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虫科

✍ dations ◷ 2025-07-09 22:08:13 #变形虫

变形虫科(学名:Amoebidae),又称真正变形虫科、阿米巴科,是变形虫界叶足亚门的一个科,最早由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埃伦伯格于1838年发表描述。本科的类群会形成接近圆柱状、顶端透明的伪足以司摄食,通常具有数个伪足。细胞中可能具有单一细胞核,也可能具有多个细胞核。核仁常分为数个片段。细胞质中具有许多结晶。

变形虫科过去曾被归入变形虫目(荷兰语:Amoebida)(Amoebida)。1987年,本科被归入叶足纲裸阿米巴亚纲(荷兰语:Gymnamoebia)的真变形目(德语:Euamoebida)(Euamoebida),同目还有甲变科(英语:Thecamoebidae)(Thecamoebidae)、哈氏科(英语:Hartmannellidae)(Hartmannellidae)、蒲变科(英语:Vannellidae)(Vannellidae)、拟变形科(英语:Paramoebidae)(Paramoebidae)与杆变科(英语:Vexilliferidae)(Vexilliferidae)等科。2001年,有学者指出变形虫科、哈氏科与胶丝目(英语:Leptomyxida)(Leptomyxida)为裸阿米巴亚纲的核心演化支,后来也有分子种系发生学的研究结果支持此观点,且发现有壳管状根足目(英语:Arcellinida)(Arcellinida)亦属于此演化支。2005年,一篇研究以核糖体DNA序列分析叶足亚门各类群的亲缘关系,结果将变形菌科与哈氏科归入新设立的Tubulinea(英语:Tubulinea)纲Tubulinida目。胶丝目与有壳管状根足目亦被归入Tubulinea纲中。

2009年的一篇研究显示本科的类群中,卓变形虫属可能不是单系群,该研究做出的演化树显示比卡罗来纳卓变虫()和变形虫属的物种还早分支。

大变形虫(英语:Amoeba proteus)

卡罗来纳卓变虫

哈氏科(英语:Hartmannellidae)

相关

  • FeI碘化铁(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I。碘化铁(I)不稳定,可以通过Fe(CO)2I的热分解得到。在高压(123~360 GPa)下,它的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4.257, b=4.256, c=4.262, α=100.9
  • 自由女神自由女神是取材于罗马神话中的自主神形象,象征自由。也有人认为她与传统神话并无什么关系,她是近代被用于代表自由这个理念的一个艺术形象。最著名的自由女神的艺术表现可见于
  • 害羞羞怯(英语:Shyness),也叫害羞,是在接近其他人时,所出现恐惧、不舒服、尴尬的感觉,这通常发生在处于新的环境或是和不熟悉的人相处时。害羞可能是自尊感较低的人格特质。害羞感若相
  • 泛甲壳动物泛甲壳动物(学名:Pancrustacea)是甲壳类及六足亚门的总称。这个分类与缺角类有矛盾,因缺角类只包含多足纲及六足亚门,并认为甲壳类是较为疏远的。截至2010年,泛甲壳动物已被广泛接
  • 寿宁话寿宁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东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寿宁县。在语言学中,寿宁话属闽东语福宁片(北片),以鳌阳镇的口音为标准口音,与福安话可以互通。寿宁话虽属闽
  • 巴布亚语系巴布亚诸语言(英语:Papuan languages)是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邻近地区流通,但不属于南岛语系的多种语言的集合。由于这个语系内有多达6000多种不同的语言,而语言间的差异又很大,有
  • 量子点显示器量子点显示器("Quantum dot display")是一种借由量子点(Quantum dot, QD)或半导体奈米晶体其之特殊光电性质可产生纯色之红、绿和蓝光之三原色以作为显示应用的技术。在于现今显
  • 潘金玉潘金玉(1914年7月21日-2010年10月24日),居住在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是台湾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的巴宰族耆老,也是全球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者。 族人尊称她为 tata(达达、巴宰语:
  • 朱迪矩阵朱迪矩阵(Judy array)是一个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学中的名词,是一种高性能、低内存消耗的数据结构,实现了关联数组的功能。与普通数组不同,Judy array可以是稀疏的,这一点更像是散
  • 甜酒甜酒(英语:Sweet wine),是一种酒的统称,其原料与制作方法多变,其共同特色是口味是甜的。在中国,可以被用来指甜米酒。在欧洲,可以被用来指甜点酒或是力娇酒。甜酒,通常可以被用来指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