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比较文化

✍ dations ◷ 2025-08-26 08:15:50 #欧洲历史著作,日本史书,安土桃山时代文化,16世纪书籍

《日欧比较文化》(,日本语译名‘日欧文化比较论’),16世纪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1532年-1597年)所撰。路易斯·弗洛伊斯于1562年到日本传教,居住数十年,熟悉日本文化,这部著作就是他把日、欧两地文化作比较研究后写成的小册子,是为研究当时日本民族、思想、宗教、风俗、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原书用葡萄牙文写成,现今有德文、日文、中文等语言译本。

路易斯·弗洛伊斯为葡萄牙人,16岁加入耶稣会,早年渡海到印度果阿,接触过日本基督教徒及曾赴日传教的传教士,使他产生了到日传教的兴趣。

路易斯·弗洛伊斯于1562年先到日本北九州地区传教,其后曾走访京都、大阪等地,谒见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重要人物。路易斯·弗洛伊斯喜欢把他的所见所闻,写成长篇报告。他的著作,有大部头的《日本史》,以及这部《日欧比较文化》(成书时间为1585年)。

路易斯·弗洛伊斯到日本传教后,发现此处与欧洲人的生活习惯相差悬殊,于是就把各种相异之处,逐条分类列出,以作对照。他在书中的《自序》提到:

《日欧比较文化》的内容如下:

中国学者范勇、张思齐认为,《日欧比较文化》中既大量而有系统的记述,有助了解日本在16世纪安土桃山时代及之前的固有文化,让人们研究思考日本现有文化的演变过程,及其适应世界形势的民族性。

范勇、张思齐又指出,人们把日本归入“儒家文化圈”,但郤忽略了中国儒家文化和日本儒家文化的本质是有所分别,这就是日本儒教的主要范畴是“忠”,而非“仁”。例如中国儒教认为臣下要用“仁”的原则来事君,而日本儒教则认为臣下要为主君奉献一切,以及特别提倡勇气,这在《日欧比较文化》里都有所反映。

《日欧比较文化》把16世纪日本及欧洲文化的面貌,提供了一个比较研究的基点,让人们可从中窥探东西方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加深对两种文化的了解。

《日欧比较文化》于1585年写成后,竟数个世纪没有刊行,直至1946年,学者约瑟夫·弗郎茨·休特(Joseph Franz Schutte)在西班牙马德里市历史科学院发现路易斯·弗洛伊斯亲笔草稿,他对之作过考证研究,并在原书的葡萄牙文原文旁加入德文译文,于1955年出版,题为""。其后,又出现日本语译本。在中国方面,则有范勇、张思齐的中文译本。

相关

  • 恙虫东方体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是恙虫病的病原体。其种小名“tsutsugamushi”源自于日语“つつがむし”,为日本汉字“恙虫”和“病”两字的发音。恙虫东方体的自然病媒
  • 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英语:Mycenaean Greece 法文: Civilisation mycénne,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这是古希腊青铜器时代
  • SnSsub2/sub二硫化锡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俗称“金粉”,常用作金色的涂料。二硫化锡可由锡和硫在碘的存在下直接化合得到,反应需要加热: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硫化氢通入锡(IV)盐或锡(IV)酸盐溶液,沉
  • 在视频领域,电影、电视、数字视频等可视为随时间连续变换的许多张画面,其中帧是指每一张画面。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帧(英语:frame)是一个包括“帧同步串行(英语:frame synchroni
  • 加斯科内德河加斯科内德河(英语:Gasconade River)是一条位于美国密苏里州中南部的河流,长约280英里(450千米)。加斯科内德河起源于赖特县哈特维尔奥沙克山东南麓,向北偏东北方向流经拉克利德县
  • 传记片依据真人真事改编,并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一般剧情片不同的是,在情节上依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描绘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但在部分细节上可以有所取舍、
  • 法兰西学院传记奖法兰西学院传记奖创建于1987年,每个年度颁发一次。可能授予一个或多个传记作者。
  • 九尾龟 (小说)《九尾龟》,又称《四大金刚外传》,《嫖界醒世小说》,清代狭邪小说,作者张春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尾龟》首次刊行于《上海画报》,前后连载四年,家喻户晓。宣统三年(1911)八月,全
  • 博莱雅博莱雅(缅甸语:လက်ျာ၊ ဗိုလ်,英语:Bo Let Ya,1911年8月30日-1978年11月29日),缅甸的军官,“三十壮士”之一,曾担任过缅甸国防军统帅和缅甸副总理。
  • 真岛健三郎真岛健三郎(日语:真島 健三郎/ましま けんざぶろう ,1873年-1941年),生于日本四国岛北部的香川县,为隶属日本海军的一名结构技师,亦为日本钢筋混凝土构造之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