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温动物
✍ dations ◷ 2025-07-24 20:26:30 #外温动物
变温动物(英语:Poikilotherm),俗称冷体动物、冷血动物或凉血动物。变温动物与外温动物(Ectotherms)不同。变温动物是没有体内调温系统的动物。一般体温不平,或者以行动来调节体温。如蛇、鳄鱼等较大的变温动物早上需要晒太阳以使体温升高,这样他们才能活动,因此它们几乎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不过沙漠地带的蛇、蜥蜴等就可能是夜行或黄昏习性。调温的方法包括:因为变温动物不需要用自己的能量来取暖或降温,相比温体动物,同样重量的变温动物只需要 1/10 至 1/3 的能量就能过活,因此也只需要相对少的食物。而低能量消耗意味着变温动物所吸取的物质能量可以比温血动物更多的积累起来。这对生态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变温动物变成“温血”的话,能量在食物链流通的过程中会流失更厉害,导致更高营养级的生物要摄食更多,动物数量更少,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变温动物容易积储足够的能量,繁殖期也因此比较短,因此地球上大多数生命的形式都是变温居多。部分的爬虫类及鱼类能够改变其性别,该现象称为“顺序性雌雄同体”。它们在改变性别的中期可能同时拥有两种性别的配子,或在后期完全改变性腺的性别。此外,也有部分动物的体温调节系统和其同类型的动物不同,例如裸鼠(变温的哺乳类)、革龟(恒温的爬虫类)等,以及内温的昆虫、鱼类。尽管同样的环境可以有十倍于温血动物的变温动物存活,可是温血动物大多时候可以把变温动物逼到绝灭,因为温血动物可以找食物的时间比较多。
相关
- 叶绿体叶绿体(英语:chloroplast)是绿色植物和藻类等真核自养生物细胞中专业化亚单元的细胞器。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叶绿素从太阳光捕获能量,并将其存储在能量
- 小肠炎小肠炎(英语:Enteritis)是小肠的发炎。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或饮料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如沙雷氏菌(英语:Serratia)。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例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古柯碱、放射治疗,以及
- 听力听觉指声源的振动所引起的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经内耳的环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听觉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后者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而产生的主观
- 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英文: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是指经过一夜的培养后,能使细菌的发育受到阻滞并被观察到的抗细菌药的最小浓度。MIC在诊断实验室里是抗细菌药对细菌
- 高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英语:High-pass filter)是容许高频信号通过、但减弱(或减少)频率低于截止频率信号通过的滤波器。对于不同滤波器而言,每个频率的信号的减弱程度不同。它有时被称为低频
- 比较比照法(comparative method)或比较法是一套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家用它来揭示语言间的源流关系。它的任务是通过同源词的比较来证明两种或多种切实存在或存在过的语言拥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英语: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简称中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
- 糖基化糖基化(英语:Glycosylation)是在酶的控制下, 蛋白质或脂质附加上糖类的过程。此过程为四种共转译(co-translational)与后转译修饰的的一种形式,发生于高基氏体。蛋白质经过糖基化
- 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指涉及到世界上大多数强大和人口庞大国家、规模最大的战争。世界大战可横跨几个大洲,并持续多年。这个用词通常应用于20世纪二个规模空前的全球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19
- 彼得·曼斯菲尔德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FRS(英语:Sir Peter Mansfield,1933年10月9日-2017年2月8日),英国物理学家,皇家学会院士,诺汀罕大学教授。由于在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他与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