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

✍ dations ◷ 2025-11-10 14:40:39 #油棕
油棕(学名:Elaeis guineensis)又名非洲油棕、油棕榈、油椰子,是棕榈科油棕属的一种,原产于西非,分布范围为安哥拉至冈比亚的西非地区,被引入至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属于产油经济作物,主要用于生产棕榈油。原生于西非及西南非,种名中“几内亚”(Guinea)是指介于安哥拉与冈比亚间之地带,而非现在使用几内亚名称之国家。目前广泛种植于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苏门答腊、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等地。野生非洲油棕树为单茎,高可达20米。羽状叶,开许多簇状密生小花,花为三萼三瓣。果实在开花6个月后成熟,簇生于短枝上,单个果实呈卵圆状,长约4厘米,成熟时为黑色,基部为红色。果肉和果核均含有大量油脂。单株树的产果量为2至12簇不等,随树龄增长而逐年增加,每簇重15至25千克。原产于西非。作为观赏植物在1870年引入新加坡的植物园。1911年开始在非洲商业栽培。1917年开始在东南亚商业栽培。至1954年,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已占全世界的31.2%(由于油棕引入亚洲后果仁变小,因此果仁油产量只占全世界的9%),尼日利亚和比属刚果的产量则占世界产量的34.7%和22.4%。1995年,马来西亚宣布它生产了全世界55%的棕榈油。2008年,世界种植面积1,120万hm2,其中印尼为500万hm2,产量1,980万吨;马来西亚390万hm2,产量1,780万吨。2018年印尼产量翻倍到4,000万吨;马来西亚微升至1,90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3成。印度、欧洲和中国占2018年总进口的46%比重。目前实行经济栽培的几乎都是非洲油棕及其杂交种,其同属近亲美洲油棕(E. oleifera)由于产油量低,因此甚少做为经济作物种植,但两者的杂交种则被栽培种植,以抵抗某些疾病。年均温度在摄氏18℃以上,温度不可有大幅度变化.若雨季只有8个月左右,年降雨量需要1500毫米,2500毫米以上的年降雨量更佳.如果降雨能平均地分配于全年,则在年降雨量1200至1300毫米的地区也能栽培。油棕喜好阳光,雨季不可太长.油棕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可以生长于不适宜栽培可可、咖啡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砂质淋溶土上。但在厚而肥沃的壤土或冲积土上的产量会更高。波状起伏,排水良好的地形最佳.选择优良的种子,在装有泥土的塑料袋中培养约9个月.清除园地,栽种9个月大的幼苗。油棕不需要加以照料,施放肥料,但如果加以人工干涉的话,可以对其树高加以控制(以利采摘),并可促使结实期提前到来。与散落栽培、不加照料、不放肥料的油棕相比,专业种植园中的油棕单株产油量可以提高9倍。油棕从种到园地算起,2年后就开始有收获.果实成熟时颜色为橙红色,一大堆簇生在一起,若果实生在不高于地面十尺处用带柄凿子收割,若高于地面十尺用一种长柄的镰刀收割果实.收割后的果实为了防止质变必须两天内送到加工厂提取棕油.西非地区传统的棕榈油提取方法是先将果实捣碎、煮熟,破坏其果肉内的脂解酶,再加热后即可取下析出的凝皮状油脂。这种方法可以提取果实内50%至55%的油脂,称为“软式加工法”。后来对这种方法加以改进,加入酵母并用沸水煮,利用更高的温度提取更多(可达65%)的油脂,这一方法被称为“硬式加工法”。这两种方法都只能提取果肉内的油脂。欧洲人引入榨油机以及汽油溶脂等方法后,油脂提取率升至90%以上。油棕的果仁和果壳纤维富含油脂,可以提取果仁油和囊果被油,但其成分与果肉中所含油脂不同。油棕是油料作物种产油量最高的一种,经济种植平均每公顷产油约1吨。棕榈油中含有胡萝卜素,因此颜色较深。其成分包括43%的饱和脂肪酸、43%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和13%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和其他元素。由于其果实含油量甚高,因此被许多动物食用,甚至包括两种食肉鸟类——秃鹰和鹞。在非洲,人们取果仁油作为日用烹饪油。在食品工业上,果肉油为常见的食用油;果仁油被用于制造人造黄油、巧克力、雪糕和食用油脂;次产物果仁渣饼可用作饲料。特别注意的是,油炸即食面是必须用棕榈油;除食品用途外,果肉油亦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肥皂、香皂、蜡烛、清洁剂、润滑油、甘油、颜料、化妆品、发膏、铁器防锈剂及汽车燃料等工业制品原料。果壳可用来作燃料及铺油棕园内的路.棕油可提炼维生素、蛋白质、抗生素等。2004年,棕榈油的产量与国际贸易量超过大豆油和菜籽油,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沙巴斗湖的油棕栽培马来西亚的油棕园结果果实棕榈油

相关

  • 链型植物轮藻门 有胚植物链型植物(英语:Streptophytina)是植物中的一大类群,包括轮藻门(广义上的轮藻)和有胚植物(现存的陆生植物:苔藓维管植物)两大类。
  • 小支气管小支气管是空气由鼻或口到肺的肺气泡之间的通道,而分支下层不再包含软骨或腺体。小支气管是支气管的分支。小支气管具有微丝血管。Template:Lower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
  • 单细胞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及繁殖等活动。地球上最早
  • 汉斯·李普希汉斯·李普希(荷兰语:Hans Lippershey,1570年-1619年9月),或称作约翰·李普希(Johann Lippershey),德国-荷兰眼镜制造师与发明家。因最早申请望远镜的专利而闻名于世,但现时仍未清楚他
  • 麦可·阿廷迈克尔·阿廷(Michael Artin,1934年6月28日-),是一名美国数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退休教授。他因代数几何的贡献 而被视为在其领域的杰出教授之一。阿廷出生于德国汉堡市,并在
  • 斑猫详见内文斑猫(学名:Felis silvestris)或称野猫或山猫,是一种小型猫科动物,原生于欧洲地区、亚洲西部,以及非洲。斑猫会猎捕小型哺乳类、鸟类,或是其他体型相仿的动物。斑猫可分为多
  • S01A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S01(Ophthalmologicals)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
  • 续三通续三通,是《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这三部书的总称。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翰林学士宋白奉诏撰《续通典》,次年即编成,凡200卷。明代王圻撰成《续文献通考》。
  • 江淮官话江淮官话,又称宁白、下江官话、下江话、江淮话、江北话、淮语,南方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话在词汇、音韵、语法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较大差异,最大特色就是江淮官话完
  • 奖赏系统犒赏系统(英语:reward system)是一组神经结构,旨在维护动机显著性(英语:incentive salience)(也就是动机、需求、喜好等)、联想学习(主要依靠增强和古典制约)和正面情感(英语:Positive 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