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大安溪桥,位于台中市大甲区,是台湾中部的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原为台湾铁路管理局海线铁路与台一线公路共构之桥梁,横跨大安溪下游,连接大甲的溪南地区与溪北地区。1987年1月起已停用,为台中市历史建筑。
旧大安溪桥铁路部分于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大正九年)6月15日开工,1921年(大正十年)5月15日竣工,并随海线铁路于隔年(1922年)10月11日全线通车一并启用,公路部分则于1934年(昭和九年)10月完工。
旧大安溪桥自日治时期即于台湾南北纵贯交通扮演重要角色。60年代随着海线交通流量增加,铁公路运量渐增,加上原桥老旧,拓宽不易,旧桥渐不堪使用,因此1975年(民国64年)台湾省公路局于下游侧兴建新大安溪桥,12月1日完工通车,台一线自此改道,旧大安溪桥卸下公路交通运输承载责任,仅余火车继续行驶铁路桥,并于1978年6月7日连同海线铁路完成铁路电气化,桥上增设电车线电杆等设备。
而铁路桥后续则纳入台湾铁路管理局“五大桥梁重建工程”计划,于1987年(民国76年)1月20日改线至上游侧重建之新铁路桥,至此铁、公路共构的旧大安溪桥,完全不再具有交通功用,铁路、公路皆成为废线。
2004年(民国93年)七二水灾时两座桥墩遭到冲毁,并造成部分桥面陷落,形成断桥。
由于旧大安溪桥为日治时期桥梁工程技术之见证,桥墩构造兼富有艺术美感,见证台湾交通发展历程,具有高度历史意义,故2006年(民国95年)经台中县政府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通过,列为台中县历史建筑。
2010年(民国99年)12月25日台中县与台中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后,旧大安溪桥划归为台中市历史建筑。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投入新台币1亿1,500万元经费展开修复,预计2021年(民国110年)年中完工。
旧大安溪桥西侧为现今台1线大安溪桥,东侧紧邻海线铁路,北端桥台邻近古迹日南车站,南端邻近大甲铁砧山风景区。旧大安溪桥全长916米,共有47个桥墩,与铁路新桥相距不到20米。旧大安溪桥上部结构采钣梁构造(Plate girder/日语“鈑桁”、“桁橋”或“プレートガーダー”),下部结构则为外层石砌内填卵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构造,属于“石工桥”(masonry bridge,包括石材、砖材)型式,外表石砌工法相当细致。旧桥墩采用的石材,皆来自大安溪砂岩,石材质优、色泽温润,有质朴之美,是县内硕存的石制桥墩。铁轨旁曾设有三尺宽的行人通道,后来的公路是借用铁路桥墩所铺设。早期公路与铁道并存,形成火车与汽车竞速的有趣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