1987年-),一位18岁的伊朗库尔德族少女。因刺死一名据她宣称企图强暴自己及其15岁表妹的歹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