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比较文化

✍ dations ◷ 2025-08-02 01:51:32 #欧洲历史著作,日本史书,安土桃山时代文化,16世纪书籍

《日欧比较文化》(,日本语译名‘日欧文化比较论’),16世纪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1532年-1597年)所撰。路易斯·弗洛伊斯于1562年到日本传教,居住数十年,熟悉日本文化,这部著作就是他把日、欧两地文化作比较研究后写成的小册子,是为研究当时日本民族、思想、宗教、风俗、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原书用葡萄牙文写成,现今有德文、日文、中文等语言译本。

路易斯·弗洛伊斯为葡萄牙人,16岁加入耶稣会,早年渡海到印度果阿,接触过日本基督教徒及曾赴日传教的传教士,使他产生了到日传教的兴趣。

路易斯·弗洛伊斯于1562年先到日本北九州地区传教,其后曾走访京都、大阪等地,谒见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重要人物。路易斯·弗洛伊斯喜欢把他的所见所闻,写成长篇报告。他的著作,有大部头的《日本史》,以及这部《日欧比较文化》(成书时间为1585年)。

路易斯·弗洛伊斯到日本传教后,发现此处与欧洲人的生活习惯相差悬殊,于是就把各种相异之处,逐条分类列出,以作对照。他在书中的《自序》提到:

《日欧比较文化》的内容如下:

中国学者范勇、张思齐认为,《日欧比较文化》中既大量而有系统的记述,有助了解日本在16世纪安土桃山时代及之前的固有文化,让人们研究思考日本现有文化的演变过程,及其适应世界形势的民族性。

范勇、张思齐又指出,人们把日本归入“儒家文化圈”,但郤忽略了中国儒家文化和日本儒家文化的本质是有所分别,这就是日本儒教的主要范畴是“忠”,而非“仁”。例如中国儒教认为臣下要用“仁”的原则来事君,而日本儒教则认为臣下要为主君奉献一切,以及特别提倡勇气,这在《日欧比较文化》里都有所反映。

《日欧比较文化》把16世纪日本及欧洲文化的面貌,提供了一个比较研究的基点,让人们可从中窥探东西方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加深对两种文化的了解。

《日欧比较文化》于1585年写成后,竟数个世纪没有刊行,直至1946年,学者约瑟夫·弗郎茨·休特(Joseph Franz Schutte)在西班牙马德里市历史科学院发现路易斯·弗洛伊斯亲笔草稿,他对之作过考证研究,并在原书的葡萄牙文原文旁加入德文译文,于1955年出版,题为""。其后,又出现日本语译本。在中国方面,则有范勇、张思齐的中文译本。

相关

  • 约翰·肯德鲁约翰·肯德鲁爵士,CBE,FRS(英语:Sir John Kendrew,1917年3月24日-1997年8月23日),英国生物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17年出生于英国牛津。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
  • 均三甲苯均三甲苯(mesitylene),又名1,3,5-三甲苯、艹+米,分子式C9H12,是苯环上三个氢对称地被三个甲基取代而得到的芳香烃。用硫酸处理丙酮后蒸馏(发生羟醛缩合反应),或者将丙炔在硫酸作用下
  • 歌谣曲日本音乐所称之“歌谣曲”,指的是日本流行音乐的一个种类。但根据情况的不同,有几个不同的意义被使用,大概有以下诸些定义。广义上,凡有日本歌词的流行音乐(演歌、J-POP都算)大部
  • 弹性 (物理学)在物理学中,弹性(来自希腊语ἐλαστός“可塑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时变形,并且当该外力解除时恢复其初始形状的能力。 固体物体受到外力时将变形。如果材料是弹性的,当这些
  • 石墙树石墙树,又称古墙树或石涧榕,是指从石墙缝中长出来的树木。早期的石墙由于石块之间有缝,因此榕树等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就会从石缝中长出苗来。这些树苗虽然长在路旁的石墙上,但由于
  • 招魂 (电影)《招魂》(英语:)是一部2013年上映的美国超自然(英语:Supernatural fiction)恐怖片,由温子仁执导,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由维拉·法梅加、帕特里克·威尔森、荣·利文斯通与莉莉·泰勒
  • 盟创科技盟创科技(英文名称:MitraStar Technology Corp.),网络通信设备代工设计生产公司,总部位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为 合勤投资控股(3704)全资子公司。盟创科技专注于移动宽频、下世代网
  • 刁斗刁斗(1960年-),本名刁铁军,辽宁沈阳人,中国当代作家。
  • 纳卡卜纳卡卜(Naqaab)是2007年宝莱坞制作的惊险剧情影片。主要演员为:波比·德奥利(Bobby Deol)和阿克夏·库马(Akshaye Khanna),担任女主角的是前模特儿、电影新人乌沃瓦什·沙马(Urvashi
  • 淀城之战淀城之战,是天正元年织田信长派遣木下藤吉郎、细川藤孝攻击三好氏的淀城,城主岩成友通战败身亡,淀城遭到织田氏攻陷。织田信长在槙岛城之战后放逐了将军足利义昭,接续派出木下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