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卑南文化
✍ dations ◷ 2025-08-09 12:10:12 #卑南文化
卑南文化是台湾东部新石器时期中期的史前文化,存续时间约在5200年前至2300年前,分布范围大致包含台东平原、花东纵谷南段与东海岸南段。以卑南遗址为代表遗址命名。该遗址位于台东市南王部落附近,旧称卑南社,故以当地地名命名。与台湾原住民卑南族无直接关系,反与排湾族、鲁凯族、阿美族一些部落文化高度相关。卑南文化的遗址范围较台湾多数史前文化遗址为大,像卑南遗址广义的范围约可达100公顷(100万平方米)。遗址通常包含庞大的聚落,其建筑物成排分布,格局严谨,已经是颇具组织的社会结构。在代表性遗址,卑南遗址所发现的文化内涵,生业型态以农业为主,斧锄形器虽不多,但有大量的石刀,石镰和去壳用的石杵,推测是种植小米和旱稻;此外狩猎工具的矛、簇也很多,但渔具就相当缺乏。生活用具的陶器以夹砂素面红陶为主,墓葬内有特别制作的陪葬用竖把罐。很可能有人专门从事玉石饰品制作,并以玉制器物来交易。有数以千计的蛇纹岩石板棺埋在建筑物底部,成带状分布,而且与地上建筑物的座向相同。棺内更有丰富又精美的陪葬玉器、陶器,可见当时人已有灵魂观念,相信死后另有世界,并且有相沿成俗的丧葬仪礼。从玉器可看出,当时有阶级之分。代表的遗址有台东县境的卑南遗址、富山遗址、都兰遗址、扫叭遗址、巴兰遗址、花莲县境的公埔遗址等。
相关
-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Neuromodulation)是一种神经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个特定神经元使用一个或多个神经传导物质来控制一系列神经元。被一小群神经元覆盖住的神经调解质会在神经系统
- 核酶核酶(英语:ribozyme,又译核糖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是具有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的RNA分子,类似于蛋白质中的酶。在核酶的发现之前,酶,其被定义为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异速生长异速生长(英语:Allometry)是关于身体大小与形状、解剖学、生理学及至行为间关系的研究,于1892年被Otto Snell,1917年被D'Arcy Thompson和1932年被朱利安·赫胥黎首先阐述。异速生
- 核糖体分型核糖体分型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区分相近的基因型,如不同种的细菌,比RFLP简单。首先对足够量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酶切,随后凝胶电泳分离不同长度的片段。电转移到
- 约翰·范扶累克约翰·范扶累克(英语:John van Vleck,1899年3月13日-1980年10月27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美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
- 天然气这个条目包括一个各国天然气储备量、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和出口量的表格。属地、未得到广泛承认的国家和超国家实体没有进行排名。默认的国家排名是按照探明的天然气储量来
- 四分位数四分位数(英语:Quartile)是统计学中分位数的一种,即把所有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与第一四分位数的差距又称四分位距
- 210年
- 九月初九九月初九,农历九月第九天。斗姆元君 哪吒
- 国防军战争罪行德国政府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组织并下令进行了多项战争犯罪行为。二战当中,纳粹德国政府实行的种族屠杀导致六百万犹太人死亡。大屠杀为其中最为知名的例子,与此同时也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