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变化符号

✍ dations ◷ 2025-10-23 04:11:03 #附加符号

重音符号

短音符( ˘ )
抑扬符 / 倒折音符 / ( ˇ )
软音符( ¸ )
扬抑符 / 折音符( ˆ )
曲音符 / 分音符( ¨ )
点( · )

上钩符(  ̉ )
触角(  ̛ )
长音符( ˉ )
反尾形符( ˛ )
上圆圈( ˚ )
粗气符(  ῾ )
柔气符(  ᾿ )

引号( ’ )
删节线( | )
冒号( : )
逗号( , )
连字号( ˗ )
波浪号 / 颚化符( ˜ )
titlo(  ҃ )

元音变化符(英语和德语:Umlaut)是主要用在德语和其他日耳曼语言中使用的一个附加符号,主要用来标示日耳曼语元音变音,也就是让 a、o、u 这三个后元音变成相对应的前元音。外观是在字母上方加两点,即 ä、ö、ü,看起来与法语的分音符一样,但意义不同。

在古高地德语、古英语和古诺斯语中出现了日耳曼语元音变音,当时的人在字母后面加上一个 e 来表示这些音。这种表示方式仍保留在一些姓氏中,例如歌德 Goethe。在中世纪,为了节省空间,有些人开始把 e 缩小并写在前一个字母的上方,后来又进一步简化成两条线或两点。这种把一部分字母缩成符号的作法在当时很常见,例如把sz(当时的字体为ſʒ) 合写成ß(出现在德文)、aa写成å(保留在北日耳曼语支)、uo合写成ů(保留在捷克文)、nn写成ñ(保留在西班牙文)、cs写成ç(保留在法文和葡萄牙文)。

现代德文将 ä、ö、ü 视为 a、o、u 的变化,只是加了元音变化符。照字母顺序排列时,元音变化符通常不影响排序;若两个字只差在元音变化符,有元音变化符的排在后。例如:

德国的电话簿使用另一种排法,把元音变化符视为一个e,所以前面的例子会变成:

奥地利电话簿则将 ä/ö/ü 排在 az/oz/uz 之后:

因为 ä/ö/ü 只是 a/o/u 的变化,如果打字无法显示时,可以用 ae/oe/ue 代替。相较之下,瑞典文虽然也用 ä 和 ö 来表示类似的发音,但把它们视为独立的字母,不能写成 ae 和 oe,并排序在 z 之后。

邻近德国的一些非日耳曼语言也会完全或一部分使用 ä、ö 和 ü 来表示类似的音,包括斯洛伐克文、芬兰文、爱沙尼亚文、匈牙利文、阿塞拜疆文和土耳其文。沃拉普克语的创造者是德国人,也使用元音变化符。藏语拼音也使用ä、ö、ü 来表示类似的发音。汉语拼音将“ㄨ /u/”和“ㄩ /y/”分别写成 u 和 ü;如果打字不方便,ü 在不会混淆时可以写成 u,例如“居”可以拼成 ju1;如果会造成混淆,例如 nü3(女)不能写成 nu3(努),那可以写作 nyu3 或 nv3。

因为元音变化符让人联想到日耳曼语言,在广告营销中有时会被用来营造气氛,例如其实是美国的冰淇淋品牌Häagen-Dazs,以及重金属变音符号。

相关

  • 河可以有以下多种意思:
  • 耐丝菌素6-dideoxy-β-L-mannopyranosyl)oxy]-1, 3,4,7,9,11,17,37-octahydroxy-15, 16,18-trimethyl-13-oxo-14, 39-dioxabicyclononatriaconta-19, 21,25,27,29,31-hexaene-36-ca
  • 三叶葵家纹家纹(日语:家紋/かもん Kamon */?)为日本武家、公家为表示自己的持有物而标上的记号,之后成为个人身份之用。日本战国时代后,家纹定型为象征门第出身的贵族纹章。家纹有过百种式
  • 遗传度遗传度,又称遗传力,是育种学和遗传学使用的一种统计量,用来估计某一性状在群体中有多大比例的变异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测得变异也因环境因素效应变化(含测量误差)。根据是否是受到成
  • 硫化铜硫化铜是一种铜和硫的化合物,化学式CuS,在自然界中以深蓝色的靛铜矿形式存在。它是一种中等导电性的的导体。 硫化氢气体通入铜盐溶液时可形成硫化铜的胶状沉淀。 目前也有研
  • 尼古拉·勒代斯库尼古拉·勒代斯库(Nicolae Rădescu,罗马尼亚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於宇同 (1985年电影)《於宇同》(韩语:어우동,英语:),是一部1985年首映的韩国古装爱情故事剧情片,描写古代韩国著名妓生诗人及画家,作家於宇同传奇的轶事。
  • 视觉叙事视觉叙事(英语:visual narrative)也称为图像叙事、视觉图像叙事,或是视觉故事(英语:visual storytelling),是主要透过视觉媒介传达的故事。故事可以用静态的摄影、插画,或者是视频来
  • 台南海军航空队台南海军航空队(日语:台南海軍航空隊/たいなんかいぐんこうくうたい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的航空部队,1941年10月1日第一代基地设立,1942年11月1日改名
  • 艾迪丝·温莎艾迪丝·“艾迪”·温莎(英语:Edith "Edie" Windsor,1929年6月20日-2017年9月12日)是一名美国女LGBT权益活动家,同时也是IBM的技术经理。她较著名的是《美国诉温莎案》的首要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