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

✍ dations ◷ 2025-08-17 04:35:09 #1964年出生,在世人物,庄重文文学奖得主,迟子建作品,迟姓,海阳人,漠河市人,中国作家,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校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黑龙江

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女,山东海阳人,生于黑龙江漠河,中国作家。2008年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迟子建是汉族人,出生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长期生活在哈尔滨,其父迟泽凤是小学校长,好诗文,因极喜爱三国时代作家:曹植(字子建)的名篇《洛神赋》,因此为她取名“迟子建”。

1981年,迟子建考入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并于在校期间的1983年开始写作,其处女作在《北方文学》上发表。

1986年,迟子建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北极村的童话》一文,从而成名。

1988年,迟子建求学于西北大学作家班,次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班学习。

1990年,迟子建毕业后返回黑龙江并在作协工作至今,成为全职作家,现是国家一级作家。

1998年,迟子建与黄世君(曾任塔河县县委书记)结为夫妻。2002年5月,黄世君因车祸不幸罹难,迟子建深受打击,但她坚强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并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写作,相继写出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越过云层的晴朗》等作品。

2005年,迟子建在《收获》上连载《额尔古纳河右岸》,该小说描写了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现状及其历经的百年沧桑,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2020年1月15日,当选为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描写细腻生动,语言精妙,具有一种淡淡的伤怀之美,给人以巨大的文学震撼,因此,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喜欢与青睐,其粉丝自称为“灯谜”(源自她的小名“迎灯”)。

1996年,迟子建以短篇小说《雾月牛栏》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0年,迟子建以《清水洗尘》再获鲁迅文学奖。

2007年,迟子建以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

2008年,迟子建凭借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中称这部作品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2016年,《群山之巅》获得第六届红楼梦奖专家推荐奖。

2019年,凭借作品《炖马靴》获得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短篇小说奖。

6 副主任☆

相关

  • 肺囊虫肺炎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是一种单细胞真菌(yeast,在此指的是单细胞霉菌,而非酵母菌)引起的肺炎,病原体是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jiroveci,旧名Pneumocystis carinii)
  • 钾盐钾盐是指含钾的矿物,分为可溶性钾盐矿物和不可溶性含钾的铝硅酸盐矿物。世界上95%的钾盐产品用作肥料,5%用于工业。
  • 禾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一十五个(五划的则为第二十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禾部归于五划部首。禾部通常从左、上、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儿少未成年人(未成年者或未成人)是一个社会学或者法学的概念,即是还没有成年的人。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上,未成年人即是未满法定成年年龄18岁的人。不同的社会或地区对未成年人在心理状
  • 放县维尔扬迪县 (Viljandi maakond,或称Viljandimaa)是爱沙尼亚南部的一个县,南邻拉脱维亚。面积3,422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56,854人。首府维尔扬迪。下分三市十二镇。
  • 东北林肯东北林肯郡(英语:North East Lincolnshire),英国英格兰约克郡-亨伯林肯郡一拥有单一管理区地位的自治市镇(borough),人口158,900(2006年估计),面积191.85平方公里,行政总部位于格里姆斯
  • 丰田副武丰田副武(豊田 副武,1885年5月22日-1957年9月22日),日本海军大将。第29代、第30代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后任第19代军令部总长。1885年(明治18年)5月22日出生于大分县速见郡杵筑町
  • 清卷舌近音清卷舌近音是一种辅音,使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ɻ̊⟩,X-SAMPA音标则记作r\`_0。清卷舌近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
  • 束草站束草站(朝鲜语:속초역/束草驛  */?)曾为东海北部线上的一个车站,位于江原道束草市东明洞,已于1950年废止。
  • 同和自动车工业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是创立于1934年(康德元年)3月31日、位于满洲国的一家从事汽车制造、维修与销售的国策会社,:20其总部位于奉天市。在1934至1938年,同和曾经是满洲国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