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继春

✍ dations ◷ 2025-09-15 15:56:07 #1902年出生,1976年逝世,台湾日治时期艺术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东京艺术大学校友,丰原人,廖姓

廖继春(1902年1月4日-1976年2月13日),台中丰原人,张廖家族后代,继字辈,台湾画家,美术教师,台展、省展审查委员。

廖继春于1902年生于台中丰原附近农耕家庭,自幼父母双亡,由大哥扶养长大。1918年,廖继春受过师范基础教育(台北国语学校)后,1919年在新公园第一次看到油画后开始往美术领域发展。1922年任教于丰原公学校。1924年,赴日本就读东京美术学校图画师范科系,并于1926年毕业返回台湾。1927年,毕业后的廖继春任教于台南长老教会中学,创设赤岛社。

早年他的泛印象画风颇受日治时期的各种美术竞赛青睐,1927年的首届台展中,他就以《裸女》获特选。1928年再以《有芭蕉树的庭院》(芭蕉の庭)入帝展。廖继春是第二位入选的台湾画家,第一位是画家陈澄波的《嘉义街外》(1926年)。同时期的第九届帝展亦有第三位台湾画家陈植棋《台湾风景》入选。1932年起担任台展审查委员。1934年,他与李石樵、颜水龙、杨三郎组成“台阳美协”。曾改名“秋永继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他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也仍担任各种美术竞赛的审查委员。不过,画风从泛印象转为抽象。1970年,廖继春获颁中山文艺创作奖。1973年,廖继春自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退休,1976年,廖继春因肺癌去世。

然而写实主义时期的廖继春在这幅“有香蕉树的庭院”就已经展露了他美术的基本深厚训练。“有香蕉树的庭院”采取严谨的学院风格创作,传统的三角构图,却是以螺旋的方式逐渐收敛在远方。

早期对于“有香蕉树的庭院”所参考的景观有多说猜测。2009年考据出应为廖继春任教于台南时,投宿当地的刘家二房古厝庭院,即今中西区青年路万昌街口,建物仍存。

相关

  • 高分子电解质聚电解质(polyelectrolyte)是带有可电离基团的长链高分子,这类高分子在极性溶剂中会发生电离,使高分子链上带上电荷。链上带正或负电荷的聚电解质分别叫做聚阳离子或聚阴离子
  • 蒸气压一种物质的蒸气压也称作饱和蒸气压,指的是这种物质的气相与其非气相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任何物质(包括液态与固态)都有挥发成为气态的趋势,其气态也同样具有凝结为液态或者凝
  • 永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一种以符合经济、社会及生态学三者可持续经营为方针的设计方法。可持续设计领域旨在通过采用综合方法创造“三赢”设计来平衡这些领域的需求。可持续设计的范畴
  • 番木瓜番木瓜(学名:Carica papaya),又称木瓜、石瓜、木冬瓜、番椰菓子、蓬生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果实长于树上,外形与原产于中国的木瓜类似,又是从中国之外传入,故名之番木瓜。番
  • 梅德韦杰夫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едве́дев,读音: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
  • 朱物华朱物华(1902年1月3日-1998年3月11日),又名佩韦,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扬州,无线电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胞弟。朱物华早年就读于江苏省第八中
  •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英语:Popular Culture或Pop Culture),又称为通俗文化及大众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包括想法、观点、态度、迷因、图像及其他现象等。在中文里没有对应词,只
  • 八边形数八边形数是能排成八边形的多边形数,是有形数的一种。其概念类似三角形数及平方数,不过八边形数和三角形数及平方数不同,所对应的形状没有旋转群对称性(英语:Rotational symmetry)
  • 生化危机系列生化危机系列(日版名:バイオハザード,BIOHAZARD,英文版名:Resident Evil,台湾译作“恶灵古堡”)是由日本卡普空公司推出,以恐怖惊悚与第三人称射击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游戏系列。除电子
  • 天主教圣若瑟德安蒂克教区天主教圣若瑟德安蒂克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Sancti Iosephi de Antiquonia;他加禄语:Diyosesis ng San Jose de Antique)是菲律宾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天主教哈罗总教区。教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