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 dations ◷ 2025-10-21 12:41:06 #19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19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1924年废除,1920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1924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苏联自治共和国,北高加索,高加索历史

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俄语:Го́рская АССР,罗马化:Gorskaya ASSR)是一个存在于1921年1月20日至1924年7月7日苏俄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短命的自治共和国。

该共和国的前身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由当地民族在库班州和捷列克州的部分地区建立;不过,在俄国内战期间红军征服北高加索,苏维埃的统治确立,前共和国也因此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疆域超过73,000平方千米(28,000平方英里),且人口有着大约80万人。它包含6个区域(okrug):巴尔卡尔区(Balkar Okrug)、车臣区(Chechen Okrug)、卡巴尔达区(Kabardian Okrug)、卡拉恰伊区(Karachay Okrug)、纳兹兰区(Nazran Okrug,位于印古什共和国)和弗拉季高加索区(Vladikavkaz Okrug,位于奥塞梯) ,两座城市:格罗兹尼和弗拉季高加索。除此之外,还向捷列克哥萨克人(英语:Terek Cossacks)提供了自治权,孙扎哥萨克区(Sunzha Cossack Okrug),包括一块位于印古什北部的巨大飞地,和一个与格罗兹尼接壤的小国(即Zygii(英语:Zygii))

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未维持领土完整太久。早在1921年9月1日,卡巴尔达区就从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中分离出来,独立为卡巴尔达自治区,且直接隶属于苏俄。之后的1922年1月12日,卡拉恰伊区独立为卡拉恰伊自治区;巴尔卡尔区也独立为巴尔卡尔自治区。紧接着1922年11月30日,车臣区也独立为车臣自治区。

根据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法令,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剩余的全部领土都被分割成北奥塞梯自治州和印古什自治州。在1924年10月17日北高加索边疆区成立前,孙扎哥萨克区和弗拉季高加索区都直接隶属于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但在此边疆区成立后,包括这两个地区以及此前创立的全部苏联自治共和国都不再隶属于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

在19世纪,这片地区最好的土地都被分配给了哥萨克、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殖民者,而许多的当地人却被赶到山上。在1920年,苏维埃政府决定驱逐捷列克哥萨克人(英语:Terek Cossacks),并把他们的农场给当地人。总计34637的人被驱逐到了弗拉季高加索,阿尔汉格尔斯克和顿巴斯。数以百计的当地家庭后来都成为了苏维埃政府的支持者。在1921年1月,重新安置哥萨克人的决定被迫停止,其中一些家庭回来并占据了废弃的农场,而沙皇时代的人口稠密的军事殖民点被永远从北高加索地区清除,因此当地人便可以自由的占据当地的山谷的沃土。据统计,1882年,有24.4%的印古什人居住在大山里,而到了1924年仅有2.1%。

冷战期间,许多西方的历史学家认为山地国家的解体,是苏联政府为削弱高加索人并维持莫斯科对他们的统治,而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而20世纪90年代公开的苏联档案显示情况并非如此。共和国的解体开始于1921年3月,即建国仅两个月后,卡巴尔达的领导人表达了关于成为该共和国一部分的不满,同时指出卡巴尔达人和其他山地国家的人们缺乏经济上的联系。从1921年4月到6月,卡巴尔达召开了一场代表大会,大会共有140名代表,而只有28名是布尔什维克,绝大多数代表表示不仅要成立一个自治州,而且还要求自治共和国的地位。斯大林不得不同卡巴尔达的领导人进行关于申请苏联加盟共和国地位的谈判。

1918–1924  突厥斯坦
1918–1941  伏尔加德意志人
1919–1990  巴什基尔
1920–1925  吉尔吉斯2
1920–1990  鞑靼
1921–1990  阿扎尔
1921–1945  克里米亚
1921–1991  达吉斯坦
1921–1924  山区

1921–1990  纳希切万
1922–1991  雅库特
1923–1990  布里亚特1
1923–1940  卡累利阿
1924–1940  摩尔达维亚
1924–1929  塔吉克
1925–1992  楚瓦什
1925–1936  哈萨克2
1926–1936  吉尔吉斯

1931–1991  阿布哈兹
1932–1992  卡拉卡尔帕克
1934–1990  莫尔多瓦
1934–1990  乌德穆尔特
1935–1943  卡尔梅克
1936–1944  车臣-印古什
1936–1944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
1936–1990  科米
1936–1990  马里

1936–1990  北奥塞梯
1944–1957  卡巴尔达(英语:Kabardin Autonomous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1956–1991  卡累利阿
1957–1990  车臣-印古什
1957–1991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
1958–1990  卡尔梅克
1961–1992  图瓦
1990–1991  戈尔诺-阿尔泰(英语:Gorno-Altai Autonomous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1991–1992  克里米亚

相关

  • 干燥器干燥器是一种实验室玻璃仪器,用于暂时储存对潮湿敏感的试剂。常见干燥器形状是一个带盖的玻璃缸,下部有一塑料圆盘隔开的隔层,用于装填干燥剂。使用时在缸体和盖结合处涂上凡士
  • 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德语:Nationalpark Bayerischer Wald)是德国的国家公园,位于该国东南部,毗邻与捷克接壤的边境,始建于1970年10月7日,面积24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约1,000米。坐标
  • 双重角色异装双重角色异装(英语:Dual-role transvestism)是心理学家和医生用来描述穿着异性服饰以暂时体验异性的人,但没有性动机或想要性别重置手术的正式诊断。《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
  • 美国各州人口密度列表根据人口密度的大小顺序将美国50个州依次顺序排列。表中的数字的单位是人/每平方千米。数据的来源是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的统计。
  • 基本教义派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基本教义派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Fundamentalist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常简称为FLDS)是摩门教基本教义派(Mormon fundamentalist)最大的一个分支教派,
  • 约斯·苏达索约斯·苏达索(Yosaphat Soedarso,1925年11月24日-1962年1月15日),印尼海军军官、民族英雄,在与荷兰作战的印尼独立战争中阵亡。约斯·苏达索阵亡的那场战役发生于阿拉弗拉海附近的
  • 比亚泰比亚泰(Biate),是印度米佐拉姆邦Serchhip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227(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227人,其中男性1137人,女性1090人;0—6岁人口262人,其中男149人,女113人;识字率87.07%,其
  • 巴顿 (足球运动员)巴顿(1995年9月16日-),中国足球运动员,山东省烟台市人,现效力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球队北京中赫国安。巴顿2010年加入北京国安梯队,曾代表北京队参加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男足乙组比赛
  • 弗里德里希·莱尼泽弗里德里希·理查德·莱尼泽(1857 - 1927),奥地利植物学家和化学家,液晶发现者。1888年,莱尼泽在加热安息香酸胆固醇脂(Cholesteryl benzoate)时,发现该物质在145℃时融解为呈混
  • 张绳祖张绳祖,四川潼川州(今三台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官行人司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