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

✍ dations ◷ 2025-04-04 11:30:53 #林茂生
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学  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林茂生(1887年10月30日-1947年3月11日),字维屏,号耕南,外文拼音Lin Mosei。原籍大清帝国福建台湾省凤山县 (清治时期)东港,生于大清帝国福建台湾省台南府,1916 年取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文学士(东洋哲学专攻),1929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修习教育哲学),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位取得东京帝大文学士和第二位取得哲学博士(第一位为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刘明电)、第一位留美博士。曾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河边教堂(Riverside Church)彩色玻璃窗题写“上帝是爱”汉文。在台担任长荣中学教务主任、台南师范学校兼职、台北高等商业学校(今台湾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台南高等工业学校(今成功大学)教授、台南商业专门学校任教。战后协助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大学,自 1945 年 12 月,林茂生受聘为台大教授,并以校务委员身份代理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处理院务。在担任《台湾民报》社长期间,民报社论多次批评陈仪所主持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1947 年 3 月 11 日,于二二八事件中,被中国国民党武装人员带走秘密杀害。目前于台南市私立长荣高级中学校内设有纪念馆。林茂生出生自府城书香门第 ,其父林燕臣为清帝光绪年间秀才,母亲郭宽则是举人之女儿。自幼浸濡东西经典,亦习得一手好书法。基督长老教会曾于1889 年聘请林燕臣为府城医馆(后为新楼医院)宣教师教汉文及台语,而得以接触基督教。同年 9 月 11 日林燕臣由巴克礼牧师施洗入教,曾任台南长老教中学教务长、太平境教会长老、高雄州东港教会牧师、基督长老教会台湾大会议员、书记及议长、台南神学院教授等。林茂生 1908 年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京都同志社中学及京都第三高等学校。1915 年担任台湾留学生团体“高砂青年会”首任会长(后更名为“东京台湾青年会”),隔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专攻东洋哲学(东方哲学,主要是中国哲学),方向为“阳明学”(王阳明学说),曾发表〈王阳明の良知说〉两篇于《东亚研究》。学成归国后任长老教中学教务主任并教授英文,1917 年与清闽浙水陆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禄后裔王采蘩结婚。王采蘩毕业自日本冈山县津山高等女学校,为第一位留日台籍女学生,其兄王锺麟则是台湾文化协会理事及台湾民众党中央常委。林茂生曾在 1924 年,台湾文化协会于雾峰举行的夏季学校教授“西洋文明史”、“伦理哲学”等课。1920 年始任教于台南商业专门学校。1927 年受台湾总督府派赴美深造,拜教育哲学家杜威及孟禄门下,隔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再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台湾在美荣获哲学博士之第一人。其博士论文《日本统治下台湾的学校教育:其发展及有关文化之历史分析与探讨》(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 A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研究台湾自荷兰统治时期至日本统治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1930 年,归国任台北高等商业学校教授,1931 年始任台南高等工业学校教授德文、英文,兼图书馆主任。1941 年获得四等瑞宝章的叙勋。1945 年 10 月 25 日,林茂生在台北中山堂发表“庆祝台湾光复”演说。同年应国民政府台北帝国大学接收委员会主任委员罗宗洛之邀,出任接收委员,接收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台北帝国大学被国府接收后暂名国立台北大学,由五位原接收委员(罗宗洛、陆志鸿、马廷英、杜聪明、林茂生)和一位陈仪代表(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处长)组成校务维持委员会,12 月行政核定国立台湾大学校名,派罗宗洛任代理校长,身为校务委员的林茂生担任国立台湾大学先修班(原台北帝国大学预科)主任,同时代理文学院院长职务。另被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聘为教员甄选委员会委员 。除了校务外,林茂生创办《民报》且担任社长。11 月 18 日,林茂生在《民报》一版〈在日台胞救济办法 今晚九时林茂生广播〉中:“过去日本人压迫我们剥削我们侮辱我们这是很明显的事实,但是我们的态度,应当抱着憎其罪不憎其人的风度,......须取著‘勿使母亲哭’的态度才好。总之,我们要慎重说话,要慎重做事,这是我对同胞的一个希望。”,骚乱不止。1947 年林茂生辞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一职。二二八事变爆发,3月11日,林茂生遭两名持枪穿中山装者,称是台大校长有捎口信要他见陈仪,穿着睡衣自私宅挟带,从此失踪,估推为 3 月 11 至 16 日期间遭国府特务处决。据国府二二八事件调查委员杨亮功调查,陈仪当局却没有将大体交还家属,于 3 月 21 日改派林穆光接任台大先修班主任,24 日正式通知林茂生不用兼任先修班主任,26 日起文学院公文则不再由代理文学院院长职务的林茂生校务委员签收。中国统一联盟主席戚嘉林称,国府情报单位与蒋经国已经掌握林茂生与美驻台副领事葛超智接触证据。林茂生共有九名子女,其中长男林宗正为医学士,次男林宗义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士、东京大学医学博士,为脑神经科学及精神医学权威(1964 至 1969 年间执掌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项目,对精神分裂研究贡献颇钜)。幼子林宗光是美国德雷克大学历史学教授,女林咏梅期盼蔡英文总统推动“台湾正名”。林茂生 1912 年赴日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受当时井上哲次郎等日哲开康德以降德国观念论结合阳明学之风气所熏陶,于 1916 年发表论文两篇,以西哲笛卡尔与康德比较汉儒朱子与阳明学说,划下台湾哲学近代化的里程碑,甚早于中国当代新儒家代以新康德主义为儒家学说阐释。而林茂生以康德思想为阳明学比较,提出阳明学偏重直观、稍有独断的一元唯心论倾向外,也将阳明学良知说的道德主体界定于敬天、爱仁的中心思想 。林茂生自日学成归国后,担任台湾教育界要职,如台南长老教中学、台南师范学校等,旋即受总督府派任赴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拜杜威与孟禄门下,受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其博士论文,分析台湾近代受日殖民下之公共教育,可端见受杜威等著作影响,指日本近代教育虽助长台湾社会之进步,但应尊重启发台湾本身汉语文化的保留及其内在性,因此与当时日本殖民政府的皇民化政策有所扞格。受杜威教育哲学影响,林茂生就教育建构社群的主体性彰然若显。本列表列出林茂生先生的著作:

相关

  •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系一个对病毒进行生物学分类和命名并制定相关标准的组织。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制定了一套病毒
  • 清蛋白结构 / ECOD白蛋白(英语:Albumin)又称清蛋白,旧称胉,是属于球状蛋白的一种蛋白质,但并不是球蛋白。在人体内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在奶和蛋里也有白蛋白。人体内白蛋白
  • 山柰酚山柰酚(Kaempferol)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茶叶、西兰花、翠雀草、金缕梅、葡萄柚、抱子甘蓝、苹果等植物中植源性物质。山柰酚为黄色结晶体,熔点为276-278℃,微溶于
  • 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是一个小型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3.05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它改变了覆盖欧洲和美洲赤道地区的广阔煤炭森林。 这一事件可
  • 卡米耶·毕沙罗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PDE5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也称为PDE5抑制剂,是一种抑制第五型环磷酸鸟苷特异性磷酸二酯酶(英语:cGMP-specific_phosphodiesterase_type_5)对血
  • 谱名谱名,特指一个人在族谱上登记的姓名。“谱名”代表宗族地位与辈份,须依照宗族的惯例取名,谱名的一个字大多会由族谱规定。即所谓“字辈”。谱名与本名意义不同,很多人另有本名。
  • 红毛港飞凤寺坐标:22°35′06″N 120°20′32″E / 22.584989°N 120.342180°E / 22.584989; 120.342180红毛港飞凤寺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原位于小港区红毛港埔头仔,是当地角头庙。该寺
  • 裘氏紫褐牛肝菌裘氏紫褐牛肝菌(学名:Boletus violaceo-fuscus),或称紫褐牛肝菌、紫牛肝菌。菌伞阳面呈深紫色、平滑。湿时略带黏性。菌肉白色。菌柄圆柱型暗紫色、表面有白色网纹,基部膨大。夏
  • 军事占领军事占领(Military Occupation),亦称占领(Occupation),是指一国的领土的治权在战争中暂时转移到敌军(英语:Belligerent)的情形。军事占领是一种暂时的管理,无论持续多久都不能获得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