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 dations ◷ 2025-09-07 04:42:30 #王羲之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妻子为谢道韫。 三子王涣之,生卒不祥。 四子王肃之,字幼恭。 五子王徽之,字子猷。 六子王操之,字子重,曾做过东晋的侍中、尚书、豫章太守。 七子王献之,字子敬,人称“小圣”,和王羲之合称“二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锺繇。王羲之在书法史上取得的成就影响巨大,被后人誉为古今之冠,尽善尽美。但其真迹皆已失传,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王羲之七岁跟书法家卫铄学习书法,庾翼在荆州见时人竞习王羲之书体,不以为然说:“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鹜,皆学(王)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相传王羲之住处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练完书法均在此洗笔,每日习字,久之,池水为之变黑,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当年王羲之在温州担任永嘉郡守之际,曾在今温州墨池坊挥洒文墨,故于温州旧鹿城区市政府前有一墨池。王羲之在南渡后,好山水与交友,“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与孙绰、许询、谢尚、支遁等宴集于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写成后两年,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称病去郡”。终老嵊县金庭。许询得知王氏隐居金庭,特从萧山赶来与之为邻。卒葬于孝嘉乡济度寺。王羲之的书法实践,变当时流行的章草、八分为今草、行书、楷书,是书体转换时期平地而起的高峰。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王羲之曾指导陈郡谢氏的谢安,谢安书法亦成一格。唐太宗时,王羲之的书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时只有160余件,至今存世的王羲之摹本仅有20余件,至于真迹除了碑文之外已无存世。以下为王羲之生平大事及写帖之年份:王羲之十六岁,开始随同叔父王廙学习书法及绘画。三月,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即位,史称晋元帝。维基共享资源中有关王羲之(分类)的多媒体资源

相关

  • 地毯地毯(又称地毡),是一种纺织物,铺放于地上,作为家俬装修设施,有美化家居,保温等功能。尤其家中有幼童或长者,可以避免摔倒受伤。挂毯是挂在墙上的毛毯,未必称为地毯。 亦有专栏指出早
  • 三读通过三读 (Reading) 是立法机关的一种立法程序,产生于英国西敏制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在通过一项法案或拒绝通过法案前,需要多次宣读法案条文而得名。在该程序中,立法代表及政府代表会
  • 月球观测观察月球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仪器,包括裸眼到最大的望远镜,因为月球是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也是最靠近地球的天体。对大多数的人,月球是唯一仅凭裸眼就能看到表面的天体(当太阳有大
  • 神父祭司,依信仰或神职层级而有不同的称呼,如祭师、司铎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
  • 天然谷物全价值营养(德语:Vollwerternährung、英语:wholesome diet或whole food)指的是一种饮食概念,优先选择新鲜未加工的食材(德语:Nahrungsmittel)和全谷类食品。这个概念是来自 维尔纳
  • 阿拉湖阿拉湖(哈萨克语:Алакөл‎,突厥语“花彩”的意思)是一个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咸水湖,为阿拉木图州和东哈萨克斯坦州所管辖。海拔347米,面积2,65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54米。地质上
  • 甲乙经《针灸甲乙经》,全名《黄帝三部鍼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公元256-282 年)晋皇甫谧(士安)编辑整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所编著而成。 全书共十
  • 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俄语:Коллективиза́ция),苏联全联盟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斯大林,为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化方针,同时也为了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技
  • 廖内群岛廖内群岛(Kepulauan Riau,简称Kepri),印度尼西亚的岛群,位于苏门答腊以东,在马六甲海峡的东南入口,隔新加坡海峡同新加坡相望。由宾丹(Bintan,面积1075平方公里)等数百小岛组成,总面积
  • 真理报《真理报》(俄语:Пра́вда),创刊于1912年5月5日,前身为托洛茨基于1908年10月3日在维也纳创办的同名报纸,是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在苏联于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