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哥什

✍ dations ◷ 2025-01-22 21:08:52 #比得哥什
比得哥什(波兰语:Bydgoszcz,德语:Bromberg,音译“布龙贝格”,拉丁语:Bydgostia)是波兰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巴达河和维斯瓦河之上,人口369,151人(2004年)。自1999年起该市是库亚维-波美拉尼亚省的首府,之前为比得哥什省(1947年-1998年)及再之前的波美拉尼亚省(1945年-1947年)的首府。比得哥什是比得哥什-托伦都市圈的一部分,托伦距离比得哥什45公里,整个都市圈人口超过600,000人。2004年9月比得哥什的医学院加入了托伦大学,成为大学于比得哥什的UMK医学团体。比得哥什是起源于一个称为Bydgoszcz的捕鱼聚居地(拉丁语称为Bydgostia),该市成为维斯瓦河贸易路线上的一个据点。13世纪该市成为隃一个城堡领主的所在地,1238年第一次被提及。比得哥什1331年-1337年被条顿骑士团占领,后来被国王卡西米尔三世收复,并于1346年4月19日授予比得哥什成为城市的权利。该市日后涌进了很多德国人和犹太人。15-16世纪比得哥什是一个玉蜀黍贸易的重要地点。1657年比得哥什条约于比得哥什签订。比得哥什一直是大波兰的城市,直至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中割让予普鲁士王国为止。在这个时候,由比得哥什至连接拿确诺河与向北流向的维斯瓦河的运河建成,首先经过巴达河到向西流向的卢得河,再依次经过华他河流到奥得河。1807年比得哥什成为了华沙公国的一部分。1815年比得哥什复归普鲁士统治,成为自治的波兹南大公国的一部分和比得哥什地区的首府。于1871年后该市是德意志帝国的波森省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波兰起义之后,比得哥什1919年回归波兰。1938年比得哥什转属于波美拉尼亚省。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比得哥什被纳粹德国占领并合并到行政从属区域。1939年9月3日,大战刚开始不久,抵抗纳粹德国的比得哥什流血星期日事件发生了,大量的波兰人及德国人被杀; 9月9日德国防卫军占领比得哥什之后,该事件后来被纳粹宣传队利用作借口报复波兰人。该市的犹太人市民被抑压,上千的人被送往集中营或被处死。根据新世界百科全书 的资料,37,000名比得哥什市民于战争中死亡。1945年比得哥什解放并回归波兰。由比得哥什选区选出的波兰共和国下议院议员:

相关

  • 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英语:High-density lipoprotein,又称为HDL)是脂蛋白的一种,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高密度脂蛋白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形状,大小,密度,蛋白质和脂质成分以
  • 安莫西林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译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本名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性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溶菌作用,主治易感微生物所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本品为治疗中耳炎的第
  •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英语:Endometritis)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炎症。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以前者较为常见,后著较为少见。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在子宫内膜腺体上有微脓肿或嗜中性
  • 副伤寒热副伤寒是一种由肠道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有三种血清型可造成该疾病。症状与伤寒相当类似,且通常发生于接触细菌后的6至30天。 通常会逐渐地在几天内发展出高烧,其他像是
  • 外寄生物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劳动劳动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和目的。但不论是在哪一种社会体系中,抽象地来看劳动一般有以下的目的:通过劳动和劳动所创造的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人类不但能够在自然界幸存下来,而且能够不
  • 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在密闭空间中分布着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有害物质。一般常见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可能包括抽烟、燃香、食物烹食、使用不同类型燃料支暖炉与火炉、清洗频率不足的
  • 熔点熔点、液化点(M.P.)是在大气压下晶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固液共存状态的温度;各种晶体的熔点不同,对同一种晶体,熔点又与所受压强有关,压强越大,熔点越高。不过,与沸点
  • 龋齿龋齿(英语: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于拉丁文的“腐烂”),俗称蛀牙,指牙齿因细菌活动而造成分解的现象。常见的龋齿菌种是乳酸链球菌(lactococ
  • 可的松可的松(法语:Cortisone),又译作可体松、考的松、俗称皮质素,和皮质醇(氢化可的松)都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化学学名:17-羟-11脱氢皮质(甾)酮。也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