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 dations ◷ 2025-08-09 08:36:59 #资本论

《资本论》(德语:)是卡尔·马克思用德语写作、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编辑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第一卷初版于1867年。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对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以及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等人的影响。马克思自己认为他的目的是:“用辩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是马克思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马克思早年受过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训练,熟悉西方古典诗歌和哲学。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德谟克利特和伊比鸠鲁哲学本质的比较。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三段论”式的分析框架(商品流通的“一般形式”C-M-C,以及“高级形式”M-C-M,其中C代表商品,M代表货币)深受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影响。马克思关于机器和奴隶制等的观点也有着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痕迹。

尽管马克思对商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相当关注,他在书中却坚持用客观的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法则”,分析其根源,并预测其未来发展。他的目标是揭示资本积累背后的动力,解释消费、竞争、地租、资本的集中、劳动工资的增长、工作环境的变化、金融系统的运作,以及利润率的递减趋势等诸多经济现象,并分析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首先讨论了商品和价值的定义。商品是供交换用的劳动产品。同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一样,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物”,具有客观的有用性。这种有用性构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商品进行交换时,商品的交换价值得以体现。马克思否认商品交换价值的主观性,认为不同商品间可以交换,是因为有某种客观的衡量标准来确定不同商品的价值。马克思批判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衡量不同商品价值量的唯一标准。这里的劳动,指抽象意义上生产商品所付出的人的劳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源于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异化。资本家按照市场价格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劳动者在规定工时内所生产商品的实际价值超过了所获的工资。这部分超出工资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马克思将这部分价值称为“剩余价值”。由于资本家垄断了生产资料,劳动者无法独立地进行生产,故只能出售自身劳动力,供资本家剥削。

马克思认为,资本只有不停地榨取劳动力,才能获得发展。在马克思的分析中,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会刻意压低劳动者的工资,使工资保持在一个仅能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生存、并使人口得以增长的较低水平。新增的劳动人口为资本的再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剥削对象。由于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逐渐失势,被强势的企业吞并或击垮。这导致小资产阶级逐渐沦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无产阶级的比例则相应上升。这导致社会最终被割裂为两个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

马克思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而不是表现为阶级矛盾的社会矛盾。“矛盾运动()的根源是劳动的二重性”,并不单纯表现为劳动与资本,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借用黑格尔的术语,将这种运动描述为阶级“背后”更深层次矛盾的体现。这种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样,《资本论》并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计划,而着重构建了关于潜在的社会革命的爆发条件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一手创造出了自己的掘墓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体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另一方面,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降低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并导致了利润率的降低。这导致了“生产过剩下的短缺”。其具体表现是,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因为工资水平较低,无力购买新增的大量商品,导致商品积压,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反复发生。该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它在为消费者提供有用性的同时,又为商品生产者带来利润。由于商业交换本身并不具有必然受到道德约束,流通和对利润的追求会导致社会中经济与道德的冲突和分裂,以及主观的道德价值与客观的经济价值的分离。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价值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学的发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观念。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但是,马克思也在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即便人们认识、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不能幻想通过改变上层建筑,促成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

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

总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即《剩余价值理论》(也被译为《剩余价值学说史》)。

《资本论》第一部出版于1867年,在马克思去世前已经完成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的草稿,由恩格斯完成最后的编辑出版工作,在1885年、1894年相继出版。第四部叫做《剩余价值理论》是由卡尔·考茨基在1905年-1910年编辑出版的,其他部分手稿都是几十年以后出版的。有论者认为,《资本论》是马克思按照层层递进的辩证逻辑撰写的,因为出版周期长达一个世纪,在人们能获得全书之前,已经根据最早出版的《第一卷》形成了所谓“经典化、公式化”的理解,从而妨碍了人们对马克思真正意图的理解。

马克思的经济批判源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该理论认为商品价值有客观标准可循。而边际主义则认为,某件商品是否有价值,其价值多少,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并不相同。也就是说,价值本身是主观的。他们认为价值由(完全主观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边际主义的这种价值论,本质上属于效用论,和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价值不可简单类比。

今天,很多经济史学家看重《资本论》在思想史和经济史上的文献价值。而历史和现实则证明了资本论的价值(比如近年来的经济危机中,资本论的销量大幅上升)。

相关

  • 吞剑吞剑,是一项危险的特技表演,也是一种行为艺术。表演者会把剑插入口中,剑尖经过食道到达胃部位置。其实吞剑者是真的把剑吞下,在吞剑过后会将之从口中拿回,吞剑期间他们还得忍受强
  • 格拉斯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格拉斯(法语:Grasse)是位于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滨海阿尔卑斯省的一
  • 神经末梢神经末梢是神经的末端,能感受外来刺激并传递给神经中枢,或把神经中枢的冲动传达给有关组织。神经末梢可以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亦称传入神
  • 马里奥·苏亚雷斯马里奥·阿尔贝托·诺布雷·洛佩斯·苏亚雷斯(葡萄牙语:Mário Alberto Nobre Lopes Soares,1924年12月7日-2017年1月7日),葡萄牙政治家,曾任葡萄牙总统及总理。在2007年票选最伟大
  • 德拜模型在热力学和固体物理学中,德拜模型(英语:Debye model)是由彼得·德拜在1912年提出的方法,用于估算声子对固体的比热(热容)的贡献。德拜模型把原子晶格的振动(热)当作盒中的声子处理,而
  • 古典主义在艺术领域,古典主义(Classicism)通常是指对一个古典时期,即西方传统中的古典时代的一种高度评价,作为古典学者试图模仿审美的设置标准。古典主义通常寻求正式而又保守的艺术。肯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英语: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缩写IATA)是全球航空公司的同业公会,也是非政府组织。290家航空公司成员分别来自近120个国家,其定期国际航班客
  • TelnetTelnet是一种应用层协议,使用于互联网及局域网中,使用虚拟终端的形式,提供双向、以文字字符串为主的命令行接口交互功能。属于TCP/IP协议族的其中之一,是互联网远程登录服务的标
  • 六大弊政清初六大弊政,指清朝初年被汉人反对的六项政策。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兵入关,清政权成为中原的新统治者。统治初期,摄政王多尔衮先后颁布占房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
  •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立陶宛语:Lietuvos nacionalinis radijas ir televizija / LRT)是立陶宛的国家广播电视台,总部位于维尔纽斯。现在拥有两个公共电视频道,一个卫星电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