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拿巴主义

✍ dations ◷ 2025-11-04 07:30:28 #波拿巴主义

波拿巴主义(法语:Bonapartisme; 英语:Bonapartism)是由拿破仑·波拿巴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产生的政治意识形态。这个词后来被用来指那些希望恢复波拿巴王朝及其政府风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波拿巴主义者是在19世纪的法国积极参加或倡导保守主义、君主主义和帝国主义政治派别的人。

拿破仑之后,这个词被应用于在雾月政变中夺取政权的法国政治家,他们在执政府以及随后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及法兰西第二帝国中参政。波拿巴主义者希望在波拿巴家族,即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一世)和他的侄子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三世)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帝国。

基于拿破仑·波拿巴的功绩,马克思主义者和列宁主义者使用波拿巴主义为一种政治修辞。卡尔·马克思是雅各宾派和法国大革命的门徒,也是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的同时代评论家。他使用波拿巴主义一词,指涉反革命军官从革命者手中夺取权力,并利用有选择的改革来收买群众的激进主义。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认为,波拿巴主义者保留、掩饰了少数统治阶级的权力。他认为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都以这种方式腐败了法国的革命。马克思在1852年撰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提供了这一定义和分析。《雾月十八日》,他敦促人们注意“历史现象”的重复性,最终浓缩成为一句格言:“历史总是重复上演,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

托洛茨基在《被背叛的革命(英语:The Revolution Betrayed)》中使用“波拿巴主义”一词,去描述工人国家如何被官僚专制窃占,最终成为堕落的工人国家。托批评斯大林为苏维埃波拿巴主义。

相关

  • 卡尔文途径卡尔文循环(英语:Calvin cycle,或简称卡氏循环,又译作开尔文循环)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梅尔文·卡尔文、安德鲁·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 3 人发现。梅尔文·卡尔文于1961年
  • 吉奥克威廉·弗朗西斯·吉奥克(William Francis Giauque,1895年5月12日-1982年3月28日),美国化学家,1949年因对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表现出的性质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在加州大
  • 巫师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巫觋是指能运用超自然力的人,通称巫。说文解字:“能斋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男性称为.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
  • 店村站店村站(朝鲜语:점촌역/店村驛  */?)是位于韩国庆尚北道闻庆市店村洞的一个车站,属于庆北线。
  • 平滩镇平滩镇可以指:
  • 回忆录回忆录(memoir,源自法语“mémoire”及拉丁语“memoria”,意指“记忆”或“回想”),是一种具有历史及文学性质、由记忆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该种作品通常以第一人称叙述书写,且是
  • 柏德范柏德范全名阿尔方斯-路易斯·波艾特威(法语:Louis-Alphonse Poitevin,1819年-1882年),法国化学家、土木工程师、摄影先驱。1856年,他发现了重铬酸盐明胶的光敏特性,并发明了光刻和珂
  • 波尔菲里奥·鲁维罗萨波尔菲里奥·鲁维罗萨·阿里萨(西班牙语:Porfirio Rubirosa Ariza,1909年1月22日-1965年7月5日),多米尼加外交官、赛车手、军人,拉斐尔·特鲁希略的支持者。1931年,鲁维罗萨在一处俱
  • 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的格奥尔格·路德维希王子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的格奥尔格·路德维希王子 (1719年3月16日– 1763年9月7日)是普鲁士中将和俄罗斯帝国的陆军元帅 。 他是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的奥伊廷王子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的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和他的妻子巴登-杜拉赫的阿尔贝蒂娜·弗雷德里卡(英语:Albertina Frederica of Baden-Durlach)最小的儿子 ,瑞典国王阿道夫·腓特烈的弟弟。他于1741年加入普鲁士军队,并于1744年被任命为少将。在七年战争期间,他在陆军元帅汉斯·冯·列瓦尔德的指挥下服役,并在那里他被提升
  • 奥马尔·巴沙尔奥马尔·巴沙尔(阿拉伯语:عمر بشير‎,1970年-),伊拉克裔匈牙利音乐家。奥马尔·巴希尔系197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父亲是乌德琴演奏大师穆尼尔·巴希尔(Munir Bashir),母亲是匈牙利人。他的叔叔是著名音乐家贾米勒·巴沙尔(Jamil Bashir)。5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乌德琴。奥马尔·巴希尔共发布了20张CD。他的专辑疯狂的乌德琴在2010年EMI由唱片公司发布的。他已经发布的专辑按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