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克主义

✍ dations ◷ 2025-04-25 05:07:21 #拉马克主义
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然选择 · 适应 遗传漂变 · 基因流 物种形成 · 辐射适应 共同演化 · 趋异演化 · 趋同演化 平行演化 · 绝灭证据 历史 现代综合理论 社会影响社会生物学 生态遗传学 演化人类学 演化发育生物学 演化语言学 演化伦理学 演化经济学 演化心理学 进化博弈理论 进化计算 人类演化 分子演化 系统发生学 古生物学 人工选择 群体遗传学 系统分类学拉马克主义(英语:Lamarckism)也称做拉马克学说,或是拉马克式演化。这个理论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于1809年发表的《动物哲学》(Philosophie zoologique,亦译作《动物学哲学》)首先提出,其理论的基础是“获得性遗传”(Inheritance of acquired traits)和“用进废退说”(use and disuse),拉马克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说”是拉马克进化学说中的组成部分。拉马克认为,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发达,如铁匠的手臂较粗,而不使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因此生物可把后天锻练的成果遗传给下一代。如长颈鹿的祖先原本是短颈的,但是为了要吃到高树上的叶子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腿,通过遗传而演化为现在的长颈鹿。又例如上一代是为举重选手,则子代应遗传得到父母之强健肌肉。拉马克的理论经不起古典遗传学(孟德尔遗传学)的推敲。德国的科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雌、雄的老鼠尾巴都切断后,再让其互相交配来产生子代,而生出来的结果也依旧都是有尾巴的。再切除了尾巴,将这些没有尾巴的子代互相交配产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老鼠也仍然是有尾巴的。他一直这样重复进行,至第二十一代的子代仍然有尾巴。但实际上,这个实验是人为破坏生物肢体,与拉马克所说的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器官逐渐用进废退是不同的。过去认为,分子遗传学表明,生物的性状功能无论再常用或不常用,也不会编码到染色体中。由于基因在拉马克的学说中不为参考因素,较不符合现代的遗传学,因此在目前的科学界中,拉马克的学说普遍不被接受。目前,较能解释生物的演化的学说为达尔文所提出的天择说。但是,现代生物学研究发现确实有些后天获得的资讯可以传给下一代,例如表征遗传学(Epigenetics)中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还有可以自亲代学习的食性偏好、择偶偏好、求偶信号等等。目前演化生物学界仍在争论对这些机制在生物演化中的重要性。这些新发现表明,拉马克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相关

  • 副黏液病毒亚科副黏液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包括:
  • 棘红细胞棘红细胞(英语:Acanthocyte、spur cell,字源來自希臘文acantha,意為「刺」)是细胞膜有针状突起的异常红血球。棘红细胞外表粗糙而不规则,且具有许多星状的圆锯齿突起。可在无β脂
  • 下消化道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肺动脉狭窄法乐氏四联症(英语:Tetralogy of Fallot,简写:ToF)属于先天性心脏缺陷。出生时的症状从无症状到严重不等,之后多半会有发绀(皮肤发蓝)的症状(青紫婴儿)。当有此症的婴儿哭泣或排便时,他
  • 显微图谱《显微图谱》(Micrographia,又译为《显微制图》、《显微术》、《显微镜图集》、《显微图象》、《显微图志》、《微观图集》)是罗伯特·胡克的一部著作。这本书于1665年9月出版,
  • 东部大猩猩 (iG. beringei)东部大猩猩(学名:Gorilla beringei)是一种大猩猩,且是灵长目中体型最大的。目前东部大猩猩分为两个亚种:东部低地大猩猩(G. b. graueri)是数目最多的,约有16000头;山地大猩猩(G. b. be
  • 东罗曼语支东罗曼语支(Eastern Romance languages) 是一组罗曼语族的语言,在狭义上指弗拉赫语言。东罗曼语支是通俗拉丁语在东南欧地区发展出的变体。有时意大利-达尔马提亚语也被划入东
  •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英语:Chylomicron,缩写CM)是血浆五种主要脂蛋白之一(其余为VLDL、IDL、LDL和HDL),也是其中体积最大和密度最小的一种。它在小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装配而成,主要
  • 辅助因子辅因子(英语:cofactor)指与酶(酵素)结合且在催化反应中必要的非蛋白质化合物。某些分子如水和部分常见的离子所扮演的角色和辅因子相当类似,但由于含量不受限制且普遍存在,因此不归
  •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英语: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是一种催化甲硫氨酸与ATP合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酶。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