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战袍

✍ dations ◷ 2025-09-08 20:42:34 #夹克,1970年代时尚,1980年代时尚,次文化,重金属音乐,朋克,硬蕊朋克

金属战袍(英语:battle jacket、battle vest、metal vest)是重金属文化中的一种服饰风格,它的灵感起源于机车帮会成员的背心(cuts、colors、kutte、cut-off),后来在朋克时尚(英语:Punk fashion)和各种重金属文化中广受欢迎。但是金属乐迷和朋克迷的次文化在服装的布章布局、主题、装饰方式和象征意义上,和机车帮会的背心有相当大的不同。

多年来,这种服装传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许多年龄层乐迷认同的标志。尽管有各种音乐风格的布章,在年轻一代乐迷和乐手中,属于鞭击金属、死亡金属和其他更极端流派乐团的布章更为常见,与大多数中老年乐迷和资深乐手的金属战袍不同,金属制品主唱詹姆斯·海特菲尔德就是明显的例子,他的金属战袍几乎完全是英国重金属新浪潮的乐团布章,还有一些硬蕊朋克和毁灭金属。

第一波潮流源自1970年代后期,由美国扩展至英国的机车帮会逐渐壮大,各种不法摩托车俱乐部都穿着有各自帮派标志的背心,这些帮会背心通常以牛仔布或皮革制的背心和夹克为主,并且装饰了一些布章、补丁和徽章,借此宣示不法车手们隶属的帮会和衔级,是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的身份象征。因此,缝上许多布章的背心成为叛逆的代表。同时英国重金属新浪潮兴起,这种显眼的背心开始由重金属和朋克次文化广泛采用。乐迷借鉴帮会背心的方式,经常将喜爱的乐团标志和专辑封面布章缝在自己的背心上,开始成为时尚。金属战袍也成为乐迷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衣物上的布章、补丁和徽章都是乐团标志、专辑封面或其他艺术品,代表乐迷支持或喜爱的乐团。流行的图案例如铁娘子乐团的吉祥物“艾迪(英语:Eddie the Head)”或AC/DC的《地狱公路(英语:Highway to Hell)》专辑封面。

佩戴者可以借由金属战袍上的布章来表达自己的音乐品味,以及对重金属音乐的归属。经典的金属战袍通常在背部有较大的背章,而其余空间则用较小的布章覆盖。除了布章之外,诸如铆钉、链条和钮扣之类的配件通常也会出现在这类服饰上。让著名乐手用亲笔签名装饰在金属战袍上也很常见。

相关

  • 荧光粉磷光体(Phosphor)是产生冷发光现象现象的物质。包括缓慢亮度衰减(大于1毫秒)的磷光材料和发射衰减在几十纳秒之内的荧光材料。磷光体通常包含各种类型的过渡金属或稀土化合物。
  • 数字相机数码相机(英语:Digital Camera),是一种利用电子感测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有别于传统照相机通过光线引起底片上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数码”一词原本是英文Digi
  • font style=text-decoration: overlineb/font底夸克是带有电荷−1⁄3 e的 第三代夸克,又称为美夸克。虽然量子色动力学描述每一种夸克的方法都很类似,由于底夸克带有很大的裸质量(英语:bare mass)(约为7000420000000000000♠
  • 光天化日光天化日是一句成语,也可以指:
  • PST警察保安局(挪威语:Politiets sikkerhetstjeneste,PST)是挪威警方的保安机构,相当于英国的MI5,过去称作POT(Politiets overvåkningstjeneste,警察监视机构),2001年6月2日在挪威议会决
  • 山阳区山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焦作市的一个市辖区。面积7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5万。目前下辖:东方红街道、焦东街道、百间房街道、艺新街道、定和街道、太行街道、光亚街道、
  • 迪奥斯科里德斯佩达努思·迪奥斯科里德斯(古希腊语:Πεδάνιος Διοσκουρίδης;拉丁语:Pedanius Dioscorides),(约40年-90年)。古罗马时期的希腊医生与药理学家,曾被罗马军队聘为军
  • 马修·福林达斯马修·福林达斯(英语:Matthew Flinders,1774年3月16日-1814年7月19日)是当时19世纪初以前,许多航海家与绘制地图者中最成功者之一。在他略超过20年的专业工作生涯里,他与另一位上尉
  • 风林火山 (1969年电影)《风林火山》(ふうりんかざん)是1969年3月1日首映的日本古装电影,故事叙述日本战国时代大将武田信玄身边的军师—山本勘助的故事。
  • 黄仲涵黄仲涵(Oei Tiong Ham;1866年-1924年),字泰源,1866年11月出生于印尼中爪哇省府三宝垄(时为荷兰殖民地)。其祖籍福建同安,闽南裔华人,父亲黄志信曾参加小刀会,起义失败逃亡印尼三宝垄,开