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禁忌(日语:菊タブー)是日本的一种社会禁忌,主要表现为反对批判或戏仿天皇(尤其是昭和天皇)及日本皇室。这种禁忌也体现在对天皇健康问题的讨论中。
“菊花禁忌”一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得名于日本皇室的菊花纹章。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天皇被视为身为人类的神,批评天皇及天皇制的人会因不敬罪受到严惩。 日本社会也向这些人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此外,1925年颁布的《治安维持法》也规定否定国体(天皇制度)的人会受到惩处。《治安维持法》等法律将反对天皇制的行为列为禁止事项,使得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受限。
战后,根据《日本国宪法》第21条,言论自由得到承认。规定了不敬罪的旧刑法也被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废除。 旧刑法典的废除使得对天皇和天皇制的批评不会受到法律制裁。1946年,裕仁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做为“现代人世间的神”的地位,宣告天皇也是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从某种意义上削弱了长久以来存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忠君思想。因此发表批评天皇言论而受到的社会压力有所减小。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些右翼团体及成员开始以暴力手段压制此类言论。如1961年的嶋中事件:右翼青年小森一孝因月刊《中央公论》刊登的短篇讽刺小说《风流梦谭》含有皇室成员被斩首的情节,试图暗杀杂志社的社长嶋中鹏二,造成一死一伤。该杂志社最终撤回了这篇小说,并承诺今后将进行“自主规制(日语:自主規制)”。嶋中事件后,日本媒体的自我审查程度大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