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特鲁德·鲍登维沙

✍ dations ◷ 2025-08-02 21:23:01 #奥地利女舞者,奥地利犹太人

格特鲁德·鲍登维沙(Gertrud Bodenwieser, 1890年2月3日出生于维也纳;1959年11月10日逝世于悉尼),是一名舞蹈员、编舞者、舞蹈老师和表现派舞蹈的先驱。

她是西奥多和玛丽亚·邦迪这对富裕犹太夫妇的女儿,以“格特鲁德·鲍登维沙”的化名开始她的舞蹈生涯,并在维也纳成名。鲍登维沙的芭蕾舞团风格是古典芭蕾,这种舞蹈受到观众、评论家和青年学生欢迎。她的灵感癞子艾莎道拉·邓肯(Isadora Duncan)和露丝·圣·丹尼斯(Ruth St. Denis)的工作。她最成功的表演之一是‘妖机’,一种看起来像是一群舞者变成一台机器的特殊舞蹈表演。

格特鲁德·鲍登维沙被维也纳的音乐和行为艺术学院任命为教授。她在音乐厅的地下室建立她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她的学生散居欧洲各处,形成‘鲍登维沙舞蹈团’。

她的舞蹈作品‘路西弗的面具’,描述阴谋、恐怖和憎恨是政治极权主义的化身,作品在不祥时期因具象体现而著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格特鲁德·鲍登维沙在1938年和极少数学生一起逃到了哥伦比亚,在那里为了庆祝波哥大建市400周年,她进行了一场表演,观众足以塞满一座斗牛竞技场。后来她移民到澳大利亚,在悉尼从事舞蹈教学。她培育出了澳大利亚最杰出的一些编舞及舞蹈员,其中包括阿妮塔·尔德勒(Anita Ardell),基思·贝恩(Keith Bain)和玛格丽特·查普尔(Margaret Chapple)。

相关

  • 嗜中性球中性粒细胞(英语:Neutrophil 或 Neutrocyte,或全称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亦称嗜中性粒细胞或嗜中性多核球,是血液白细胞的一种,也是哺乳动物血液中最主要的一种白细胞。中性
  • 阿拉伯可以指现代国家:可以指地名:可以指人种、语言等:可以指历史上的国家或地区:可以指政治思想:
  • 遗传污染基因污染(英语:Genetic pollution)指对原生物种基因库非预期或不受控制的基因流动。长期以来,保护生物学以及自然保护提倡者用基因污染这一术语来形容从家养的、野生的、非本土
  • 光密度当大部分光经过一个样本时,部分光会被吸收。在光谱学,透光率 T {\displaystyle {\mat
  • 斑羚斑羚(Naemorhedus goral)是栖息在喜玛拉雅山细小、毛发粗糙及圆角的斑羚属。斑羚长95-130厘米,重35-42公斤。它们是灰色或灰褐色的,脚呈黄褐色,喉咙较为淡色,沿脊骨有一道深色斑纹
  • 诸圣相通诸圣相通(拉丁语:communio sanctorum)是一个基督教概念,天主教称为“诸圣相通功”,新教称为“圣徒相通”,指基督教会成员的精神联合,其中包括活人和死人,但不包括受诅咒的人。他们都
  • 金放鸣金放鸣(Fangming Jin),女,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二氧化
  • 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乌克兰语:Ігор Борисович Маркевич, 1912年8月9日-1983年3月7日),乌克兰指挥家,作曲家。两岁时就随家人移居到西欧,科尔托发现
  • 家长教师联谊会家长教师联谊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或译“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教师协会”、“家长教师会”)是由家长、教师和其他的学校工作人员组成的正式组织,旨在促进家长参与
  • 张黄江张黄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南部,是南流江右岸支流,发源于浦北县龙门镇大坡村大漏岭,蜿蜒向南流经龙门镇、张黄镇等地,于泉水镇江口汇入南流江。河长52.43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