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1005年-1045年),字守道,北宋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县东南)人。师从于孙复,读书于徂徕山(泰安城东南),世称徂徕先生。著有《徂徕先生全集》、《怪说》。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与欧阳修、蔡襄等同年登科,历任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等职。因好议时政,作《庆历圣德颂》,斥权臣夏竦为“大奸”,此诗既出,孙复闻之曰:“介祸始于此矣。”夏竦为之切齿,于是唆使女婢暗中临摹石介的字迹,伪造石介写给富弼的信,诬告石介私撰废立诏书。石介矢口否认,富弼未及辩诬,先惶恐不已。宋仁宗虽不信此事,但是富弼、范仲淹等皆不自安,先后请求外任。石介自求外放濮州通判,末赴任而卒。当时,徐州孔直温谋反,事败被抄家,搜出石介过去与孔直温的来往书信。夏竦谎说石介诈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请开棺验尸。杜衍、吕居简等数百人保证石介已死,乃免于此难,但累及妻子。
欧阳修说他的文章“博辩雄伟,懮思深远”。石介推崇韩愈的“道统论”,称尧、舜、禹、文、武、周、孔之道统,才是“三才九畴五常之道”。其著作《中国论》,是古代中国第一篇专以“中国”为题的著名政治论文,在文章中石介将“夷夏之争”、“儒释之辩”等问题系统化,对文化、道统发出激烈言辞,民族情绪非常激烈,富有内忧外患的意识,显示了宋代士人思想上对文化思想以及华夷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焦虑。《怪说》中,以诗词中缺乏真情实感,指斥当时以杨亿为首的西昆体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